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4頁
畢竟劉備的朝廷還是比較仁慈的,組織移民肯定要準備船隻運力,到了地方還要給生產資料資助恢復生產,運輸損耗一大,就很不划算。
好在這事兒的處理過程中,李素那些幕僚們腦子還算靈活,中間又跟諸葛亮一起會商了一下,想出一個辦法,利用這些年朝廷積攢下的財政信用和威信,讓當地官府在移民當中宣傳並發行一種蓋著丞相府印信的「糧票」。
格式跟朝廷前些年發的抄引債券也比較像,但質地就差一些,畢竟要控制印刷成本,用的是普通的桑麻紙。
糧票的獲取方式是這樣的:所有要移民的百姓,可以只攜帶個把月左右的口糧,作為路上的行糧,剩下的糧食全部繳納給青州、兗州當地固定的幾處負責軍需的官倉,
由諸葛亮和太史慈的人負責徵收,這筆糧食將來專款專用,用於從青州和徐州東海郡出兵、渡海征服公孫度的戰爭開支。
而百姓拿了糧票之後,丞相府出面擔保承諾,只要到了揚州,當地官府會以一比一點五的優惠倍數,直接用當地的稻穀承兌移民手上的糧票。多出來賺到的糧食,就當是官府對移民第一年的額外補貼支持了。
所以,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糧票」跟「鈔票」、「債券」還是有區別的,它更像是一種「匯票」、「異地存取的存摺」,無非是靠官府擔保,讓人可以異地存取糧食。
至於給的利息比較高,一方面是補貼移民,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匯票」才第一次在世界上出現,為了鼓勵大家參與,總要多給點甜頭。
而且考慮到千里運糧的損耗,額外運力的開支,直接到了南方後取糧,官府的實際支出並沒有增加。
揚州畢竟已經和平了五六年,而青州兗州才和平了兩年,南方稻作區還有雙季稻的加持,所以揚州糧食儲量本來就充裕,糧價還低,這麼操作官府也沒虧,只是百姓白賺了。
可惜,實際上因為普通百姓文盲率超過九成,很多人不識字也不懂朝廷政令,什麼新玩意兒都不信。
哪怕李素開出了這麼優惠的條件,至少還是有一小半百姓堅持移民路上全程把自己家的糧食背上,根本不信任官府的糧食匯票——畢竟哪怕到20世紀,還有農村老人連錢存銀行都不信任,一定要埋在自家地窖里呢,這是沒辦法的。
對此李素也沒有讓地方官強制執行,就當是多花點成本建立信用了。只有第一批人到了揚州,看到那些願意信官府的同行人多拿了糧食,實實在在得了好處,他們才會後悔。這樣言傳身教口口相傳,百姓才會越發相信各種惠民的信用憑證。
第012章 想總結叛亂成功規律的人都得完
燈塔的事兒,李素只是跟周瑜諸葛亮聊了個方案,具體設計都不用急,至於施工,就更是要若干年之後了。
畢竟這涉及到一個航運飽和度的問題。如前所述,如今國內至少兩成能跑長江口的水手,都還是走過海路、知道如何測向定位的。
這些人有沒有燈塔都能跑船,燈塔只是給那些完全沒跑過海、只跑過內河的菜鳥準備的。
所以,直到「長江口的江海轉運壓力,已經足夠飽和,占滿用盡相當於全國兩成江海運力」的時候,燈塔的迫切性才會浮現。
而現在吳郡和會稽還不夠繁榮,南方也沒開發到那程度,先等著吧。
造船廠和轉運港口,倒是今年能趁著農閒開工就先開工,畢竟是馬上就能用上的。而且百姓閒著沒事做的話,也正好細水長流安排上,別白白浪費了勞動力。
輕重緩急,統籌得很是穩當。
年底最後剩下的重頭戲,就只是從青州兗州的移民安置。這事兒李素倒是基本上五日一問,隨時關心。
時間就這樣很快進入了204年,移民安置大部分都算得上安生,但也發生了一些局部的小亂子,都被處置了。
……
204年正月,身在會稽郡治山陰縣的李素,正處在過年休假之中,等著過上元佳節呢。
節日期間,他依然保持了五天聽取一次工作匯報的節奏,關心一下百姓,剩下的時間則是和妾侍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結果初六這天,他剛剛聽取完句章造船廠新挖船塢的進度匯報,丞相府的戶曹王累,就帶來了一條緊急的噩耗。
「丞相,出事了,泰山郡和濟南郡、東莞郡前幾天發生了一場小規模的叛亂,還有大約數千近萬名兩年前被打散的曹操潰軍亂兵、之前被當地的山區豪強收留了。
這次朝廷強行推進清查人口、把所有山區無田貧民、隱戶全部遷走,動遷工作過半之後,那些泰山和沂蒙山溝里的土豪終於坐不住了,不甘心他們控制的隱戶人口被奪,直接武裝叛亂了!
總共傭兵估計有小兩萬人!泰山郡的萊蕪縣、鄰郡的臨朐縣兩座縣城被攻破,還殺了縣令和各級官吏,洗劫了官倉!」
李素聽到這個消息時,覺得簡直不可置信。
這是什麼年頭?曹操都死了快兩周年了!當年曹操在的時候這些烏合之眾擰成一股繩、聚集在曹操手下,都打不過朝廷的王師。
現在就靠當初被打散後逃回老家的幾千殘兵、躲進泰山沂蒙山區當土豪,反而敢動手了?
自靈帝以來,這二十多年裡,泰山賊和青州兵都被反覆殺剿了多少次了?還敢沒完沒了?這就是仗著窮山惡水山溝溝里王師不便徹底清剿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