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9頁
這些作物的共同特性,就是同一片田地里,果實/花朵的成熟期差距比較大,所以收穫期要每天到田裡轉一圈、把剛剛熟了的摘下來。
不像種穀物蔬菜那樣,基本上一批都差不多時間熟、或者收穫物對成熟期不敏感、晚幾天摘也沒事。
這些香料成熟後在枝頭多待幾天,不是爛了就是香味種子掉落了。一串豆蔻莢每天只能挑三五顆剛剛熟透的摘了,明天再來摘幾顆。
相比之下胡椒比豆蔻稍微輕鬆一些,因為胡椒不管是熟透的還是稍稍有點沒熟透的,好歹都能吃。熟透的就是白胡椒,沒熟透的就是黑胡椒。
(註:黑白胡椒是同一個品種,只是處在不同的成熟期)
這種收割階段勞動強度很密集、但播種階段相對輕鬆、熱帶多雨水環境下只要放養自然生長就行的作物,確實太適合蠻夷了。漢人更應該種植那些前期階段需要精耕細作、但收割方便的東西。
「看來子義遺澤也是不小啊,對這些地方,確實應該徐徐圖之,也不該一味用武征服。」
劉備在視察完之後,也是由衷感慨。
最後,他只是還有一點疑問,就找來李素討論。
這問題其實也沒什麼,就是劉備發現近年來,香料貿易的增幅有點誇張,每年好幾成地漲,過去十年中原的香料用量都漲了有十倍了。
但是香料價格的下跌,卻不如珊瑚珍珠那些那麼明顯,可見還是可以賣完的。莫非中原百姓真的因為和平久了、變得奢靡了麼?這種奢侈品都能有多少賣完多少。
李素卻不以為意,示意劉備垂拱而治即可:「陛下,每販賣一石香料,朝廷抽的海商稅不下數千錢。十幾年前,最大宗的那幾種香料,從南洋運回的,也不過每年數千石到一兩萬石。
如今普遍漲到了五萬至十萬石,僅此一項,朝廷抽商稅已近20億,也比十幾年前漲了十倍了。曹操初滅之時,全國商稅不過六七十億一年,整合關東後漲到近九十億。
如今商稅是一百四十億了。增幅的裡面,香料就貢獻了三分之一。陛下樂見其成不就好了?至於用量大增,這也應該跟商貿更為發達有關。
十幾年前,只有長安雒陽周邊農民,敢全部種菜不種口糧、賣菜買糧維生。現在各州五十萬人以上的大縣周邊,都敢如此。
互通有無便利了之後,百姓中的富裕之戶自然需要嘗試更遠地方的特產。幾十年前,或許一郡豪強,也只能吃到本郡產出的肉食蔬菜,現在揚州人都可以嘗嘗鮮益州的特產,自然要香料來蓋味保鮮防腐。
用這些香料的都是願意花錢開眼界嘗鮮的富戶,正好為朝廷均貧富、緩解百姓分化。儘管鼓勵就是了。」
劉備一想也對,奢侈消費的事兒還是別打擊了,讓有錢人把錢花掉而不是買更多的田利滾利,才對國家更有利。
這個香料貿易還是可以繼續鼓勵的,對扶南國和狼牙修的徹底蠶食,也可以作為長期國策慢慢加強經營。
定下了這個調子後,劉備基本上也在當地玩夠了,天氣也有轉熱的趨勢,他只好返程北歸。
回去的途中,船隊嚴格執行了命令,沒有再過多靠岸,直接回到南海郡,隨後略作休整,沿著東海北上揚州。
第065章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劉備從南海返航抵達揚州時,恰好是撞見了暮春時節,如此光景。
天氣非常好,不冷不熱,對於從未來過江東的劉備而言,剛剛經歷過南海的暑熱,反差之下,不啻是回到了天堂仙境。
在揚州靠岸的第一站港口,還不算什麼繁華之地,只是才設縣不到十五年的泉縣(泉州)。
記得二十年前,李素剛剛封為會稽郡公時,整個閩中之地只有一個縣,那就是東冶(福州),其他都是只有山越自治的地方,根本沒有朝廷稅賦管理體系。
整個閩中地區,受朝廷管轄的納稅人口,當時只有兩萬多戶、剛剛超過十萬人。這可是後世相當於一個省面積的地方,而且不是什麼西北偏遠不毛。
才十萬人,可見漢朝原本對閩地的開發有多差,可以說是兵家不爭之地了。
十四年前,曹操死後第二年,李素被劉備放了個長假,出鎮關東新光復的地區,治所就在揚州。當時李素才請旨以青、兗的山區貧民移民分田,把閩地擴建到了三個縣。
泉縣、漳縣都是那時候才有的。
當時移過去三萬戶,加上本地兩萬戶,一共是五萬戶近三十萬人口。
這才十四年,當地已經增長到了八萬戶、六十多萬人,可以說是發展非常迅猛了。
實際上,光靠漢人移民的自然出生,也不可能漲那麼多。多出來的三十萬人里,有二十萬是漢人繁衍出來的,還有十萬是山裡的山越漸漸羨慕漢人富足的生活方式,逐步徹底歸化了。
歷史上,對閩中山越的滲透同化,本來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東漢末年,被朝廷實際控制的本來就只有幾條大江的河口縣城,內陸閩江沿岸,歷史上都是孫權稱帝後才漸漸搞定的。
至於離開閩江河谷平原的純山區,那更是歷史上連孫權都搞不定,一直到永嘉南渡、北方漢人大量湧入南方,成熟田地實在不夠用,才徹底把山區逐步漢化,整個過程原本要持續將近兩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