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091頁

    玩家不怕他努力投入了很多後,管理員直接把成果拿去回檔刪改?(當然我不推崇元宇宙,更討厭比特幣,這裡只是一個技術討論舉例)

    斷子絕孫的哲學意義,跟「用區塊鏈自廢中心化管理權限取信於人」,是一樣的。

    相比之下,華夏這兒後來非要封個「衍生公」,實在是有些不倫不類。

    對於這個問題,李素一貫堅持的是學術的歸學術,世俗權利歸世俗權利。哪怕他本人這輩子聖了,也封了公爵,但他留給子孫繼承的,就只是公爵爵位,他那些兒子們不配以「聖人後裔」自居。

    他們只是會稽郡公、丞相李素的子孫,不是什麼聖人子孫!

    ……

    劉備聽了李素的分析後,也是有些暈乎的,不過他好歹抓住了一些線索,思索一會兒,便請李素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李素這才伸出幾根手指頭,一一盤點:

    「對於這些問題,臣有幾點建議。首先,以後凡是封聖,都必須蓋棺論定,王莽之所以為亂,便是因為生前被人諛詞如潮。

    光武帝與明章等帝畏懼王莽之禍的教訓,把有實際行政功勞的新聖之路一概堵死、改為唯獨尊奉孔子這類實政失敗者,最終收穫了矯枉過正的教訓。  

    未來,大漢要允許實政上有大功的人封聖,但一定要死後再封,任何在生前吹捧聖行的,都要作為諂諛幸進小人處置——這一條,可以寫進大漢的祖宗之法。

    如此,大漢以後依然可以享受執政偉人為聖的好處,不用再一味追求以孔子之類實政失敗者為聖,同時,也能迴避王莽劣跡的影響。」

    李素這個思路,其實倒是頗受了後來曰本人的一些啟發,或許也跟他這幾年東渡巡狩、搞歷史政治的比較研究,所以容易聯想到這方面看過的前世史料。

    在「蓋棺論定」的問題上,曰本人其實早期比漢人還謹慎,他們的長處,也確實值得漢人學習。

    早在公元800年左右,也就是曰本還在王政時代、沒進入幕府架空天皇的時候,之前曰本人有很多太政大臣生前就封「正一位」的,這個位階的要求就是「生涯無瑕」,也就是的是完人、聖人。

    但是760年代,活著獲封正一位的藤原仲麻呂造反了,給「正一位」這個人格完人的符號留下了污點。儘管藤原仲麻呂被鎮下去之後,他的「正一位」冊封被撤銷了,但也留下後遺症,曰本人從此一千多年、一直到明治維新之後,中間幾乎再不給活人正一位。

    藤原仲麻呂對於曰本歷史的影響,幾乎可以對標漢人的王莽。  

    曰本人開始反思:只要一個人臣還沒死,誰知道他晚年會不會造反?會不會晚節不保?會不會出現「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的情況?

    所以,不管功勞再大、德行再好,一定要等死了之後,不可能再做壞事了,再給追封為聖。

    當然,此後那一千多年的曰本歷史裡,也不是完全沒有例外,但都是有非常完善的保險制約的。

    比如一共兩次例外,

    第一次是給源方子太皇太后,她是當時天皇的祖母,天皇就是她立的,她也沒有其他男性後裔在世了,不可能廢除天皇另立,豁免了謀反可能性,這才給她活著時封了正一位。

    第二次例外,已經是明治維新結束後、明治天皇給臨終的太政大臣三條實美封了正一位。當時三條實美雖然沒死,但已經重病在床、醫生看過說他絕無可能再痊癒了,天皇才出於對現代醫學的信任,在他斷氣前給他開恩,

    這也是獎勵三條實美幫助實現了「大政奉還」、在幕府了八百多年後讓天皇重新親政。畢竟此前八百年都沒人有如此功勳,破個例也說得過去。

    這一點,中原漢人後來其實也有醒悟到,畢竟「蓋棺論定」這個成語就是漢語的成語,只是反應沒那麼快,基本上是到了唐朝後期,統治者才漸漸注意到。  

    中間南北朝那麼亂,正統性神聖性崩塌,活人稱聖的比比皆是,大家都自大狂妄不已。

    皇帝有給自己亂上尊號、太上皇當了不夠,臨死還要瘋狂一把傳位給孫子、讓自己兒子當太上皇、自己當「無上皇」的。

    軍閥武將弒君篡奪成功後,有瞎搞自封「宇宙大將軍」的。

    南北朝這些歷史的倒車、這些對神聖性的注水貶值,都導致漢人一直到隋唐,都對正統論和「如何維護神聖性」不怎麼重視,很多時候都是在和稀泥。

    相比之下,曰本人沒有改朝換代的亂世,這方面他們反而總結出更好的經驗。李素要建立長治久安的朝代,當然要博採眾長,不管原本歷史上是不是蠻夷先總結出來的,只要能為他所用,他就用。

    ……

    除了「蓋棺論定」之外,李素強調的封聖第二注意事項,就是前面所說的「封聖不及子孫,不能給子孫好處」。

    道理前面也說過了,劉備也能理解,這條就很快過了。

    好在這一世的孔融已經在曹操的大清洗中死了,劉備也沒追封考證承認過天下還有哪個姓孔的文人是確鑿無疑的孔子後人,所以這一世不僅李素的子孫不能從封聖中獲益,連衍生公也不可能出現了。

    以後凡是自稱孔子後人的,肯定都拿不出家譜,如果還非要吹噓,那就當妖言惑眾抓起來。反正官方的認定態度是「孔子的嫡系有據可考的傳人,已經沒有了,剩下的也都是旁支末裔,不配奉祀」。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09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