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3頁
今年陛下出兵之前,整個南陽郡和河南尹的田土,乃至一部分襄陽郡的田地,都被官府擔保、要求全部種植蔬菜。而種糧是後方遠離前線各郡的任務。
加上有南陽運河和討虜渠先後疏通,這點水路轉運算什麼。諸葛尚書說過,他復盤過丞相去年的研究,多吃鮮菜對於大軍長期駐紮集結、減少疫病也是有好處的。
雖然具體怎麼個好處還不知道,但既然惠而不費,以陛下之仁民愛物,肯定是儘量調度周全。曹操冥頑不靈,想跟陛下相持,一旦日久,都不必陛下動手,曹操的軍馬也會多生疫病,自行潰散!
你們此番來,若真是能迷途知返,那算是你們幸運。所以咱也不怕把這些告訴你們,因為曹操但凡敢再抗拒下去,須臾便會滅亡!也沒機會見賢思齊、模仿陛下的德政了!」
荀彧面如死灰,竟忘了對面只是一個校尉級別的中層武將,在對方面前頹然嘆息:「丞相……不,曹公,這次是很有誠意的。」
荀彧此言一出,跟著他閒逛刺探的司馬朗,頓時都微微覺得有點不妥。
而看似人畜無害跟著的司馬懿,就更是心生一分鄙夷:
就這也算王佐之才?怎如此沒有城府?身居尚書令高位,替丞相為使,居然真情流露暴露了己方的底牌,這不是縱容劉備苛刻壓價麼?就算曹操真心投降,這還怎麼談得出好價錢?
司馬懿愈發覺得這次的談判荀彧不會成功,不過他也沒必要幫曹操爭取。只要回去之後悄咪咪復命,讓曹操知道荀彧的真實表現就行了。
曹操估計也沒多久了,司馬懿都跟著大哥打了一年半雜,一直沒有求什麼顯要官職。
倒是大哥司馬朗如今已經做到了大行令,相當於楊修六年前在劉備那兒時的官職。司馬懿自己,只是掛了個大鴻臚丞,才六百石,混混日子而已。
司馬懿可不想最後關頭被貼上曹操死黨的標籤,他想的是安安分分干到曹操完蛋,大不了回老家讀書隱居就好,將來等風聲過了,再另找機會做官。
……
荀彧的表現,以及曹軍使者的士氣氛圍,這些情報,當然是很快就傳到了劉備耳朵里。
劉備沒有連夜接見使者,不代表他很累,無法連夜辦公,他只是需要先搜集情報、讓屬下做個預案。
深夜亥時,汝陽行在之內,劉備的書齋燭火通明,魯肅、法正、徐庶、黃權等文官都在。
劉備把一個卷宗擺到眾人面前,卷宗上的內容,正是陳到剛剛上報的、關於荀彧、司馬兄弟的表現情況。
簡單傳閱後,劉備挑明話題:「眾卿以為,荀文若此次出使,其意如何?是否誠心?曹操是不是真想求和?他願意答應什麼條件?」
第932章 「文若無能,喪權辱國」
面對劉備的提問,思路比較王道的文官,普遍還是覺得曹操有可能是真打不下去、得求和了。
這部分幕僚,包括魯肅、沮授,他們紛紛進言,希望劉備慎重考慮如何設計談判條件、讓曹操能相信朝廷接受談判的誠意。
哪怕爭取到一兩分讓對方放下武器的機會,也是好的。
當然,有「王道派」就會有「懷疑一切派」,這方面以法正為代表,他是怎麼說都不相信曹操肯相信朝廷的,覺得以曹操之多疑,除非曹操死了,否則沒戲!
兩派文官都簡單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還在御前稍稍辯論了一番。
法正最後甚至撂下話:他不是鼓吹殺戮、不喜歡和平統一,只是覺得曹操這人沒救了,多疑是會隨著眾叛親離而愈發強化的。
真要和平統一,還不如指望戰場上堂堂正正擊斃了曹操,然後再展現誠意,哪怕答應給繼承曹操剩餘地盤的曹昂封個侯,換取最後一兩州的和平接收,也比現在靠譜。
法正覺得,至少曹昂還年輕經歷少,沒有被曹操的猜疑鏈腦污染。建立互信,只能另起爐灶。
劉備聽著帳下五個文官討論,一時沉吟不語。
不過,最後大伙兒還是給了一個挺有用的共識結論:那就是雙方都覺得,明天的談判得好好討價還價,不管最後是否談成,對方是否有誠意、是否有詐。
這個結論剛剛拋出的時候,劉備還小驚訝了一下,他忍不住同時問魯肅和法正:
「卿等恰才一派支持和談,一派覺得和談無望,為何最後在這個問題上,卻意見如此統一?」
法正看了魯肅一眼,見魯肅沒打算搶答,他才拱手道:
「陛下,無論是否談成,正因曹操多疑,才不能直接答應其開出的條件。否則,那不是顯得朝廷仁德寬容,反而像是假的,根本沒打算履約。」
劉備也瞬間就想明白了,這點人情世故待人接物他還是很懂的。
只是最近一兩年來,他一直以仁君要求自己,在苦讀李素寫的《儒法論衡》,已經把世界腦補得可以靠信用感化,有點理想主義了。
法正和魯肅的規勸,很快讓劉備恢復了理想和現實的認知統一。
他立刻對法正魯肅認錯:「是朕一時疏忽,只想著曹操派人來談,定然內部也是阻力重重,瞻前顧後,所以朝廷要儘量安撫展示仁德。卻忘了不還價的話,倒像是假的一樣。」
劉備倒也乾脆,虛心納諫之後,很快讓眾臣討論一下明日談判的具體細節,決定到時候就擺開朝議的架勢接見荀彧,讓面前這些文臣都列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