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頁
一開始,甘寧徵發守城時,還有少數比較計較的百姓畏畏縮縮,覺得「服這種需要打仗冒戰死風險的役,居然待遇跟勞役一樣,有點虧」,所以只有忠義的百姓先來搶著服役。
可是隨著相持超過一個月之後,那些喜歡算計的刁民才發現那些忠勇的鄰居真是傻人有傻福,輕鬆守城了一個月,居然都沒有敵人來攻城!那不是趁著冬天農閒白撿免役免稅嘛!
然後,那些相對刁民的百姓也搶著來報名守城。不過甘寧也不願意在沒必要的情況下多征,也就假裝不再公布擴軍計劃——甘寧心裡也在算帳的,如果他肆意揮霍免役權,明年布政使魯肅不知道會不會找他算帳。
哦,說句題外話,那位能文能武的布政使魯肅,在兩軍相持到十一月份之後,也已經數百里迢迢從嶺南趕回長沙城鎮守了,如此一來甘寧的後盾就更強了,完全不擔心周瑜偷越洞庭湖繞後。
魯肅原本這兩年都習慣了趁著冬天相對寒冷的時候,去瘴氣平息、暫時沒那麼炎熱的嶺南督辦諸般政務,等嶺南有變炎熱趨勢了再回荊南。
這次是周瑜孫策剛打過來的時候,魯肅剛南下不久,路上周折輾轉,報急信使鑽進五嶺山區,一時找不到魯肅的隊伍,消息沒有及時送到,才導致魯肅在南邊耽誤了些日子,十一月才到長沙。
……
李素聽了甘寧的通盤匯報後,對現狀也非常滿意。周瑜既然還沒有異動和察覺,那眼下就是最好的機會了,時不我待。
李素推開甘寧遞給他暖身的熱酒,不想喝酒影響了思路,鄭重地說:「我不要緊,先辦正事兒,既如此,今日你就讓你身邊的嫡系人馬,選出三千人,做好出擊的準備。
另外,之前讓快馬信使提前通知你準備的遠征物資、武器消耗品,也都準備得夠夠的了吧?不出意外,今晚你帶我視察一下對付周瑜那些新兵器新戰船的操練。
明天一早,你就帶著三千人和福船快船隊順流東下、利用突然的速度優勢,衝過夏口,我們圍魏救趙逼迫周瑜決戰的時刻,已經到了。」
甘寧一向還是很欽佩李素的戰略眼光的,他知道自己讀書少,遊俠習氣重,戰略上全聽領導就對了。
不過,此刻聽了李素的安排依然是當初的老調重彈,甘寧也怕李素是不了解這段時間的形勢變化,所以追加解釋道:
「司空,末將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如果我們還是只打算逼迫周瑜跟我們水上決戰,或許不必大費周章圍魏救趙了。圍魏救趙去的兵多容易被斷糧道,我這種只帶三千人圍魏救趙的,也攻不下吳軍任何重要城池,怎麼逼周瑜親自全軍回救?
我覺得,這幾個月里,倒是孫策隨著圍困漢陽日久、投下去的本錢和時間多了,有點捨不得。如果是十月底,漢陽剛開始被圍,圍不圍得下來對方也是無所謂的。
現在已經是非圍下來不可,如果功虧一簣孫策這暴脾氣得氣急敗壞不可。既如此,如果我們大張旗鼓出動水軍,擺出孤注一擲給周將軍運糧,周瑜不就已經會全力攔截我們,那他不就出戰了麼?」
李素聞言,雖不採納,但也表示了嘉許:「興霸,不錯,比原先更會動腦子了。」
畢竟李素剛才的指示並不是軍令,而是還在商議階段,他還是很鼓勵真正有才華的將領謀士動腦子、群策群力的。
要是一直搞一言堂,哪怕李素的智商勝過他們,還有先知,可最終很容易走上歷史上諸葛亮的路:旁邊的人智商計謀都遠遠不如自己,只好大部分事務親力親為,最後把自己累死。
李素鼓勵了甘寧的思考後,以培養下屬的口氣分析道:
「孫策因為已經投入的本錢,不圍成就咽不下這口氣,這確實可以利用,但是你要知道,你如果全軍幾萬人開著大船隊孤注一擲去運糧,周瑜肯定會警覺,要是真覺得我軍戰力可觀、死磕會賠大本,放棄也就放棄了。
相比之下,明年二月之後,夏水重新恢復通航,到時候我們要封堵的路線就多一條,孫策完全有可能布置疑兵棄大船保住主力部隊,只要人留下,船還可以再造,我們殲滅孫策主力的機會就錯過了。
如果你一開始派遣小股船隊給周泰運糧,那麼周瑜也會全軍出動全力去攔截,只會派出偏師。那樣的話我們痛打了周瑜的偏師,把糧食運到了,下次他還敢全軍出動麼?
如果我們繼續示弱,讓周瑜的偏師就殲滅了我們的運糧隊,那也於事無補,周瑜下次還會再派偏師攔截我們的運糧隊。總之就是不打疼偏師不出主力,打疼了偏師不敢出主力,哪像圍魏救趙可以一下子誘出全部主力、至少是絕大部分主力。」
甘寧腦子轉了好一會兒,才不得不承認自己這一個多月來因時因地制宜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還是不如司空的原計劃高明。
果然司空能當到司空是有道理的。
甘寧慚愧地承認:「司空神算,屬下望塵莫及。不過,只靠三千人圍魏救趙,怎麼確保打疼吳人讓他們報急呢?又如何確保周瑜覺得威脅足夠大、得派出主力回救?人少會打不過?」
李素智珠在握地把雙手交叉在胸前:「你的船隊帶的都是些什麼裝備,你自己也清楚,就沒打算讓你攻堅。所到之處,繞過堅城,專找防備不足的沿江富庶鄉鎮,縱火掠奪就是——不過,我們畢竟是王師,屠戮百姓的事兒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