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3頁
看了劉備這一切圖安心積德的操作後,李素心裡也大致認清了一個問題:
當年董仲舒搞封建迷信,動機未必有多壞,他可能就是想嚇嚇皇帝,讓皇帝也有個怕的,好收斂一點。
但即使有時候結果上能辦到好事,李素原則上還是很反感這種用裝神弄鬼來實現目標的不擇手段。
迷信確實有可能某些時候結果上勸善了,但這不是人們宣揚迷信的理由。
……
時間很快來到公元211年的秋天,隨著秋收農忙的開始,已經修到了第二年的河北運河項目,也不得不暫時再次停工歇業,讓民夫和工兵們能回去收穫莊稼,以免延誤農業生產。
運河的施工量倒是一切按計劃,秋收之後,只要這個冬天再加把勁,絕對是可以完工的。明年夏天,就可以對草原用兵了,屆時整個北方邊境的運糧問題,也會得到極大的緩解,大漢幾乎可以說是立於不敗之地的。
當然,這個項目最終付出的代價也是不小,甚至可以說超出了預期。
主要是210/211這兩年,自然天氣方面的災害也確實比剛剛戰爭結束那陣子多了點。大漢剛剛稍微消停了六七年好日子,又被災害往回狠狠推了一波。
原本按照《後漢書》的記載,這兩年裡荊州發生了較大規模的地震。210年熒惑守心之前還有日全食。
後續211年開始也連續有日食、還有之前荊州地震導致的一些後續反應,主要是南陽盆地的好多河流都發生了泛濫滿溢——
後人按照地質科學分析,倒是沒發現有局部連續大暴雨的紀錄,所以極有可能就是地震導致的盆地抬升、原本供河流外流的山谷出現堰塞(李素利用的「漢初武都郡地震導致秦嶺閃崩、漢水改道」,也是這種情況)
反正結果就是白河、淯水這些漢水北側支流全部泛濫,整個南陽郡一直到襄陽民不聊生。漢水以北的南陽盆地,沿河灌溉最好的區域全淹了。
這種自然力量也是沒辦法的,似乎歷史上漢末這一段,荊北地震和水災的相輔相成本來就很多,這場水災的規模,甚至比原本八年後關羽在襄、樊一帶水淹七軍時還猛烈。
說句題外話,只看《演義》的看官千萬別覺得關羽水淹七軍那場水是人造的,那只是天災,但也因此實際受害面積肯定比《演義》里說的更大更嚴重,連于禁的七軍都淹了,漢水北岸的百姓損失也是很嚴重的。
只是《演義》為了凸出關羽的神勇,把水說成了人造的,也就必須淡化百姓的損失,而史書也偏向記載王侯將相,所以後人對此也就不甚了解。
實際上,歷史上219年當地百姓淹死的絕對比于禁的部隊還多。
當然,現在劉備和李素遭遇的,是211年的「荊北地震後遺症水災」,還有其他一堆小災害,
包括冀州地區因為修運河死人多了之後,哪怕衛生條件跟上了,依然爆發了一些小規模的瘟疫,百姓死傷、非正常人口下降,加起來也有十幾萬。
荊、冀兩州作為這兩年的主要災區,承擔了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災害損失。荊北地震導致的河道變化,還讓十幾年前修的南陽運河也產生了短暫的斷流。
好在李素和諸葛亮緊急派了工部的人去核查勘測後,發現萬幸河道主體部分沒有發生地質抬升——要是連續上百里的河道都抬升了,那就等於抬升多少就要再額外深挖多少,否則河面太高水就流干報廢了。
河床沒有抬升,但運河水還是斷流了,經過嚴密複查後,發現主要是幾處膨脹土地帶的河段、原本用過羅馬水泥鋪底,防止河水全部滲入膨脹土流失。
現在那些地段的羅馬水泥鋪底被震壞了,河水就依然大量流失、還導致膨脹土層體積變大、上漲堵住了河。
所以,這些因為地震而新突破膨脹的高嶺土,就得讓諸葛家的白瓷作坊加班加點全部挖走,然後那些段的河床羅馬水泥還要重新修補一下。
另外,南陽運河穿越桐柏山的埡口位置,桐柏山部分山體也因為荊北地震發生了山崩塌方,把河谷堵住了。這些塌下來的山石和山體滑坡,也要全部重新挖走,南陽運河才能恢復使用。
好在新塌方的山體本來就不結實,不用廢力挖掘,只是土方運輸量有點大。
林林總總算下來,額外又是二十多個億的修復工程款花出去了。不花還不行,因為南陽運河不修好的話,光把河北的新運河挖好,源頭的南方物資北上也會出現問題,無源之水還有什麼用?
南陽運河畢竟是涉及到益州和荊州的物資北上效率的,不修復荊、益物資都要多繞兩千多里水路才能到豫州。
另外,劉備還免了荊州、冀州各一年的賦稅,讓各州內部協調自救。
比如以荊南地區原本應該上繳朝廷的那部分賦稅錢糧、去給荊北南陽、襄陽地區的受災人民賑濟災害。
冀州這邊也是,讓渤海郡、清河郡、河間郡這些河北東部各郡,把本該上繳中央的錢糧,拿去給冀州西部修運河區和瘟疫區的百姓賑災。
劉備唯恐自己失德,也再次出血、加大了拿出皇室產業賑災和修復運河的力度。
而且劉備這是第二次拿出自己的錢了,朝臣們也不好意思不捐款。所以文官這邊李素諸葛亮、武將那邊關張趙,也都帶頭捐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