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36頁

    這是立場決定的,劉備這輩子如今最感恩的人已經是劉虞了,所有給劉虞添麻煩的人,在劉備心中都會有壞印象。

    蝴蝶效應已經越來越猛烈了。

    想明白這些後,李素微微試探:「兄欲抗命?」

    劉備似乎被嚇了一跳,連忙否認:「怎麼能叫抗命呢,只是不想被一時興起的朝令夕改所折騰。但又恐世人不知我真心,故而猶豫,不知具體如何表現。」

    李素想了想,覺得這時候是得說些「隆中對」級別的心裡話了。

    因為劉備已經名義上有了一塊根據地,他如何看待這塊根據地、在皇帝死前還有幾種想法,現在必須攤到檯面上說清楚了。

    否則一個處置不當,地盤固然可以保住,但一年半來「天下忠義無雙」的美名,可就要遭到一定的損害了。

    想李素為劉備籌劃這一年半來,從「棄官救叔,揚天下義名而舉孝廉」開始,一步步毫無保留為朝廷盡心的形象,可是非常不容易的。

    這個形象和名聲,對於劉備未來招攬天下人才,已然是最大的助力。行百里者半九十,對於功虧一簣的風險,可不得不慎吶。

    必須堅決堅持,演到靈帝駕崩,甚至是少帝都被董卓廢黜為止。  

    李素想明白之後,深呼吸了一口,勸道:「兄既有疑慮,我願為兄釋之,不如咱便假設幾種情況,看兄心中願如何應對。只要心中早有預案,那麼臨事也不至於慌亂。」

    劉備鬆了口氣:「如此甚好,我早知伯雅必有奇計,每每思慮周全,請試言之。」

    李素正色提問:「若遼東徹底平定後,陛下有心調遣兄去別處平叛、但長久保留遼東太守之職,兄可願毫無保留為朝廷效命?」

    劉備也正色回答:「這是自然!但凡殺賊救國,義不容辭。只是,當天下賊亂甚眾時,還是先由近及遠比較好,否則千里奔波,軍隊調遣糧餉浪費巨大,豈是愛惜民力所為?」

    李素進一步問道:「那如果連遼東太守之職,都要平調它處,再找一個落入賊手的郡,遙命兄為太守,要親自收復才能上任,兄可願效力?」

    這一次,劉備顯然沒有最初那麼果決了,人都是有私心的,他也不由猶豫:「只要……朝廷能夠善待遼東百姓,別再派個搜刮民脂民膏的濫官汙吏來折騰,也就罷了。

    主要是遼東安寧不易,被張舉張純這般洗刮,百姓連自力活下去的過冬糧都不夠了,初定這一兩年,必然是需要一個強硬、事事都能為民管束的太守,組織屯田,渡過赤貧年景,如此才有安定的可能!朝廷換官事小,如若使屯田渡荒之法因此中斷,豈不是害民於水火!」  

    聽到這個結論,李素心情複雜,也有些欣慰。

    複雜是因為難度有可能提高,欣慰則是覺得劉備守住美名到最後,問題應該不大。

    他原本還以為,需要跟劉備之間有一番曹操和袁紹式的「方面何所可據」的對話,然後提醒劉備「關鍵不是根據地,而是『任天下之智力,御之以道』」。

    但是,看來是自己想差了,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在「人心和根據地哪個更重要」這個問題上,劉備和曹操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曹操認為「天下之智力」最重要。

    而劉備更是本來就更進一步,認為「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

    所以,不需要再有人勸劉備註意「人心有多重要」這個問題了,劉備懂的。

    歷史上到了隆中對的時候,劉備給諸葛亮的留言依然是全部在談人心,「不度德量力,欲申大義於天下」。

    反而要諸葛亮來潑冷水、讓劉備現實主義一點,先想想根據地「跨有荊益」。

    跟人說話,說什麼,是要看對象的。得對方缺什麼才說什麼,不缺的東西,哪怕是非常正確的大道理,也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  

    李素想明白這一切,決定不再剽竊曹袁「方面何所可據」的對話了——這個對劉備沒用,他不缺,說點缺的吧:

    「既然兄如此忠義,願為朝廷赴湯蹈火而不惜官爵,素倒有一些預留的後手對策,可以為兄所用——至於如何靠這一以貫之的忠義,繼續贏得善始善終的天下美名,素本來也有所謀劃,只不過,觀兄本身亦長於此道,這部分看來是不需要我說了。」

    劉備:「但說無妨。」

    李素:「那便說說,萬一朝廷見遼東無事,要調兄另任太守,當如何確保人去政不熄、遼東之地依然推行兄長的屯田政令、閉關自守如世外桃源,遙尊兄之舊政。」

    李素是個絲毫不肯吃大虧的人,所以遼東打下來了肯定不能白打。

    最壞的情況下,即使靈帝最後這九個月的壽命里還能折騰出點么蛾子,李素也要保證劉備人走茶不涼。

    好在遼東本來就跟遼西隔著燕山走廊地帶的四百里無人區,只要遼東軍控制住了海軍,不讓進攻者從海路運糧補給,那麼在遼東形成幾十年的割據自閉還是很輕鬆的。

    李素要做的預案,就是哪怕劉備離開的時候,漢靈帝不會任命一個不靠譜的遼東太守過來摘桃子。

    至於靈帝、少帝雙雙死後,那就無所謂了。

    歷史上董卓之所以能聽徐榮的推薦任命公孫度空降遼東太守,那是因為遼東當時本來就處於半無政府狀態,太守出缺,也沒有強勢人物,更沒有人組織打起討董的旗號。所以董卓控制的朝廷才能空降成功,加上公孫度自己也是個「單騎入州」的狠人。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3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