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021頁

    一開始還有些幕僚懷著自私之心揣測,以為丞相是為了更好的建設自己的封地,將來讓子孫後代在會稽郡的封地收到更多的租稅,才非要捨近求遠、把海港和船廠從吳郡挪到會稽郡。

    畢竟婁縣和海鹽屬於吳郡,而舟山群島如今幾乎是沒有行政體系的,只是理論上屬於會稽郡句章縣(寧波)。

    現在,大家才心服口服,知道丞相是有深遠的考慮,兼顧了天文地理、做出的最優選擇。

    不過,把海港造在長江口外一百多里的海島上,還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會對船夫水手的導航產生一定的困難——

    對於常年跑海的人而言,有了大致的方向定位之後,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一個一百多里外已知位置的海島港口,還是很輕鬆的。

    但問題在於,這座港口未來要接待的水手,可不僅僅是海船水手。這是河海轉運的樞紐,未來還會有數以萬計一輩子沒跑過遠海、只專注於內河航運的船夫水手,要來這兒轉運。

    對於內河水手來說,他們的導航能力幾乎為零,這樣的人又數以萬計,在識字率都還沒普及的年代,要讓幾萬漁民水手普遍提高素質、學會近海航行導航,那難度和成本可是非常誇張的。

    而且就算學得會,也不划算去投入那麼多。畢竟術業有專攻,不需要所有會跑船的人都懂得怎麼在海上跑。李素估計,最多兩成的揚州、荊州水手,未來懂得海上行船,就足夠用了,至少八成人,一輩子就是在內河打交道。  

    這個問題也一度讓統籌規劃的人員一籌莫展,不過好在很快就解決了——

    李素之前不是受周瑜啟發,學了玻里尼西亞人的篝火航海術,準備吸收消化,改為「在港外造燈塔導航、大致指引出海去三韓邪馬台流虬夷洲的航向」麼。

    現在,這些規劃中的燈塔顯然能順手解決一個新問題——給未來長江口那些不懂海上航行的內河船夫,指引港口的方向。

    舟山群島每個島之間相距不過數十里,這完全是可以形成篝火燈塔的接力的。

    內河船從華亭出了長江口,只要能看到第一個燈塔,就能直接朝著燈塔開,不用考慮導航尋向的問題了,水手的技能也就不需要普遍培訓提升,傻瓜式操作就能解決。

    李素和諸葛亮、周瑜對著海圖規劃了一下,發現最大的燈塔還得造在離長江口外一百二十多里的三孤山(洋山列島),畢竟這一百二十里是全程定位距離最遠的一段。

    後續從洋山到岱山、舟山,都不超過五十里,不用太高的燈塔也能看見。

    諸葛亮是會算地球半徑和曲率的,一番估算之後,發現至少燈塔要造七十丈高,再配合三孤山的島嶼天然海拔,最後的海拔能有接近九十丈。這樣才能確保一百二十里外都能很清楚看到篝火台,白天放狼煙晚上燒篝火。  

    最好再配合一面朝向長江口方向的巨型金屬反光鏡,必要的時候把燈塔大部分的火光往那兒匯聚,亮度就會更明顯。

    當然了,考慮到近海肯定也有起霧的時候,或者被雲層遮擋。所以光有篝火狼煙也不一定夠。

    諸葛亮考慮之後,精心設計,覺得可以在燈塔的篝火層下面,再開闢一層,搞成鐘樓,鑄造弄一個百萬漢斤的大銅鐘(四漢斤還不到一公斤,所以也就200多噸的鐘),可以至少聲聞數十里,用鐘聲也能勉強給附近的船導航,至少接力一個島的距離。

    至於具體的細化設計和施工,當然還要工部、將作監派出頂級的能工巧匠,外加李素這幾年招募的羅馬名工會商切磋。

    反正這個項目也不急著現在就上馬,完全可以等個五年十年,國力恢復之後,長江口的河海轉運也愈發繁榮、不得不考慮航運安全和導航問題時,再開工。

    畢竟前面也說了,大漢朝有八成內河水手是不會海上導航的,但那不還有兩成跑慣了海路的麼。

    等這兩成航運人才被充分加班連軸轉、都不夠用了,不得不讓內河水手頂上來時,再搞這些配套設施也不遲。

    李素帶來的工部和將作監官員商議之後,覺得諸葛亮的設想太異想天開了,簡直不是大漢的工匠技術所能實現的。  

    不過,羅馬來的名匠提圖斯,畢竟了解西方石造建築,他也見識過更多航海文明。

    提圖斯當初跟著那些羅馬貴族逃離康茂德之亂時,走地中海航線往東,當然去過東地中海第一大港亞歷山大港,也見過托勒密二世時期留下的亞歷山大燈塔。

    亞歷山大港的大燈塔,畢竟是古代人類七大奇觀之一,哪怕距離李素生活的時代,也已經四五百年了。

    這座燈塔歷史上原本能一直存在一千五百多年,到13XX年才毀於埃及頻繁的地震,所以公元200多年的時候,亞歷山大大燈塔還處在全盛服役期。

    提圖斯見識過其建造格局,當然覺得只要有充分的投入和石料,大漢修一個更大的燈塔也是辦得到的,

    畢竟科技又進步了五百年之多,而且大漢如今的工程科技可謂是兼收並蓄、中西合璧,自己的傳統保留下來了,李素還組織人學了羅馬技術。造個再加高二十丈的奇觀又如何?

    而且,李素和諸葛亮自己還發明了不少工程機械,比如踏車起重機和滑輪鼠籠式起重機等等,木材加工和石料加工的機械化程度近年來也進步了不少,很多環節都能充分利用水能,怎麼看都是形勢一片大好。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02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