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50頁

    董允是官二代,父親董和已經名列副卿級待遇,費禕是世家中的落魄貧寒分支,楊儀則是還算殷實的中等讀書人家,只是因為年少,家族還沒打算特地扶植他,只是讓他跟著碰碰運氣,中了是他命好。

    他們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他們都還很年輕,全都還不滿二十歲,即使試水失敗了將來還有的是機會。

    甚至費禕之所以被主家選來陪跑圍標,就是因為看他太年少,欺負他「讀書沒幾年,學問肯定還不行」。要是費禕今年已經及冠、族長看他成績上暫露頭角,說不定就不敢讓他來了。

    但到了場內,他們為前途一搏的決心都是一樣的。

    ……

    「最後一天了,忍一忍吧,這破地方,兩晚都睡不好覺,怎麼可能發揮得好,簡直有辱斯文。」

    作為官二代的董允,坐在半敞開的考房裡,身上蓋的是純白色粗棉布作為被面的被子,從硬木床板上伸著懶腰起身,覺得渾身筋骨難受。

    隨後他用官府統一提供的粗瓷小水盆擦了臉、用一個類似於後世茶道里刷抹茶的竹絲刷子清潔了一下牙齒,然後把污水都倒到考房隔間前那條水溝里。

    再從旁邊的大瓷瓶里繼續倒水把盆子弄乾淨,一會兒還得繼續用這個洗臉刷牙的盆吃飯喝水呢。  

    整個考房裡,一切東西都是官府統一提供的。無非是一張架在牆上的桌板、一張跟號房同寬的硬木床、一床被褥。還有一個裝淨水的大瓶、一個兼臉盆牙杯飯碗水碗的容器、還有一個便溺的小木桶。除此別無他物。

    號房門口挖了長條下水道,污水可以直接倒,但便桶必須等考場內的打掃雜役統一收走。

    同時所有號房的床其實都是一個底下連通的炕道,天氣太冷的情況下,官府會在兩端專門生火把熱氣熱煙吹進去,讓考生暖和一點。

    因此炭盆這些個人取暖之物就被徹底杜絕不許帶了,一來是減少作弊夾帶的操作空間,二來也是防止號房密集私自生火取暖一氧化碳中毒。

    不過董允並不知道,就是這樣他覺得不滿的條件,也已經比後世的科舉條件好好得多、對士人的尊重程度也高得多了。

    要是擱宋朝,好歹還把文人當成有風骨之人,而到了明清,還指望官府給你提供被褥和洗臉刷牙吃飯喝水容器?

    明清號房的木板甚至都不夠一個人躺平,所以那時候的科舉考生中間兩個晚上根本連嚴格意義的睡覺都沒有,只是下半身擱在木板上、上半身靠在牆上,折著身體打個盹,爭取儘快寫完結束這個地獄。所以明清科場才偶有虛弱之人傷亡。  

    這一世,李素髮明的科舉,他已經極力爭取在朝廷成本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把客觀物質條件儘量弄得不羞辱士人了,讓讀書人學會自尊。

    這也是李素深思熟慮、了解世情才做的判斷。因為漢末讀書人還是很要道德面子的,對羞辱比較敏感,真跟明清那麼搞說不定就憤而棄考,甚至會投奔袁紹來報仇。

    所以李素的原則就是:吃好喝好睡好是不可能的,畢竟眾口難調。但至少讓考生不會感受到饑寒、躺得平睡得著。

    另外,明清防舞弊的搜身,在這裡也是不存在的,但官府變著法兒以提供福利的名義做了別的安排——

    所有考生進場後穿的衣服,也是朝廷公費幫忙做的統一著裝,簡單的棉布袍服,不許穿自己的衣服。

    而且第一天進場的時候,從第一批入場到最終髮捲子,足足有一個半時辰的準備時間。從卯時過半開始放人,到最後辰時末巳時初才正式考試。

    進場之後所有人這三天內都不許出來了。先進去的也不會髮捲子,可以在考房裡眯一會兒休養精力,到了點才公布題目。

    之所以留出相當於三個小時的時間進場,正是因為李素的一個創舉——他在貢院大門內、考區外,設了一個隔離區,這地方是給人更衣和淋浴的。  

    所有人先把自己帶來的所有東西留在外面更衣室,按手上的考試號牌手環存放上鎖。三天後考完離場才能憑號牌回來領取。

    脫掉自己的衣服和隨身物品後,進去就是在公共淋浴房裡淋浴。這樣什麼都洗乾淨了,更不可能夾帶作弊,又避免了明清科舉搜身的有辱斯文,說起來是朝廷給考生的衛生福利。

    洗完澡之後,所有人換上朝廷統一白給的制服,也避免了以衣著貴賤看人,大家都是一視同仁。

    今年趕製這批制服還有些倉促,而且規格不太統一。這讓李素有些頭疼,他還想到了請諸葛亮想辦法發明一下簡易的手搖式縫紉機,李素畢竟知道這個大致的原理,也知道這條路線肯定能做出來,他提供創意讓別人發明還是有希望搞出來的。

    (確切地說是請黃月英發明,因為諸葛亮現在已經很忙了,也不適合再研究這些女人用的科技。)

    歷史上給考生大規模洗澡換裝防作弊之所以不現實,那是因為歷史上古人洗澡都是靠泡,除非夏天才會澆水沖涼,秋冬寒冷狀態下根本扛不住,而科舉的「秋闈」時間正是深秋。

    但有了李素,情況顯然不一樣了,他早在八年前跟著劉備剛入川的時候就發明了淋浴用的銅管花灑,還弄了集中燒熱水供應的水塔。

    六七年前在成都安定下來、建了泡澡侯府之後,泡澡和熱水給排水科技更是點得遠超時代。甚至後來李素為了推廣成都平原的商業文化氛圍,組織起百姓自發的村村通茶樓澡堂,早就積累了無數的給排水基礎設施統籌建設經驗。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5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