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01頁

    ……

    神清氣爽地離開府邸,坐著馬車,跟初中生轉筆一樣玩著合攏的象牙柄摺扇,李素吹著口哨,就到了漢中長史的衙門。

    冬天嘛,摺扇也沒個鳥用,只能是當轉筆一樣玩。

    「呦,這不是伯雅兄麼,難得好興致來辦點正事,今日有什麼公幹麼,自從主公納妾之禮,都十幾天了,見你天天如在醉鄉,不會是在家中跟師妹每日吟詩作對吧。」

    魯肅忙得腳不點地,似乎是在跟一群文官討論各處山區屯田效果的試點,眼看著就有鄭玄門生中的國淵、孫乾。似乎這倆人還比較好學,願意管理普通民政財政,不比郗慮、程秉那些繡花枕頭,只會禮法教化。

    看到李素來了,魯肅也不得不起身招呼。

    「什麼吟詩作對,我與師妹在家修書呢,《齊民要術》,寫完你們就知道了,對你們組織百姓屯田也大有裨益。我今天就是來看看,你們組織百姓屯田規劃得如何了,誰的試點比較成功。」李素毫不臉紅地撒謊,根本不用打草稿。

    原來,自從那天和蔡邕、吳匡無功而返之後,劉備軍雖然知道今年是沒法南下攻打劉焉了,但民政方面的準備工作卻是一刻都不得閒,全部在為「如何把西線劍閣的戰略資源調度到東線釣魚城」作著準備。  

    這個準備,可能需要一個冬天,再加上一個春天,也不一定能建設完。未來還要長期種田改善蜀中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

    講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部隊都打到劍門關外了、而歷史同期原本在巴郡那邊也不存在釣魚城,那麼,後世攻下漢中後的鐘會、鄧艾,為什麼沒想到從劍閣轉向江州攻擊成都呢?為什麼非要耗著,或者是偷渡陰平呢?

    別人做不了,就說明其中自然有難度,這裡面最大最顯眼的難度,就是部隊、武器和軍需物資轉運的損耗。

    劉備派張飛打巴西的時候,調動的兵力並不多,所以可以少量軍糧翻過雨山(大巴山在南鄭以南那一段)山脊陸路運到宕渠上游,再走宕渠水路下運。

    但對付劉焉在江州方向的兩萬大軍、堅固城池,那就不是速戰速決,而是長久圍困了,需要的糧食消耗會非常巨大,只有當時關羽繞後甘寧、張魯那條嘉陵江水路,才可以滿足運輸的損耗。

    因為嘉陵江的支流西漢水,是通過陽安關關前的,漢中盆地徵收的糧食,不用翻過任何諸如秦嶺、大巴山級別的險惡高山,可以走平原陸運,也就是南鄭—陽平關—陽安關,一共一百六十里相對平坦的陸路運輸,後面就都是水路。

    在蜀地,船運的成本至少比平地陸運便宜五六倍,比山地陸運便宜幾十倍。  

    所以只要嘉陵江能通航,哪怕從葭萌縣先到墊江、再到江州、再逆長江而上到成都,繞那麼大一個圈子,最終的總運輸成本依然比陸路從劍閣道、江油道、綿竹關、成都的陸路便宜好多倍。

    儘管前者這個大圈子的水路總航程超過一千五百里,而後者的山路、陸路運輸距離只有五百里。

    水路成本優勢那麼大,劉備軍現在卻沒法用,歷史上後來鍾會鄧艾也沒法用,那唯一的問題就出在了嘉陵江的航運條件上了——

    沿著大劍山往南山區流淌的嘉陵江,落差太湍急,之前關羽速戰速決時順流而下,很多船都是有進無退,不空載拉縴根本回不到上游,只有「一波流」的情況下才能走。如果一波帶不走敵人,要持久戰,把船拉回上游二次裝貨成本就極高。

    李素一開始也想模仿上庸那邊、解決漢水中游過於湍急、船放下去回不來的問題,搞船閘,但後來發現嘉陵江比漢水水量多太多了,這個時代的工程技術根本搞不出船閘。

    然後魯肅就結合李素的提議,又綜合考察了蜀地本地人的經驗,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嘉陵江各段河谷最為湍急的地方,設立流民移民點屯田,確保當地有足夠多的本地勞動力。

    這樣就可以在船隊抵達落差太大的險峽時,組織民夫拉縴、讓空船盤灘而過。  

    別說,這一手還真是蜀地勞動人民千百年來積累出來的經驗,一直到民國的時候,長征路上金沙江老君灘以上無法通航,蜀地人民還是拉縴盤灘而過(把船里的貨卸下來,用人力或者車馬運過險灘段,然後把吃水變淺的空船拉過湍急險灘,再把貨重新裝船。「盤灘」是蜀地獨有的水路運輸方式,就因為落差太大了)。

    只不過到了清末民國,蜀地人口比漢朝時更密集無數倍,有很多百姓都在長江、嘉陵江沿岸形成商貿集鎮,整個鎮的百姓壯勞力可能都是職業縴夫,幫商船隊過險灘。甚至抗戰的時候把沿海省份的工廠都內遷到蜀地,都還靠縴夫把上千噸的商船拉過長江三峽。看看著名愛國實業家、民生航運的盧作孚的事跡就知道了(盧作孚就是江州釣魚城人士)。

    魯肅被李素提醒後、所想到的思路,當然也是對的,至少比歷史上幾十年後諸葛亮的思路還要先進了。

    因為諸葛亮直到最後一次北伐,也沒能鼓搗明白「從成都水路運糧到漢中」的辦法,不得不扛著「成都四斛糧運到漢中只剩一斛」的後勤懲罰北伐。

    要是能打通水路,雖然路程遠了三倍,但成本暴跌,四斛糧至少能有兩斛半能運到漢中,成都平原的國力和民力動員效果,也會翻上兩三倍。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0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