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0頁
「再說了,呵呵,劉備此人之歹毒,生平慣能勸誘其他諸侯派來的使者歸降。先帝(劉虞)以李素為別駕,結果結交了劉備,李素便背棄故主!
徐州刺史陶謙欲以糜竺為別駕、為劉備勸誘自立為遼東太守。荊州劉表以伊籍為別駕使劉備,變節;豫州袁術以袁渙為別駕使劉備、變節……沮授出身賈琮別駕,呵呵……」
這些謠言聽到後來,連許攸都有些害怕起來了,暗暗感覺到不對,懷疑自己捅到了馬蜂窩。
因為,這些謠言並不全是他散播的!他讓人散播的謠言,並沒有那麼大尺度,有些明顯太誅心太犯忌諱的話,他也沒讓人傳!
難道,是敵人也發現了這個趨勢,所以牆倒眾人推?是劉備派來的細作在這麼傳麼?有點兒忒歹毒了。
許攸想到這兒,就有些不寒而慄,但問題是他已經把事兒推動了八成了,這時候箭在弦上收不住手了呀!
於是乎,沮授、麴義等本就被袁紹略微疑忌的文武重臣,在曹操、許攸、劉備(諸葛亮)三方內外夾攻的詆毀下,終於是三人成虎。
袁紹完全動搖了、他的態度也倒向了「如今是巨鹿之世,不能給劉備虛張聲勢、各個擊破的機會」這一方。
袁紹心中暗忖:「沮授死守不出,莫非另有私心?不行,得逼他立刻出戰,以觀其真心,辨其清白!」
第731章 許攸掌兵
平心而論,袁紹的決策,真不能完全怪許攸為了自己的爭權奪利進讒言、也不能怪曹操裝作和事佬實則拼命誘導他。
袁紹自己的本心,也得負一小半的責任。
如果袁紹對沮授、麴義等人的信任本就能達到「心神無貳」的程度,那許攸、曹操再努力也是白費。
在燕昭王面前詆毀樂毅的人少麼?不少。
燕昭王中招了麼?沒中。
說到底,問題的關鍵在袁紹本就多疑。歷史上,麴義就是在199年、公孫瓚這個大敵覆滅後,官渡之戰還沒開打前,這段時間差里,被袁紹找到罪名處決了。
如果按絕對時間來算,麴義本來也該只剩一年的壽命而已。當然眼下大敵當前,如果放任袁紹自行慢慢猜忌,或許他還不敢貿然動麴義,畢竟用人之時、需要武將扛壓力,不能寒了人心。
但是有人誘導的情況下,就完全不一樣了。
至於沮授,歷史上他倒是沒有像演義里寫的那樣,在官渡之戰中「因勸諫觸怒袁紹而被囚禁」。但袁紹不用其策、覺得沮授地位過高而逐漸將其邊緣化,卻是實打實存在的。
好在,袁紹作為一方諸侯,再是多疑,也還有做人的底線,他不會貿然撤沮授或麴義的職位,只會讓人去請他們出兵。
如果敢抗命,那也沒必要殺,只要明升暗降調到閒職上就好了。
大戰之時,亂殺自己人於軍心不利,內部團結容易動搖,這點常識袁紹還是有的。
……
六月十三日,河內郡治懷縣。
要不說袁紹這人優柔寡斷呢,他明明六月初十就下定了決心要逼沮授出戰,結果還是磨蹭了一天多才正式下令。
選定了許攸作為傳達鈞令的使者,而且是帶了袁紹的大將軍府衛隊去的。在路上又走了一天半,十三日才到懷縣。
沮授聽說後,內心憂疑不定,但還是客氣地接待了許攸:「許司空辛苦,大將軍有何指示?」
許攸皮笑肉不笑地說:「沮令君才辛苦,監軍半年,每日相持廝殺,沒有讓關羽寸進,著實不易。」
沮授臉色有些難看,嘆道:「劉備兵馬雖不多,精良卻過於我軍,士卒裝備的鋼甲與鋼製兵刃,都遠優於我軍,還有火藥攻城器械。死守關隘城池是沒用的,唯有如此縱深防禦。」
許攸:「誒,放心,不是指責沮監軍打得不好,是大將軍有令,得知劉備抽調了至少五萬水軍、還有三萬擅長翻山越嶺的蠻兵,增援李素,攻打孫權。
最近一個月之內,李素連破皖口、虎林、銅山、蕪湖,進逼牛渚,吳會之地已岌岌可危。但劉備至少從關羽這兒抽走了四五萬兵馬,還從長安和宛城的鎮守部隊中抽調兩三萬、以擴編新軍填補。
如今之勢,關羽在河內、河東兵力其實甚為空虛。河北之地,夏日又是一年中最好的用兵時節,既不怕冷,也沒有農忙。大將軍請沮令君立刻督軍出戰,趁關羽虛弱,以我三十萬眾,將關羽區區十萬全殲,兵臨蒲坂津、威脅長安。」
許攸這話說得很有氣勢,似乎勝利是很輕鬆的事情,就看沮授想不想要。
根據年初時候的情報,關羽是實打實有十五萬軍隊的,後來反覆廝殺雙方都有消耗,那些傷兵雖然不一定死,但只要不是輕傷,都得休息至少幾個月半年的,未必能很快重新投入戰鬥。
所以,關羽這邊可戰之兵,保持十三四萬人,應該還是有的,最少最少不會低於十二萬多。當然,實際上關羽可以把傷病的兵源往後撤、押著運糧回返的空船隊,回到長安調養療傷。
然後劉備自然會把長安的總預備隊的兵力填補同樣人數的回來,確保關羽的戰力——反正預備隊就是幹這個用的,哪兒有戰損就往哪兒補充,坐守長安的本來也是閒著,讓傷兵在後方慢慢守好了。
結果,許攸硬生生指鹿為馬,拿了曹操周瑜的情報,說關羽被這麼抽血,實際上是虛張聲勢,只有十萬兵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