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頁
隨著張羨的倒下,成批成批荊南聯軍普通士卒像沒頭蒼蠅一樣逃散,或直接跪地投降。外營的抵抗力度直接土崩瓦解炸了鍋。
被車仗保護起來的內營士卒,以及一小撮宗賊頭目,倒是就近看得分明,知道張羨只是墜台,還想死硬抵抗一下。
但這也無非是正中關羽下懷——佷山大營一共有兩萬五千人,包括傷兵在內。外營大約有兩萬,傷兵也都在外營。內營只有張羨最嫡系死硬的五千人。
關羽巴不得那些宗賊頭目死硬到底,這樣才好把他們都殺了,一鼓作氣摟草打兔子把零陵桂陽等處的豪強殺他個七七八八,省得將來再千里迢迢勞師遠徵到湘南甚至五嶺追殺。
外營的兩萬人不是逃了就是投了,把火線投降的士兵立刻驅趕著殺向內營,關羽甚至都不用付出多少己方嫡系部隊的傷亡,就讓新附軍和死硬宗賊內耗便是。
血戰混戰一直持續到辰時初刻、天色徹底大亮,內營被殺得血流成河,張羨和一批宗賊頭目全部被殺於亂軍之中,一夜的交戰至少死傷了五六千人,其中混亂中自相殘殺的就占了絕大部分。
關羽的丹陽兵總傷亡不滿千人,而且戰死者只有兩百餘人,還有一百多個傷勢比較重,估計也沒法醫治,其餘都是可以挽救的輕傷。畢竟這些丹陽兵也算是人人著皮甲,生存能力相比於無甲的敵軍還是強大不少的。
荊南聯軍的兩萬多人,除去死傷,還有一小半逃散了,投降被俘的接近萬人。
關羽也怕人多了不好控制,先收繳了武器,然後分成幾批分而治之。
他先把金旋帳下的武陵蠻挑出來,這部分大約有兩千人。
因為按照之前跟劉表談妥的條件,武陵郡本來就是要割讓給劉備陣營的,降兵自然可以收編。金旋也死在了亂軍之中,關羽再想控制武陵郡應該沒什麼難度。
關羽挑挑揀揀,從俘虜里抓了個蠻酋軍官,姓沙,名字關羽也念不清楚,就讓他暫時帶領這些武陵蠻。
剩下七八千人的俘虜,絕大多數是零陵和桂陽郡的郡兵及豪強勢力,少數是之前西陵城破時逃出來投奔友軍的華容賊貝羽手下。
華容賊貝羽的兵,以及如今還沒拿下的夷陵城裡的巴丘賊蘇代的兵,這兩部分加起來可能也有三五千人——目前還不知道總數,因為得看後續夷陵城破城的過程中,有多少人會死扛到底,有多少人會直接投。如果兵不血刃下夷陵,那麼這兩股宗賊的俘虜總人數能有五千人。
這些人的籍貫都是南郡人,所以毫無疑問都要移交給劉表的部將文聘、王威統領。關羽也不稀罕這點降卒,為了劉備陣營的對外形象和外交名聲,也不會扣留。
而剩下的零陵郡和桂陽郡兵,就可以商量了。關羽可以對外宣稱說軍糧不足、抓到後收繳了兵器就地遣散,劉表也沒法查。
如果劉表想要,那也可以多拿一些條件來換,一切都是可以談的嘛。
……
攻破佷山大營之後,關羽也不急著跟劉表交涉,他準備再花幾天,先把夷陵攻下。
關羽軍抵達夷陵城下之後,也沒打算強攻,只是先圍住城西,然後讓部隊逐步往城北城南兩側延伸營壘。
然後讓城內的蘇代知道張羨已死,還把張羨的首級當眾用杆子挑著讓城裡的士兵看一圈,瓦解守軍士氣。
蘇代知道外無援兵,果然再無戰心,連忙趁著關羽軍剛剛完成「圍三缺一」的架勢、即將合圍最後一面之前,搶了個時間差帶了一兩千嫡系部隊和百餘騎軍官、心腹突圍。
蘇代的部隊並沒能跑掉多少,步行突圍的被追殺截住了大半,只有騎馬的人逃了。蘇代跑到孱陵一帶,搶了些民船順流而下直回巴丘,關羽也不追趕,估計跟著蘇代走掉的總人數不會超過五百人。
夷陵城內被拋棄的部曲也兵無戰心,關羽指揮飛梯攻城只衝鋒了兩陣就登了城,士兵紛紛投降。
把所有俘虜全部整頓好之後,關羽才喊來劉表的別駕伊籍。
關羽:「機伯先生,這裡有四千戰俘,都是華容賊貝羽與巴丘賊蘇代的部下,既然是南郡人,理當完璧歸趙,我軍即日派船解送過江,有勞先生跟劉荊州復命,請文、王二位將軍來接收。」
伊籍拱手稱謝:「征西將軍與關將軍真乃天下義士,言而有信,貴軍平宗賊過程中抓獲的戰俘,竟都能如數交還,劉荊州定然滿意,願意與貴軍長期保持盟好。」
關羽:「既如此,我與先生一起去一趟江陵,也好親自面見劉荊州交割清楚。也便於將來我軍過境江陵、襄陽北上討董。」
伊籍表示沒有問題。
劉表現在也是毫無嫡系武裝的狀態,而且因為有了劉備關羽這個盟友願意幫他殺宗賊清場,劉表甚至連跟蔡家聯姻的事兒都沒做,至今沒有被蔡瑁挾制。
說不定他覺得沒必要再娶蔡瑁的姐姐了,也不用縱容蔡瑁一族。只有作為謀士的蒯良蒯越依然被劉表重視,也正式結好籠絡,反正這倆人沒兵權不會造反。
而王威是劉表的同鄉,跟伊籍一樣是外來戶,跟劉表一起上任,忠誠度沒問題;文聘雖然是南陽郡人,算是荊州本地,但好歹也願意忠於劉表。給這兩人四千嫡系部隊,再配合荊州刺史的名份,完全可以把場面撐起來。
所以,當伊籍帶著關羽依約送還的戰俘抵達江陵後,劉表非常有氣度地親自接待了他們,話里話外時時提起他跟劉備的交情,對於現有的交換條件全部予以承認,還留關羽一起飲宴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