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4頁
李素淡然一笑:「不敢,都是子龍謹慎隱忍、士元擅長隨機應變,才有此功。臣當初建議的部署,只是讓子龍支援遼東。
後來陰差陽錯,曹操力有不及,與袁家開戰後,足足三四個月,都無暇無力分兵攻打遼東,讓子龍閒了那麼久。
但凡子龍稍稍沉不住氣,也是不可能有後來的出其不意機會的。相隔萬里,臣豈能事事提點,只能說是有備無患、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了。」
李素說的也是實話,他對趙雲的調遣建議,說到底只是類似戰前的參謀部部署,後面實際戰局進展,都打得跟最初作戰計劃走樣多遠了。
這裡面一是趙雲沉得住氣,等到了機會,二是龐統在前線的臨時指揮參謀建議給力,第三就是張飛趙雲徐晃傳接的臨門一腳,配合得好。
劉備心裡也清楚的,他就是跟李素分享一下喜悅,見對方謙遜,也不多糾纏,到時候劉備論功行賞心裡有本帳就行。
一行人很快回到城內,這次劉備再來雒陽,就不需要去城南靈帝園林遺址暫住了,雒陽的皇宮已經倒騰好了。劉備也就直接回宮。
雖然面積比東漢全盛時小了一部分,不過劉備的後宮也沒那麼龐大,其實絕對是夠住的。
或者說,只要不是遇到窮奢極欲的昏君,大部分時候任何朝代的皇宮都是夠住的。
皇宮的最後修復、裝修環節,都是今年完成的,李素也加入了一些中西合璧節約成本的操作,讓將作監的工匠和羅馬來的工匠可以互相取長補短。
畢竟也是為了趕時間,劉備也理解的,有新技術先進的技術幹嘛不用?又不是說省錢寒酸。
再說了,任何技術剛剛出現的時候,因為新奇,沒人會覺得掉價。就好比後世80年代初,國家剛剛開放沒幾年,那時候修的居民小區,還以貼馬賽克為洋氣呢。
李素雖然不至於給皇宮裡貼馬賽克,但是也儘量節約了木料和石料的使用,有些引水溝渠之類的配套設施,羅馬來的工匠教將作監用「羅馬水泥」造,李素就拍板定了。
反正下水道這些又不是給人看的,藏在下面功能性滿足就好,何必浪費精細修鑿的青石板?
而且跟羅馬工匠交流多了之後,李素也眼界開闊多想到了一些問題。比如那個羅馬大匠提圖斯,就多次跟李素說過:
羅馬高層貴族早年的健康生活習慣、和如今的每況愈下。有羅馬學者估計肯定是引水或者沐浴或者別的營造建材有點問題,後來發現某些含金屬的管材不能用,有些石料危害也未知。
提圖斯一開始說這事兒的時候,未必有科學依據,但任何時代都是不缺「震驚部」的,古人其實也有各種一驚一乍的揣測。
這些「震驚部」言論提醒了李素之後,李素也意識到引水不能用金屬管,重金屬要排除,畢竟這個時代很多銅材冶煉的時候會加錫、鉛,錫的問題還好,鉛肯定是不行的。
至於石材的健康影響,大理石花崗岩這些好處壞處還不明,但反正修復過程中要圖省錢而非奢靡,那些花里胡哨的石材不新增用量就是了。
李素前世在京城也學習工作了多年,故宮旅遊也去過好多次,見過故宮圍牆用編草提供張力,然後往編麻草外面塗泥巴,最後刷成紅牆。草纖維的加入,能讓泥土不容易脫落,據說也是明清時候修故宮的古法了。
既然如此,他重新裝修雒陽北宮的時候,原則就是能用泥土和草實現的效果,就儘量少用木石和金屬,表面光鮮就行。
歷史上東漢皇帝大多短命,跟酗酒好色、幼年時就生活習慣不良固然有很大關係,但某些野史也說可能跟雒陽皇宮建築材料不環保不健康有關。
而皇帝死得早換得太頻繁,對於外戚和宦官這些接近皇帝的近幸之人得勢顯然是起到幫凶作用的。
為了減少政治內耗、宮廷政變戰亂、禍及天下。這種事情還是順手為之搞一搞,反正同時還省了錢,又不是壞事。
一言以蔽之,劉備看了雒陽重新裝修粉刷整頓後的皇宮,也是非常滿意的,他這人好聲色美衣服,說到底就是圖個漂亮,但不是真的故意奢靡浪費。
所以只要皇宮看起來漂亮,實際上是否用了廉價材料,劉備是不在乎的。他又不是沒過過苦日子、理解不了民間疾苦的紈絝。
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些人買奢侈品是為了階級裝逼、碾壓鄙視窮人,就是要貴。而有些人買奢侈品就是圖個洋氣漂亮,至於是不是水貨其實無所謂。
劉備這種人要是擱在現代,就屬於只要買個漂亮衣服,哪怕是假冒名牌也行,真名牌質量還更差呢。
……
花了半天時間視察重裝後的皇宮,劉備非常滿意,最後在正殿德陽殿用晚膳。劉備是剛來的,一切當然是李素提前準備好的,劉備讓李素諸葛亮一起吃,順便繼續對天下大計的討論。
德陽殿這種地方,本來設計是要上朝的,周遭可站下萬人。但靈帝時期因為是北宮,所以從來沒實際組織過朝會,朝會都是在南宮溫德殿、嘉德殿這些地方。
如今在正殿吃飯,只有三個人一起吃,最多加上站了幾十個伺候的宮女、常侍,也還是非常空曠。
每人旁邊點起一圈二十四根巨牛油燭,還是覺得挺昏暗的,因為空間太大,光線得不到反射。只能說是劉備剛來,心中獵奇,忍不住嘗嘗鮮,以後就不會這麼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