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6頁
都五十三了,哦現在過完年都五十四了。年輕時沒機會立功,這年紀就是給個雜號將軍也不早了吧。斬孫策之首功,再高一點也是該的。」
鍾繇剛才已經把堂堂正正的法定情況都說完了,這種法外加恩的特事特辦,就由荀攸來斡旋。只聽荀攸誠懇權衡,試探了劉備口風後,建議道:
「陛下,臣以為黃忠斬孫策之功,可加為安南將軍,此功可謂殊勛,跳過尋常雜號將軍也是情有可原的。」
劉備:「可以,就先安南將軍吧,你先這麼擬,具體五日後朝議的時候再定。其他人呢?」
荀攸鍾繇商量了一下,先給個草稿:太史慈由伏波將軍加為安東將軍。因為太史慈此番算是決戰的第二功臣,只是沒殺到孫策,但一開始的苦戰都是他打的。雖然後來需要黃忠周泰救援他,但那也正好證明了他打了硬仗。
只不過黃忠是從射聲校尉升到四安。而太史慈是從雜號將軍升四安,所以黃忠多升了一級,升完後兩人的結果還是平級的。
周泰、甘寧等人,此戰沒有決定性戰果,所以樓船將軍和橫海將軍的雜號將軍號就暫時不變了,各加幾百戶封地,或者亭侯該升鄉侯的升一升。
不過,等吳會之地徹底光復後,荀攸估計周泰和甘寧也能再撈到一次正式升官,到時候到四安也是有可能的。
四安可能位置不夠用,那就酌情挪兩個到四平。反正平南平東也有空著。
李素和趙雲官位太高了,都不動,而且趙雲的主要功勞還是年前的長坂坡之戰,各自先加一千戶意思意思,最後一起升。
劉備也問起荀攸,對李素的請功目的怎麼看,荀攸請求看了李素的捷報,一個字一個字揣摩後,幫劉備解讀:
「陛下,從李司空捷報字句揣摩,臣以為,李司空或是覺得太史慈、黃忠皆一流將才,只是因為中間相從陛下的年限資歷被打斷、或是相從日短,不得發揮其才幹。
所以趁著這次還未克盡全功,先給他倆升一下。將來光復江東全境或許還能再巧立名目拔擢,這也是為國選賢任能。」
劉備點點頭,覺得似乎就是這個道理。
他這些年也觀察到了,李素這人的識人之能,有些時候不如他,但對於某些人才的潛力,看得又非常準。然後李素就會想方設法把他看好的人引為私人幕僚,或者巧立名目幫他們請功加速升官。
太史慈原本一度爬得比周泰甘寧還慢,主要就是因為去糜竺那兒耽誤了兩年多,沒撈到做事機會。否則以太史慈一開始跟劉備的時間,那資歷是該比徐晃還老的。
黃忠嘛純粹是有能力卻跟了個不打仗的劉表,所以李素想方設法給他「補發育」呢。
荀攸解答了劉備的疑惑之後,繼續耐心地看李素捷報里最後一部分內容:
那是李素表示因為曹操的出現和協防,以目前兵力全取江東、突破皖口有難度,所以希望南線暫時相持,等北線分出勝負騰出兵力後,給他派去一些援軍,才能克盡全功。
這麼寫本不奇怪,但李素最後特地暗示了南線不缺將才,只要派個忠心可靠的親近之人領兵去支援就可以了。這一點讓荀攸有些摸不清真意,而劉備剛才因為疏忽大意,根本就沒往細節里揣摩。
「忠心可靠的親近之人?總不會是指車騎將軍吧?張將軍如今也是萬人敵,天下勇名。伯雅這麼寫,應該就是要找個宗室或者外戚,讓人分潤點功勞,學王翦適時示人以無異志。」
荀攸心中如是想道。
於是,他就旁敲側擊地悄悄單獨提醒劉備:「陛下,如今南方即將進入相持,若是河內、并州戰事稍歇、可以派出援軍南下,陛下可有親近可靠的外戚人選,帶援軍南下?臣以為,李司空捷報中未盡之意,或許便是如此,但臣不知他為何要如此。」
「北線打完之後,他要找個外戚領援軍南下?他不怕外戚勢大麼……朕懂了,他這是怕朕擔心皇后和太子不安呢。也是提醒朕要兌現別的賞賜呢。
難怪他捷報里一開始那些漂亮話,先歸功於朕,說了半天,還說他年未屆三旬就位列三公,實在誠惶誠恐。這是讓朕再等個一年多,就算要設高於三公的職位賞賜他,也得等他年滿三十!」
劉備被荀攸一提醒一點撥,瞬間心下雪亮——當然,荀攸還是雲裡霧裡,主要是荀攸不知道李素和劉備之間一開始出征前的私下骯髒交易。
劉備知道,李素這是在擔心吳莧的娘家人勢力太弱呢,將來太子嫡庶尊卑不穩。
所以,李素希望將來吳匡或者吳懿帶援軍去,名義上跟他一起完成對孫權政權的最後一擊。
與此同時,這也是在提醒劉備:別忘了,我南下之前陛下跟咱承諾過的,臣滅了孫策你就做局把甄宓賞給臣做小妾。
現在吳莧的娘家人也變強了,依然可以壓住「哪怕甄宓給李素做妾」之後的甄家,讓甄姜不至於來爭奪皇后、甚至將來爭奪太子。劉備要是再不做主、讓甄姜把甄宓許給李素,可就不地道了。
反正李素也沒想三十歲之前當丞相,那就先加點封邑要個女人,換取晚一年當丞相。
而且李素覺得這也有利於制度建設,三十歲都不到的人就當丞相,對國家不是好事。
之前沒有「祖宗之法」規定這事兒,在西漢末年鬧出多少亂子。什麼董賢之類的垃圾二十一歲就當大司馬,簡直扯淡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