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919頁

    按照他原本說好的該去恩師李素那兒當參軍的日子,現在已經拖延了十多天了。

    諸葛亮便安心向劉備告辭,準備最後交代幾句,就去別的地方更好地建功立業。

    李素在淮南地區的夏季攻勢,此刻其實已經展開,只不過李素智商也是比較卓絕的,所以諸葛亮沒第一時間去參謀問題也不大,但也不好怠工遲到太久。

    劉備也覺得自己這兒結硬寨打呆仗就行,技術問題諸葛亮都布置完了,所以很爽快放諸葛亮調任。

    不過臨走還是請他稍微喝幾杯薄酒踐行,順便聽取一些意見,就當是無則加勉。

    君臣對酌間,劉備主動詢問:「賢侄走後,若是大軍攻破了郾城,下一步進攻方向,又該如何選取?」

    諸葛亮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審慎地拿出地圖,指點給劉備看。顯然是最後這些日子裡,諸葛亮每天都在鑽研地利。

    他指著郾城(漯河)以西、一直到汝陽(周口)的地勢,對劉備說道:

    「陛下,臣以為,既然我軍豫州這一路的主要任務,就是牽制曹軍主力,而非指望直接深入拓地,今年預期的攻拔任務,都是由河北淮南兩翼齊飛為主,那麼就該貫徹到底。  

    曹操肯定會以為,我軍破了郾城之後,不是去上游威脅潁陰、許昌,就是順流威脅上蔡、全取汝南。所以不得不分兵防守。

    一旦我軍選擇了某一處主攻方向後,曹軍主力可以對應機動,重點堵我軍要攻打的新方向,而另一路只留威脅我軍汝水糧道的必要兵力。

    因此,其實對陛下而言,不選任何一條路的進攻方式,才是牽制曹操主力最多的方式!我軍既不往上游打潁陰許昌,也不順流而下攻上蔡全取汝南!就留在郾城!」

    劉備愕然:「留在郾城作甚?」

    諸葛亮一指地圖上郾城到東邊汝陽的陸地,蘸酒水劃了一條線,說道:

    「臣自數年前負責南陽運河時,便多年揣摩豫州地理,還曾派細作勘測地形、尋訪對豫州熟悉的商旅及流亡北士。

    據臣所知,這汝水與潁川之間,最近最容易挖通的點,便是郾城至汝陽。汝陽名為汝陽,實則不靠汝水,卻在潁川之西南、汝水之東北。

    郾城至汝陽,不過九十餘里,而且已經離開了大別山區,純是豫州平原,地質鬆軟,泥土易挖。同樣挖九十里路,工費比之朝廷苦苦修築的博望—葉縣運河,僅需不到一成,花費的時間也只有一成多就夠了。  

    而沒有此河之前,潁川要與汝水互通,必須都往南流淌入淮。汝水往下三百餘里,至蓼縣入淮,隨後沿淮河而下百餘里,至陽泉縣,再經汝陰、項縣逆流溯潁川北上,還可轉入鴻溝。

    一來一去,需要八百餘里水路,還要攻破汝南、陳郡兩處全郡。現在把郾城和汝陽之間挖通的話,可以節約七百里水道,也算是之前南陽運河的一個配套了。

    朝廷二十萬大軍駐紮在此,其中多有工兵,半數以上兵丁都是有過兩年輔助挖河的經歷的,對此非常熟悉。

    若是我軍離開河道,東取汝陽,隨後沿途挖通這九十里,按臣這些年總結的施工管理經驗,部署分配得當,規劃激勵有序,最多三個月可完工。

    大軍在此駐紮、耗住曹操也不敢走,本來就是不打仗也要吃軍糧的,既如此,最多讓士卒每天多費些體力、多吃些糧食,以繼續挖河當操練了。

    曹操若是要破壞,他就不能指望任何地利、依託任何城池防線,得主動出兵進攻我軍的防線。如此攻守易勢,就輪到曹操暴露出越來越多的破綻了。

    到時候臣雖身不在此,相信以子敬的隨機應變,也能讓輕擅求戰的曹軍好好吃點苦頭。同時曹軍還不敢撤,只能跟咱耗著。陛下牽制曹軍主力、把最耗糧的對峙戰、拖在這個最便於我軍運河便利發揮的戰場上,豈不美哉?」  

    劉備聞言,雖覺愕然、匪夷所思,卻忍不住認真思考,直覺告訴他這個法子居然還挺有可能。

    不過……諸葛亮還真是得了李素精髓,他竟是打算告訴曹操,一場雙方總兵力五十萬的天下最大相持戰,他竟要在相持的防線戰場上,就地挖運河!

    然後告訴曹軍:你們不是預測了打到郾城之後,只有兩條進攻方向,不是往北逆流汝水、就是往南順流汝水麼?

    不!諸葛亮會告訴你們,還有第三條路,那就是直接往東,憑空開地圖編輯器再開一條河,直接連接汝潁。

    而且這還真不是諸葛亮拍腦門,是確實深思熟慮可操作的——

    其實,歷史上就在二十幾年後,大約是曹丕稱帝期內的黃初六年(225年),曹魏政權就修了這條從郾城(漯河)到汝陽(周口)的運河,名字叫「氵隠討虜渠」。

    把汝水和潁川之間的交通縮短了七百里,不用再繞淮河,歷史上曹魏修這河應該是為了淮南戰區的防務軍需轉運。在修運河之前一年多,剛發生了曹仁、曹休伐吳,結果曹仁慘敗、羞愧氣急病死。

    一條歷史上曹魏政權用當時技術手段,都可以在不到一年時間裡修通的運河。諸葛亮這支隊伍三個月挖通簡直不要太輕鬆。這種鬆軟沖積平原上的挖溝,諸葛亮現在壓根兒就不當回事,士兵閒著也是閒著。

    而且歷史上曹丕挖這條河,還是走了一些彎路的,主要是因為魏國的將作監官員不懂得測海拔高度,所以一開始想直接走汝水到潁川之間最短的直線。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91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