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頁
負責堵截的將領之一樂就,此刻趁著董承又分兵堵紀靈,他撿漏殺到劉協面前,他是知道台詞的,自然會這麼說。
「胡說,朕昨日見過豫州別駕袁渙,他是面聖過的他認識朕!讓袁渙出來!」劉協還在最後不說白不說地找救命稻草。
樂就哪能讓他再多開口,一揮手一群如狼似虎的兇惡士兵就朝著人群放箭。
樂就非常懂行,他知道要讓士兵們親手砍殺穿著冕服的皇帝還是有難度的,但如果是覆蓋式放箭、讓士兵們以為他們只是在射殺國賊董承及其親衛,就不要緊了。
自古以來,越是遠程殺傷敵人越是不容易有心理壓力。所以海軍互相炮擊時比陸軍更沒有心理負擔,轟炸機投彈手更是殺幾千人都不會有陰影,反正又看不見受害者。
「樂就,這真的是陛下啊!我乃司徒趙溫,我還能認錯不成!爾等真要弒君?」
「我乃太僕張義,我此番親自給陛下備的御輦、隨行護車,這真的是陛下!」
劉協身邊最後幾個隨軍監視董承的忠臣拼命表態維護皇帝,可惜紛紛被亂箭射倒。
樂就的兵馬蜂擁而上,一陣亂刀分屍。董承、趙溫、張義四人全部殉國,被割了首級。只有皇帝劉協不便斬首,樂就藉故支開觀眾親手偷偷補刀留個全屍,然後又下達軍令,要求把所有跟隨劉協突圍的漢軍士兵全部斬殺。
一開始有部分漢兵見皇帝死了,也不知繼續為何而戰,想要放下武器投降了。倉促之間樂就殺俘也沒來得及全部繳械,結果亂殺了三四百人之後,剩下的降兵亂鬨鬨重新拿起武器反抗。
這次是明知敵人要殺人滅口而輸死搏戰,戰鬥力極為驚人,每個皇帝親衛騎兵至少帶走一兩條人命才被擊斃。只能怪事情太倉促樂就沒法慢慢操作,就為了滅口又死了近千人。
至於伊闕關上那些降兵,紀靈倒是有足夠的時間慢慢誘騙收繳完武器後,再綁起來全部排隊砍頭滅口。然後還連帶著把龍門谷一帶的幾個村鎮聚落,也假裝找個藉口縱兵劫掠,全部斬殺,雞犬不留,以防止有人看到了今日之戰的細節,泄密損害袁術軍勤王的正義形象。
經此一役,伊闕關原本的守軍五千人、劉協帶來的四千人、加上龍門谷附近的村鎮百姓八千人,一共一萬七千餘口,全部被袁術軍斬首,一個活口沒剩。
袁術軍隨後對外宣稱:董承挾持了天子來騙退勤王軍,被圍後董承以劍架帝頸、威脅若不放他突圍就弒君。最後在救駕的部隊試圖覷準時機奪回天子時,董承竟然真的喪心病狂弒君了。
衛將軍只好為天子報仇,殺了弒君之賊董承。
如此一來,至少對外宣稱的劇情,是董承撕票,袁術只是解救人質失敗,而且失敗後也為皇帝報仇了。雖然陷皇帝於險境也是罪孽,但好歹沒有那麼重。
袁術身邊的謀士筆桿子楊弘,還立刻寫了個短檄,稍稍粉飾了一下,把這一事件按照「漢高祖為義帝報仇」定調子描寫——袁術是高祖,劉協是義帝,董承是項羽。
這樣的措辭和觀點,固然是漏洞百出,但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其他諸侯肯相信幾分,只能看天意了,袁術也是被逼得沒辦法,隨便扯一塊目前狀態下勉強能圓過去的遮羞布。
不過好在政治上雖然更被動了,軍事上卻是收穫了意外之喜。
董承和劉協都死在了伊闕關,後續的雒陽城怕是不用死命猛攻、再堆幾萬條人命進去了。
「陛下!臣一定為您報仇,誅殺董承餘孽!」袁術在戰場打掃乾淨後,匆匆忙忙趕到劉協遇害的第一現場,抱著屍體痛哭演給後軍將士們看。然後袁術抹了一把眼淚,恨恨下令:
「全軍急行,前軍輕騎務必一個時辰趕到雒陽,拿董承首級號令開門!」
紀靈分出本部的五千精銳騎兵先行,直撲雒陽城。結果倒也不錯,因為得知董承死了,袁術是來勤王為皇帝報仇的,城內的軍隊早就沒了主心骨,混亂中有些同情袁氏故吏的軍官開了城門,袁術軍順利進城,相當一部分雒陽守兵都被袁術吞併了。
朝中百官,有等著袁術收編的,也有心存恐懼作鳥獸散,偷跑出城去投奔袁紹、曹操的,也有少數準備投劉備的,誰都沒想到雒陽居然會那麼快就被袁術兵鋒直抵城下,根本沒有思想準備。
雒陽城就這樣兵不血刃被接管了,距離皇帝遇害僅僅兩個時辰,各方都沒反應過來。
第584章 微妙的二袁恩怨
二月十五,凌晨時分,雒陽北宮德陽殿。
袁術在數千親衛騎兵的保護下,風塵僕僕地趕到雒陽城,連夜進入了已經無主的皇宮。他的先頭部隊,在前一天傍晚的時候剛剛控制住雒陽城門。
為了這一刻,袁術連坐輦都放棄了,難得地選擇了親自騎馬趕路。
已經養尊處優數年的他,騎馬狂奔五十多里這種事兒,已經多年沒做了,下馬的時候簡直雙腿麻痹,沒人扶著站都站不穩。
不過,在看到德陽殿的那一刻,他的內心還是壯懷激烈:不管這輩子最後結果如何,好歹他也登頂過。
八年前十常侍之亂時,他也帶兵放火攻打過皇宮,但只是燒了南宮側門青瑣門。他和袁紹的兵都還沒打到南宮最後一進的溫德殿時,十常侍就裹挾著皇帝逃去北宮了,還被盧植和李素在天橋復道下面救走了跳橋的太后和陳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