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頁
李素口中提到的,顯然是後世雲南曲靖和貴州六盤水之間的大無煙煤礦了。那些煤田有些藏得比較淺,可以露天開採。離牛欄江(塗水)太遠的也犯不著大動干戈,就把沿著牛欄江的淺表優質煤挖一挖就好。
另外,雲南昭通、曲靖之間的鐵礦其實也是有一點的,但說實話就漢朝這種「每年幾百噸」的鋼鐵產量,牙縫裡擠點鐵礦出來就夠用了,一直到宋朝為止,漢人從來就沒缺過鐵礦石,就四川本地易開採的鐵礦夠用了,不必問來路。
無煙煤的用量,如果是奔著「每年煉五百噸鐵」的目標去,再粗放也就浪費一兩千噸煤,同樣是「只要找到任何一處優質煤田就絕對夠用」,瓶頸絕對是煉爐和鐵匠規模。之前無非是四川的煤都是煙煤褐煤,質量不行。
……
為了南蠻人的種田歸化大業,李素可謂是殫精竭慮,連過年都沒回成都過,就一直在沙灘游泳別墅過了新年,又一直過了上元節,偶爾提點驗收一下工作。
唯一的好處,是這個冬天溫暖如春,他就當是「冬季去南方海濱度假」了。雖然他面對的不是真海而是滇池、撫仙湖。
上元節之後,象犁和象碾(壓路用的輥子)終於是徹底成熟了,從昆明縣到梇棟縣的商路也被碾壓成了相對平整的黃土路,可以讓牛馬拉的貨車順利通過。
上元節後的第三天,因為雲南的天氣更為溫潤,李素讓國淵召集了孟嘗、孟信兄弟等人,一起參觀「象犁耕地」的表演儀式。與此同時,他們也已經緊急打造了上千個鐵犁鏵、一兩百套象犁,以便隨時推廣。
孟嘗看到漢人工匠和本部落的馴象師一起合作,驅動著一頭兩萬漢斤的巨象拉著七排犁鏵的曲轅犁高效地耕地時,也是驚訝得目瞪口呆。
「李都督真乃天人也,我們孟氏從此絕對不敢不服!都督竟能驅使巨獸耕地修路、妙用不下於驅牛,當真神助!我孟氏各縣多則有象三四百頭,少則數十頭,全加起來有役象近七百頭,若能全部推廣,不下於五六千頭牛的勞力!」
孟嘗還說:「哀牢夷人丁七八十萬,且他們居住的田土比我們更廣袤炎熱、畜象更多。哀牢諸部據我估計加起來有象一千六百頭,都督若能教他們此法、再加上原先可以許諾的貿易之利,恐怕哀牢夷也會心悅誠服為征西將軍所用矣。」
第294章 咱不主動打仗,咱只是來修路的
聽孟嘗說昆明黑夷居然能湊出六七百頭役象,而哀牢白夷的役象總數更是超過一千五百時,李素的第一反應還是挺震驚的。
大象原來這麼不值錢嗎?當初研發象犁象碾的時候居然都沒詳細偵查過這方面的情報。
要是有那麼多象,孟嘗孟信不該這麼容易就臣服才對,現在加強其實力之後,忠誠度似乎又值得警戒一下了。
為此,李素不動聲色地旁敲側擊追問孟嘗孟信兄弟了幾句,才弄明白情況。
原來,「役象」和「戰象」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戰象都得是體重至少一萬五千漢斤以上的成年公象,而且還需要經過專門的防受驚訓練,不至於因為中箭和被刺傷就發狂亂跑。
而「役象」是只要能讓人騎乘、肯幫人類馱貨運輸的就行了。所以昆明黑夷這六七百役象里,真正能打仗的戰象只有一百五十頭,也就占四分之一。
這個數據還是比較靠譜的。相當於除了梇棟縣這個孟嘗的核心老巢要承擔數倍的養象負擔外。其他秦臧、連然、青蛉、雲南等縣每個縣也就養幾十頭象,攤下去每個鄉不過十頭、每個村子一兩頭。
在熱帶雨林氣候地區,每個村子散養一兩頭象是不必費力給大象專門準備食物的,隨便砍點灌木叢,尤其是芭蕉樹棕櫚樹之類的,莖葉都能吃。再多的話就不划算了,畢竟大象胃口太大,專門為象種食物太虧了。
李素後世也看過戰史數據,知道最晚到1940年代,雲南都還有養戰象的。當時為了保衛滇緬公路跟日軍作戰,有本地土司在怒江戰役出動過戰象,一個縣的土司就能戰死幾十頭戰象,還有人改編修飾成小說之後寫進語文課本。可見雲南大象的飼養規模一直是保持在不錯的規模水平。
可惜戰象這種東西運輸太困難,狹窄地形也無法作戰。而且到了北方還得專門為大象準備食物,不如熱帶雨林這兒無成本養殖,應該是沒法用來打仗了,最多稍微弄幾頭噹噹儀仗隊,顯示一下漢中王「蠻夷臣服」的威儀。
大象容易怕火怕巨響驚擾的缺點,就算現在北方軍閥還不知道,將來最多打一兩仗也就學會了,這就是個一錘子買賣。
……
徹底摸清了昆明黑夷和哀牢白夷的象兵戰鬥力後,李素對於能否用利益說服哀牢白夷的蠻王酋長們直接臣服,反而愈發心存疑慮了。
因為他也知道,越嶲蠻王高頤派人助賊後,李素並未出兵將高頤平滅,肯定會在其他遠方蠻夷心中留下一顆首鼠兩端的種子。不敲打一下,不服的人肯定還是有的——
說不定他們會覺得「孟嘗孟信之所以慫了,是因為他們兄弟倆的根據地離滇池糧倉太近,所以怕漢軍的武力進攻」。而其他部族不存在這個問題,也就沒必要太怕漢軍。
不管怎麼說,現在從新設的昆明縣到梇棟縣甚至雲南縣的運糧道路,已經徹底被大象施工隊平整了。從昆明到不韋的累計九百里路程,前四百里都可以用牛馬車運糧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