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0頁
在西涼渡過秋季之後,入冬前會回到長安,隨後南下荊州、交州,在當地接見南方被征服地區的代表,包括旅漢的南島蠻夷,還有扶南國和狼牙修人。
到了交州之後,會有航海船隊在那兒等候,後續行程就比較輕鬆了,可以坐著大船貼著海岸線北上,不會深入遠海,所以全程又安全又省力,騎兵部隊也能提前遣返一部分,不用全部跟去南方。
李素一開始給劉備規劃的行程,就是沿著海岸線,到長江口先看看李素前些年規劃的句章港、造船廠、長江口燈塔奇觀。
然後北上到黃河、易水河口時,可以再看看諸葛亮後來規劃的津門城、那座導致西方人後來把威尼斯稱為「西方津門」的城市。
把李素諸葛亮師徒倆這些年造的海港奇觀看完,基本上也就能回來了。
不過,劉備倒是膽子比較大,他後來主動提出,可以適度遠航,在抵達青州半島之後,可以穿越黃海,去三韓北部或者遼東,他要再巡視一下三韓和東北邊疆的新征服地區,最好讓高句麗人也臣服來朝。
考慮到大漢的航海科技已經比較成熟了,尤其是近年來民間航運投資很發達,造船水平也是日新月異,都不用政府投資。所以穿越黃海肯定是沒有任何風險的,只要避開颱風季就好。
最後權衡的結果,就是扶桑列島肯定是不會去的,但是三韓半島可以繞行看一下,再讓甘寧周瑜準備一些流鬼人的巨菜、黑麥,扶桑人的佐渡金山產出,擺拍一下迎接視察。
這場兩年時間的出巡,總預算大約是五十億錢……這還是用了諸葛家的物流來承運後的開支。如果讓朝廷走國營的帳,這個價錢還辦不下來。
雖然看起來確實巨大,有點勞民傷財。但是對於傳播大漢威嚴,增加向心力,還是有價值的。反正劉備和李素私下裡形成默契了,這種事兒劉備這輩子只做這一次,那就讓他做吧。
最後,李素自己也有一點私心,他還指望借著這次劉備出巡的機會,讓劉備更直觀地意識到如今的國家經濟形態和工商發展潛力,已經遠不是居於深宮之中的皇帝所能理解的了。
外面的世界正在日新月異,先進生產力也在自發生長。朝廷的戰略物資和貴金屬儲備,也在走入一條快車道正軌。
所以,是時候搞一些貨幣改革,把扶桑的金銀和旅漢的銅山的戰略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把航海開拓事業的國策定位級別拔高,再配套上進一步優化的教育和選官制度。
有了皇帝出巡的契機,這些改革推動起來也容易找藉口,阻力也小一點——這種事情古往今來都是這樣的。南下去新發展起來的地方看看,實事求是了解百姓的真實需求,才好有的放矢。
……
劉備出巡的行動,很快就按部就班的實施了。自從曹操覆滅那一年、劉備回了一趟涿縣老家和中山故地,縱酒逾月,後來十五年裡,劉備就沒出過遠門了。
四十二歲回去,五十七歲又出來一趟,也是不勝唏噓感慨。
不過,四五月份這段日子的行程,劉備自己是玩得爽了,也懷舊了,對於國家大政卻談不上什麼幫助,這是劉備夾帶的私貨。
期間有意義值得拿來說一說的,也就是對赤峰郡等地的團結、把劉豹這些傢伙都召集到一起喝個酒,恩威並施。讓那些新歸附、新產生大漢民族認同的牧民部族,系統見識大漢的威儀。
六七月份期間,是馬超在主持。劉備在河套陰山等地也算是第一次見到了東西綿延兩千里的大草原,從頭走到尾,不過很快就膩了,除了打獵射鵰,或者大規模圍獵獸群,別的沒什麼好玩的。
只有在六月底、離開大草原路過銀川郡的時候,劉備驚喜了一番,他沒想到世上還有這樣塞上江南的景色。
明明周遭都是西北乾旱荒涼之地,銀川郡居然有大片的湖泊和綠洲,連屯田區種的農作物都是跟江南無異,是種水稻的。
哪怕已經錦衣玉食多年,劉備還是忍不住留在銀川郡稍微多吃了幾天羊肉拉麵,緩解之前在大草原上巡遊積累的疲憊。
七月份,本該是夏季天氣最炎熱的時候,劉備的隊伍卻通過武威,一路向西,超過了一開始規劃的預期路線,竟然沿著河西走廊一直到達了敦煌郡,
劉備還親自登臨了玉門關,在那兒駐留近一個月,還接見了所有內附的西域小國、部落首領,外加挑選視察了一部分往來的外國商旅。
一路上,劉備見到了「蘭台蘭州分台」,也就是十幾年前李素和諸葛亮最早搞「帕提亞和羅馬翻譯運動」時,在當地設立的圖書館,最初還是徐庶督造的。
有些東西,親眼見到了,才會覺得震撼。尤其是書,書非借不能讀也,放在雒陽的蘭台本台,劉備根本不會珍惜,也沒有直觀印象去思考「哪些是蘭台本身就在的著作,哪些是外面舶來的」。
到了西域之後,這裡的蘭台分台專門儲存舶來著作,看起來就很壯觀了,讓人有一種開眼看世界的衝動。
劉備如今年老,平時讀書越來越少了,這次居然又特地拿了一批,路上車隊行進時可以在車上一邊趕路一邊讀。每有日常見聞所得,就讓人想辦法找找看跟書里的國家文化相似的外國人,來面談詢問、讓那些使者講解風土人情。
劉備本來也沒期望能輕易搞定這事兒,只是隨口一說。但結果也讓他非常滿意,因為如今涼州的陸上貿易顯然還是比較豐富的,不管要找哪個國家的人,都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