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8頁
具體的呂布移封方向,就以進一步往西挪挪,從并州正北方挪到并州西北角、河套北方,也就是九原郡,或者說後世的包頭。
大不了,在九原郡劃整整三個縣給呂布作為封地,那也算是頂格縣數的侯爵了。雖然窮點,考慮到九原郡是呂布的祖籍故鄉,也給他留足面子了,到時候也沒法拒絕。
關羽之外,正面戰場功績最大的是高順和馬超,高順是主力部隊指揮官里僅次於關羽的,而且在關羽的部隊從陳留郡穿插會師之前,高順鞍前馬後幫著劉備統兵了近一年。
高順能拖住曹軍數十萬主力,確保那段相持期里沒出事,沒中計,也沒讓曹操抽身,換取其他戰區瘋狂輸出收割,那本身就是大功一件了。
馬超和黃忠是最後決戰的進攻追擊階段才大放異彩的,所以論整個戰役層面的功勞,當然不如高順。
但馬超比黃忠多幹了一件事情,就是決戰最後曹軍崩潰了之後,馬超還帶了兩萬騎兵追殺放棄步軍只帶騎兵逃跑的曹操。
儘管曹操不是死在馬超手上,但馬超的追擊迫降了曹軍騎兵部隊中依次斷後的樂進和李典,俘虜了一萬五千人的騎兵降軍,也還是非常不錯的。
憑著這一點,馬超的決戰功勞總算是追評了高順。而黃忠比馬超差就差在這部分,最後只能得到一個縣。
經此一役,高順總算也是頂格封到了三縣兩萬戶的侯爵。
而馬超之前距離侯爵頂格封滿,也已經只差五千戶了,這次縣數沒增加,戶數頂格,似乎還差點意思。
但是劉備又要嚴控公爵總人數,最終妥協的結果,就是給馬超的弟弟馬岱,也加到了縣侯,不過是戶數最少的三千戶縣侯。
同時馬家其他在軍中略有功勳的,如馬休馬鐵,也給了無傷大雅的鄉侯,讓他們分別在西北敦煌、酒泉一代做官,鎮撫西域。
最後的黃忠,本來來得就晚,要不是劉備給機會,好幾次跟隨御駕親征建功,以及之前跟隨李素平江東,根本就到不了現在的高位。
所以黃忠沒什麼好抱怨的,最終能有萬戶侯就已經很感激了,比高順低一大截是應該的,也比太史慈和甘寧、周泰都低,只是比徐晃略高。
另外,說到馬超和周泰,當然不得不提最後決戰追殺曹操的其他文官武將的功績了。
畢竟,周泰和諸葛亮那一路,才是最後堵住曹操、直接逼死曹操的直接動手者。趙雲、馬超、李素那三路,只是圍追堵截的協助功勞。
周泰前些年軍功積攢速度,明顯有點低於甘寧和太史慈了。甘寧在南方的進攻平定中功勞很多,太史慈則是在海軍作戰、對海外拓地、沿海騷擾方面功勳卓著。
不過,全憑著跟諸葛亮一起堵死曹操,周泰也算是憨人有福,把落下的功勞全追回來了,也得到了兩縣一萬四千戶的封邑。
南邊的李素,雖然只是堵截之功,不過也幫著占領了淮北大片領土,而且起到了繞後逼曹操走位、讓曹操在決戰前不得不後撤,算是促成了決戰的速戰速決。
所以李素在決戰後的論功,比馬超還高一些。加上戰後和平過渡期間,李素還頗有其他一些治國舉措的文治功勞,劉備最終是在去年的十六縣加到十八縣的基礎上,今年再加兩縣。
所以,李素這個公爵,是擁有會稽郡二十縣封地了,距離全郡獲封還差兩個縣。估計這倆縣也得將來運籌帷幄、統籌為大漢開拓新的疆土,漸漸增封,最後拿全會稽全境肯定是沒問題的。
而決戰中最後一個要封、也是獲益最大的贏家,自然是諸葛亮了。
直接堵截逼死曹操的人,而且有光復徐州的戰功,得最重的賞賜是肯定要的。
諸葛亮之前的功勞和封賞,就明顯應該是在馬超之上的,他吃虧還是虧在年紀上,馬超畢竟比他年長五歲。而二十二歲和二十七歲,在考慮封侯拜將方面肯定會有很大落差。
這次,諸葛亮的功勞至少也夠得上再頂格加兩個縣的封地。不過那樣一來,他就明顯超出三縣兩萬戶的縣侯上限了、但又距離五縣三萬戶的郡公下限稍微有點距離。
最後,還是李素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給劉備提了一個折衷方案:考慮到諸葛亮的年輕,這次只給他加爵位,但不提升其官職。
年輕人嘛,給爵位不會讓人飄,但做官履歷和升遷速度肯定要壓一壓,讓他好更多知道基層的不易民間的疾苦。
另外,李素不是在涿縣的時候,才剛剛給劉備出了個主意,允許那些在統一戰爭早期就「毀家紓難」的義士家族,用贊助朝廷軍費的功勞,來換取免稅麼?
諸葛家畢竟有好幾十億的朝廷戰爭債券,而且都是當初政策都不明朗的時候,就主動第一個踴躍購買(算跟李素、甄家並列第一吧,反正都是剛出來政策立刻搶著買),也沒考慮回報,這也算是非常支持大義了。
所以,可以讓諸葛家自願放棄一些抄引國債,做一個典範,朝廷再賞賜他們榮譽——而且這種事情,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過。
秦始皇的時候,巴寡婦清不就是走的這條路子封侯的麼。漢武帝的時候,剛出台算緡告緡法令之前,也是有富商主動捐出一半家產助軍,鼓勵皇帝問富商階級收家產稅來打匈奴,那傢伙後來還成功當了九卿(當然從大商人的角度來看,這傢伙肯定是富商階級的內鬼,把同行卷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