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頁
董和之前已經是火線提拔的縣令,改任郡丞其實品秩數有點降級,但也是為了從縣往郡過渡的必要調整。畢竟董和投奔劉備才兩個月,直接作為一個郡的二把手監視劉璋也有些過於重用了。
但李素也私下派人給董和透個氣:張肅本來就是巴郡長史,調到武陵郡當長史反而是從大郡調到小郡了,所以不會幹太久的,最多兩年。就相當於給張肅積累點到「老少邊窮」地區為國服務的資歷,將來還要調回蜀地,在南中找個新拆分的郡當太守的,待遇如同龐羲。
所以,兩年之後,董和就能在武陵郡當二把手了,加上一把手的劉璋實際上是被架空的,這個升遷待遇不可謂不好。因此暫時當兩年六百石郡丞董和也沒什麼意見,反而覺得前途一片光明。
與董和一起投降的李嚴,被任命為夷陵縣令,也就是宜都郡治所的縣,輔助趙雲守衛東線。其餘向朗、馬家兄弟等荊州新投靠的人才,也都在宜都、武陵兩郡安排。
如此安排之下,劉璋的「武陵太守」當然可以毫無保留地實授。
沒過兩天,劉璋被寬宥的確證消息就在綿竹戰場周邊兩軍中傳開了。
劉焉似乎是解除了最後一點擔心,知道自己的謀反企圖好歹沒有造成族滅,還留下了一個兒子繼承香火、能有個官職善終。
被毒疽折磨了三個月的劉焉,終於放心咽下了最後一口氣,享年六十二歲。
劉焉死後第二天,東州兵就有感於劉備寬厚對待敵人的仁義,無血開城投降了。
綿竹收復,成都平原三郡的戰亂徹底結束。
第240章 蜀中對
劉備並沒有在劉焉死後、綿竹投降的第一時間,就原形畢露瘋狂慶祝。
而是勤勤懇懇一心以朝廷政務為先,花了三四天時間料理完各方關係善後,才能接著奏樂接著舞。
畢竟,這一世徹底平定蜀地的過程,比另一個時空要順利得多,劉備心中也就沒鬱積那麼多不爽,沒有那麼急需發泄。
原本的歷史上,劉備花了三年搞定劉璋,光雒城就打了一年,創業過程中還先後死了張松、龐統,當然會憋著一股勁兒,想要進了城就分贓告慰。如今沒死什麼名將謀士,時間也縮短了一年,還有先帝聖旨為後續的安撫百姓工作背書,心態要好很多。
這三天裡,第一天劉備就先祭祀了那些被劉焉殺害的內奸,開了個小會定調子,把他們定為「忠於朝廷的義士」,好好給點死後哀榮,也算是把他們還再世的同學、遠親、學生的人心全部收攏團結回來,把一切的仇恨值都巧妙退到已死的劉焉身上。
甚至,為了表現劉備陣營的大度優恤,李素建議,把那些因為杜微、杜瓊兄弟被殺而失學的年輕學子,轉到江州蔡邕新設的私學,繼續學業。
當然了,不可能是蔡邕親自授課,至少也是蔡邕的學生轉授,免得這些年輕學子的學界輩分跟李素平起平坐——李素自己都只是蔡邕的弟子,要是新來的阿貓阿狗都能成為李素的師弟,那不亂了套了?
說來也巧,自從蔡邕打出討董的旗號、由關羽實際出兵進入荊州取得宜都郡這個落腳點後,劉備陣營招攬賢才文士的渠道也進一步拓寬了。畢竟隨著北方的討董和河南尹地區被董卓逐步破壞,流落到荊州的士人也在越來越多。
在荊州有個前哨基地招人,效率可就高多了。
蔡邕隨便寫幾封信,請原本的學生到荊州做事,幾乎一呼百應。
吳郡顧雍,前年剛當了合肥縣令,接到恩師書信之後,覺得到荊州做官還是可以接受的,就答應了邀請。
前些年,李素在陳留跟蔡邕初論「殿興有福」學術論題時,顧雍也正好送恩師回鄉。當時李素邀請他為劉備效力,顧雍以「父母在不遠遊」婉拒了,主要是考慮到幽州太遠。
兩年多來,隨著李素成了靈帝末年最炙手可熱的天道哲學家,顧雍心裡多多少少也有點後悔的。
現在發現給劉備效力不用去苦寒的幽州,只要去隔壁荊州,水土氣候跟揚州差異也不大,何樂而不為呢。反正他做合肥縣長也不是在老家吳郡,離家八百里跟離家一千五百里也沒什麼差。
由於顧雍是靈帝駕崩前得到的正規縣令職務,劉備徵辟他檔次也不能低,就給他當了益州勸學從事,先負責幫蔡邕督導一切學政工作,過幾年另有重用。
任氏、楊氏旁支和杜瓊那些學生,就暫時都統統成了顧雍的學生,李素的師侄,被成功團結了過來。
除了顧雍之外,蔡邕還有一個原本在雒陽時跟他學了幾個月的、頗受他賞識的年輕人,名叫王粲。那王粲的籍貫也是兗州山陽郡人,跟劉表是同鄉,所以北方亂了之後他本能就跑到荊州來避禍。
但因為這一世的蔡邕沒有去長安而是到了巴郡、又在荊州找到了落腳點,王粲也就一事不煩二主,懶得投劉表了,直接到蔡邕這兒繼續學業。
王粲因為本來就還年少沒有出仕,劉備也就不用給他官職。何況王粲這人李素也不看好,知道他只是建安七子、文章辭賦不錯,要說治國之才是沒什麼實學的。讓他跟顧雍一起一邊學習、一邊教教師侄們詩賦文章好了。
……
弔唁完內應、安排完他們的學生之後,劉備乾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處斬董扶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