第883頁
李儒想明白全部原理,嚇得立刻去找了李傕,把自己的擔心和盤托出:
「大將軍!怕是不妙了!長安城太大,如今反而成了我軍守城的劣勢!劉備軍有辦法看清我們各牆預備隊的人數多寡虛實。到時候專挑薄弱的地方攻城,我們三四萬人馬,怕是都撒不夠這長寬各十二里到十五里長的城牆啊!」
長安城城牆周長超過五十里,每一面都有十幾里長,四萬人平均撒下去,怕是每一里城牆上都只有不到一千人。
「什麼?劉備竟有如此奇策?趕緊調整守城兵力部署!」李傕也是微微失驚,頓時連手裡的漢獻帝女人都不香了。
到了這一步,他們已經是板上釘釘鐵桿相信劉備會從東南西三面城牆,找兵力最薄弱的點重點進攻了。
誰讓李素從來連造假都造得那麼認真,造假都那麼捨得下大本錢,不惜弄個真的大發明來造假,敵人想不被騙都難。
第443章 歷史的提前量
「伯雅真是天縱之才啊,寥寥數語點撥,就能把攻城所需勘測、調度,部署得如此周到。站在此樓之上,長安城南牆靠東一側,幾里路之內都是一目了然,連城牆根背後有沒有敵軍待命,都能看見。
孤也看歷代名將攻城戰史多年,就沒見過想到這種精確計算、因地制宜的妙招。怕是從此以後,天下再有戰亂,守城一方都得特地修築比城牆更加加高的角樓,來遮蔽攻城一方的觀測了。至少長安這種太過巨大、難以用足夠兵力堆防每一處城牆的巨城,必須如此。
嗯,阿亮,你這個樓修得也不錯,選址聽說是你親自測繪的?年僅十五,對算數、圖勘如此精熟,也算是難得的奇才了。這火齊鏡也磨得不錯,看得太清楚了。」
四月二十五日,隨著第一座長安城西南角的望樓竣工,劉備親自意氣風發地登樓瞭望,手上還拿著一架東海郡水晶石打磨的火齊鏡與逆火齊鏡組成的銅管望遠鏡,看得不亦樂乎,忍不住出言嘉獎。
水晶石當然是糜竺的商隊送來的,那都是數年的老慣例了,誰讓糜竺老家就在東海郡呢,哪怕那兒被曹操占領了,商貿依然不絕。
長安城內三四萬敵兵的部署疏密,已經沒有秘密可言。
因為樓剛造好不久,為了降低承重,其他人都在樓下或者中間層的平台歇腳,只有劉備和一名負責護衛的瞭望手,加上諸葛亮,一共三人到了最頂層。
諸葛亮是最近才到的關中,戰事快結束了,李素寫信讓他來見見世面。諸葛亮在這次的攻城陣地勘測建設,和觀測設備的製造方面,也是立了一些功的,所以才剛剛得到劉備重視。
一個虛歲十五歲剛剛勉強能出仕的少年人,主公原本也不會指望他更多,完全是看在他是李素最得意的弟子,加上諸葛珪當年的託孤。
瞭望手也是劉備的親兵心腹。剛才上樓的時候,當然也是瞭望手先沿著梯子攀登,然後把兩根帶鉤鎖的麻繩牽引上來。
那些麻繩自然是作為安全繩使用的,等瞭望手站定了,才把安全繩的鉤子拴在登樓木梯頂部一段故意沒砍平多出來的木樁上,掛好之後還要繼續手拉著。
然後劉備才會把安全繩的另一端拴在腰上,爬著梯子上來,最後的諸葛亮也是這麼上來的。
一開始劉備自恃勇武,還覺得這樣挺費事挺麻煩。但用過之後,就意識到這個小設計很巧妙,惠而不費。加強了安全係數的同時,也沒多少額外操作,所以很快就決定批量採納,以後軍中造望樓都要按這個部署,免得再發生望樓上的士兵掉下去摔死這種事故。
得意了一陣之後,劉備出於好奇和閒聊,就問起諸葛亮:「阿亮,這次的攻城望樓選址,都是你自己算的?還是伯雅詳細教你的?」
諸葛亮自豪地說:「算學基礎,『幾何原理』,當然是李師教我的,他還說,西方大秦算學奇書《幾何原本》上就是這麼教的。他還給過我一個本子,沒說怎麼算的,只是說測繪總結所得,叫『三角函數』。
望樓選址與眺望視野觀測範圍,就是根據這個算的。大王有興趣,或是懷疑,我這便算給你看……」
因為望樓上沒有紙筆,諸葛亮說著,就扯過瞭望手箭壺裡的一根箭矢,似乎要在木樓板上直接刻畫演算。
「不必了不必了,孤了解伯雅和你的為人,他這人不求甚解,嫌麻煩,孤相信都是你算的。還是說說你這個火齊鏡和逆火齊鏡,是怎麼教導工匠打磨的吧。」
劉備連忙制止,並拿手中的望遠鏡岔開話題。心中暗忖老子又不懂數學,你特麼這樣大張旗鼓算給孤看,孤也驗證不了啊。
望遠鏡中的火齊鏡,自然就是凸透鏡,這玩意兒非常古老西方阿基米德的時候就有,原理大家都懂。逆火齊鏡當然是諸葛亮和李素臨時起的名字,就是凹透鏡。
幸好劉備轉移的話題也是諸葛亮的得意之處,所以諸葛亮的賣弄心理很快被引到了新的方向,沾沾自喜地說:
「火齊鏡倒是沒什麼,先漢時的工匠在裝飾未央宮、建章宮時就會做了,班固《西都賦》中還曾有提,只要能讓圓滾的水晶珠略打磨變薄、呈扁圓,聚集陽光匯於一點,讓乾草枯木燃燒,就算是合格。
還是李師教我『折射原理』,說火齊與逆火齊配合,便能視遠。只是逆火齊沒有焦點,無法驗證打磨的好壞。打磨本身不難,難在驗收,工匠們不知道磨沒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