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8頁
鋪滿之後,石板之間的縫隙可以以高嶺土填縫。雖然填進去的高嶺土未來會一直浸在河床里,會膨脹好多倍,但因為只是作為粘合劑,總量不大,所以不會影響,反而能把縫隙儘量脹滿堵死,防止河水下滲。
另外,這方面提圖斯工曹比我更有經驗,他說可以在高嶺土填縫劑裡面再加入粉碎煅燒後的石灰石,以及別的一些輔料,因地制宜,造成一種類似於『羅馬水泥』的東西。
羅馬水泥可以把石板之間的縫隙填到儘量不滲,膨脹率還比純高嶺土低得多。我們後續會多做實驗。
如果這種用高嶺土改良的羅馬水泥足夠廉價,全部就地取材、燒制的燃料耗費也不高,那就能加大羅馬水泥用量、降低對石材的消耗和質量要求。
那些山脊埡口堅硬地層爆破挖掘時,碎裂出來的碎石板,或許也能用水泥粘合縫隙湊合使用,反正河床的砌石對堅固程度沒有要求,不承力,只要減滲即可。」
國淵聽完之後,心裡對於「這條運河最終是否能修成」這個問題,總算是徹底踏實了。
細分應對方案做得這麼紮實,完工肯定是沒問題了,大家都得有信心。
不過,提圖斯說滲漏和不滲漏的河床,比例五五開,那就是最後至少要修二十多里長的河段、底下是鋪石板的!
這個成本,還真是奢靡啊。
如果把河底鋪一層石板,這個工作量和修城牆的時候、夯土牆外包磚石相提並論。
那二十多里的施工量,相當於是把長安城或者雒陽城這樣的國都級別巨城、其中一面方向上的城牆,夯土外面包一層石頭了!
長安雒陽的城牆都是「高厚七丈」,單側邊長從七八里到十二里不等。
運河的河面寬度倒是沒那麼大,不過四五丈寬還是要的,否則往來兩個方向上船隻不好交匯。另外運河只用鋪底不用蓋頂,比包城牆省一半。
不過河段的長度有二十多里,可不等於把長安城北側城牆全包磚的量。
那麼多錢,是原先根本想不到的。
這條河,開工半年,已經加過好幾次錢了!
當初發現河道變長,運河預算已經比一開始報的「五十億搞定」漲兩成,那還是小事,無非變成六十億錢。
後來發現挖穿山脊的那部分,要挖花崗岩、大理石,一度快放棄了,成本不知要漲多少。
李素讓上爆破、學坎兒井的並行鑿眼施工,多點埋藥,總算是救回來,但成本繼續從六十億跳漲到八十多億。
現在發現要按照四十多里膨脹土超挖,那成本就奔一百億去了。最後還可能有20多里的河床回填不漲材料、找平後鋪石板!
那直接就是又二三十個億,重修一側都城城牆的錢,總額可不奔一百二十多億去了!
一開始報五十億,最後造好一百二,這是240%的預算/決算比,追加工程量追加得比本錢還多了。
古代封建王朝誰能忍這種程度的先斬後奏?
要是擱後世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這種超額花錢,已經兩任宰相被弄下台了!還要連帶著往後一個真宗朝的宰相被弄走!也是為了這同一條運河的破事兒!
當然了,劉備對李素的信任程度,肯定要高得多。
天下都幫忙謀劃下來了,哪怕是淨賠本一百二十億,甚至就是自己貪了一百二十億,該李素的丞相還是他的丞相,這不受影響。
更何況運河修好是實打實有用的,是千年大計。
可以把未來荊楚巴蜀和河南河北之間的經濟往來物資調運,節約平均一兩千里水路里程。不用再去繞合肥甚至揚州。
好在,李素和諸葛亮也不會真的讓國淵花一百二十多億,才把運河造下來。
前面這是做加法,後面還可以做減法。
一百二十億已經是最壞的打算,頂格了,後續要考慮怎麼把一個錢掰成兩個花,花出兩份的效果,或者是把施工產生的廢料變廢為寶,也回籠一部分資源。
諸葛亮繼續鼓舞人心地宣講:「剛才說的,只是花錢最多的情況。實際操作中,我們還可以統籌。
首先,鋪河床的石板石料,我們可以就近取得,實際上用的是爆破炸出來的碎石、廢料。運輸距離也不超過二十里,這就是一個省錢的點。
其次,高嶺土和羅馬水泥基本也是就地取材,埡口山脊段挖出來的石頭裡也有石灰石,李師經常教導我,廢料挪個地方說不定就能變成資源,大家要多琢磨。
然後,這個高嶺土或許還能燒制生產些別的東西。雖然配方我們還得依朝廷的法令保密,但可以承諾,兩年之內,會在這博望縣或者昆陽縣,設置大型作坊,收購挖出來的高嶺土。
具體生產什麼,怎麼做,目前還不知道,其他人有興趣,也可以自己試,試成了也能自己賺這個錢。
雖然這博望縣和昆陽縣,原先都是交通不甚便利的地方,按說不適合廣建工坊。但未來只要這條運河通了,這兒就是荊、豫、司三州交界的樞紐,荊楚巴蜀與河南河北之間最便捷的水路通道。
我相信,這裡可以廣設工商,並且利用我朝此前南陽郡人口始終過於稠密、無法讓百姓充分務農,所以每到亂世都首先民變四起的局面,大量吸收無地可種的百姓務工,用人的成本肯定也比那些地廣人稀之鄉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