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5頁
可劉備從北線抽調精兵到南線助戰,終究是應該越隱秘越好,沒道理故意讓袁紹知道他把精兵南調了。」
程昱這個想法,跟原本官渡之戰前,曹操對「先對付袁紹還是先對付剛剛殺了車胄偷了徐州的劉備」的決策,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事兒演義里為了給劉備貼金,寫的是曹操先讓劉岱王忠詐稱他本人出馬、送了一波人頭。
但正史上並沒有這些花里胡哨的騷操作。曹操是直接以徐州為重親自征劉、反而在黎陽面對袁紹那一側虛立旗號。
在程昱看來,劉備此刻派援軍給李素,道理是一樣一樣的:有實利者無虛名,有虛名者無實利。
李素那麼陰的人,那麼喜歡詐騙,怎麼可能讓戰略布局名實相符呢?總特麼得有一點貨不對板吧!
夏侯惇很重視程昱的意見,他有些擔憂地補充詢問:「如此說來,先生覺得大別山裡的有可能不是王平?」
程昱不敢把話說滿:「這也不好說,至少周瑜、于禁那邊的情報,是看不出絲毫破綻和可疑,李素確實是得到了劉備很大的增援。或許他就是為了掩飾,實則虛之,也未可知。
目前只能說消息還不足,我無法排除另外幾種可能性。如果再稍作偵查,疑點都能排除,真相必然浮出。」
夏侯惇:「先生以為還有哪些可能?」
程昱捻須想了想,慎重地請夏侯惇把通報軍情的信使又喊上來,詳細盤問了幾個細節問題。
「安豐守軍得知對方是王平,究竟是在什麼情況下得知的?王平有沒有刻意宣揚自己的身份?還是在包圍攻城之後才宣揚的?」
「對於那些明顯攻不下來的城、只是打算搶一把就走、有沒有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
一連串的問題,問得信使是如履薄冰,拼命回憶,唯恐自己記錯了。最後的答案無非是:
王平並沒有在攻打那些外圍搶一把就走的城池時,宣揚自己的身份,甚至都沒有亮明旗號。只是在那幾座被合圍、後來也被攻陷的縣城圍城戰中,宣揚了自己身份。
一旁的夏侯惇等人聽了也是暗暗慚愧,心說程先生真是心細,一切都從實際細節出發,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會盲目鐵口直斷下結論。
程昱把所有細節問清楚後,才略有把握地盤點:「如果王平是真的,而李素又確實讓他這樣宣揚了,我覺得理由有三。
第一,最簡單的,就純粹是為了攻打大別山區數縣時,嚇住我們的守軍,以期他們自覺力量懸殊、不敢抵抗就直接投降。李通這樣死戰到底的忠義之士,畢竟是少數。
其次,我覺得李素可能是想把事情鬧大,吸引我們用更多的兵力去防守汝南等地,而分薄了主公派往潁川和支援周瑜的那兩路兵馬。畢竟主公就算吞併了袁術殘部,總共也就這二十萬人馬,分三處用,免不了厚此薄彼。
最後,我覺得李素還有可能是希望王平把聲勢打出來,吸引更多原本就在淮南大別山區周邊搖擺不定的中間勢力,或者其他可以拉攏的人,讓他們覺得跟著王平有希望,主動投效,讓李素的聲勢再白白壯大。」
夏侯惇瞳孔微微一收縮,捻須想了想:「拉攏當地搖擺之人?莫非,先生是指那些當初就被袁紹袁術擊敗驅趕、逃進山里又被李通等人逼迫的劉辟、龔都等無能黃巾餘孽?這些人能成什麼事兒?」
不是夏侯惇看不起劉辟、龔都,而是這一世的汝南黃巾軍殘部也確實比歷史同期更爛。袁術在天下和平的那兩年裡沒事兒干,沒別的方向可以擴張,所以只好奮力剿滅潁川、汝南的黃巾殘部、擴大自己的實力。
歷史上劉辟、龔都在官渡之戰時響應劉備、袁紹,那好歹還占據了汝南大部分地區,而且哪怕早年窮困的時候,也還控制著當地淮河以南的部分平原地帶,能種種田養活自己。現在的此二賊,已經是徹底淪落到深山溝里,一個縣城都沒占領。
程昱聽夏侯惇有些不屑,也是認可地點點頭:「所以我也覺得不太可能,才把這種情況排在最後。關鍵是劉辟、龔都名聲勢力太小,我估計以李素之地位,都不該聽過此二人名頭,又怎會著力招攬呢?
不管怎麼說,我們要持重,再稍拖一兩天,把情況徹底搞清楚,再上報主公,才不誤事。」
夏侯惇拱手稱謝:「先生細心謹慎,讓某獲益良多,這些動腦子的事兒,全靠先生費心了。」
此後一兩天,程昱果然一邊幫夏侯惇調兵遣將、不管怎麼說先問曹操要一部分援軍防禦汝南郡的淮河南岸部分,封堵大別山區出口。
另一方面,程昱也是加緊進行情報甄別,但他越深入越甄別,就越發現李素乾的一切很合理、很自然,越往細看,那些乍一看有破綻的陰謀點,反而都變得合理起來、是另有深意。
六月二日這天,壓倒程昱預判的最後一根稻草落下了:他得到了一條重磅軍情。
「先生,淮南來報,說逃進深山的汝南黃巾殘部劉辟、龔都二賊,已經正式扯旗歸順劉備了。王平得李素提前持節授權,代表李素封劉辟、龔都二人為都尉。
他們有黃巾餘孽男丁近兩萬、可戰之兵數千,已經被收編,近期揚聲要再攻陽淵等縣。」
「原來是這樣!李素讓王平如此張揚,果然是為了逼袁紹或者主公浪費更多兵力來填充汝南防線,而且利用王平擅長山地戰的威名,讓當地餘孽看到希望,快速震懾逼迫他們歸降!這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