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6頁
說來理由也是可笑,竟是因為益州是漢末少有的191年開始就實現完全和平的地區,後來再也沒打過仗。而男丁的自然出生和撫養率高,那兒確實天然有光棍,畢竟191年出生的光棍,到208年也17歲了。
可惜,益州年輕人之前也多年被劉備以每年二十萬人左右的規模往雍涼、雒陽移民,抵消益州的人口膨脹,所以這個需求已經被緩和了。
李素也不可能五千里迢迢從川中拉人到曰本。
想來想去,他在年關的時候,忽然想到一個來源——那些191年、因為曹操殺陶謙、屠徐州時,被糜竺從海路由徐州老家接到遼東的百姓,如今也已經過了17年了。
當初的移民一代,當然是已經安頓下來了,也不會想再折騰。但17年時間足夠土生土長在東北的移民二代也長大成人了,
而且糜竺是個富商出身,很會經營領地,他跟袁紹虛與委蛇、每年包稅給袁紹五千萬錢的物資助軍,換來了遼東地區一直沒打仗,是個平安種田的世外樂土。
只要不打仗,不瘋狂把男性人口殺少。那麼按照古人「孩子多了就淹死女嬰,留下勞動人口」的殘酷劣習,加上古人能納妾,富有階級會占有更多女性,底層窮男找不到老婆的矛盾,就必然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尖銳。
於是乎,李素就把目光盯向了這批「祖籍青徐、但本人出生在遼東的」年輕新東北窮人身上。
相比於生長在青徐的父母,這些人是把自己當成東北人的,也就沒那麼對中原戀棧不去,畢竟糜竺治下的東北,很多也都是最近十幾年剛開荒出來的,原本也被認為是蠻夷之地。
從一個蠻夷之地移民到另一個蠻夷之地,還能發老婆,留在老家還沒老婆,這就沒什麼可牴觸的了。
最後,李素都沒有讓朝廷中樞掀起波瀾,只是給劉備秘密上表,表示這事兒可以不出亂子、你情我願地辦成,不擾民,都是百姓自願的,只要跟糜竺通個氣就行。
劉備一看不會造成朝中物議,可以大事化小解決掉,也就順水推舟了。他給的旨意是「只要糜竺能自願組織好這事兒,就准丞相自行裁定」。
糜竺那邊可行就可行。
糜竺那邊當然可行,事情也就辦成了。
李素從東北找了四五萬血氣方剛的移二代光棍,而且普遍是家中的次子、已經有兄長可以留在中原贍養父母那種,不用擔心分家的,走的時候還可以給父母兄長一筆安家費補貼,到了之後則在曰本給他們本人分田地分女人,皆大歡喜。
事成之後,李素自己回頭想想也挺諷刺的:歷史上,後世曰本人侵略華夏,都是把曰本剩餘的人口拼命往東北移,現在輪到他把東北漢人反過來往曰本移了。
而且過程中並沒有任何報復或者惡趣味的考量,完全是公事公辦、實事求是,為了國家和百姓的利益都最大化。
第032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時間很快來到208年的四月底。
曾經在夷洲之地苦挨了五年的周瑜,覺得自己似乎又回到了當年那種篳路藍縷、開拓求生的狀態。
數以萬計的漢人新移民,在鐵製農具、工具的加持下,跟數倍的扶桑蠻夷混雜而居,還捕獲了數萬犯了事兒的扶桑男人為奴隸,進行沒日沒夜的高強度墾荒勞役,
把原本不怎麼肥沃、原始粗放耕作的農田,都明顯整治提升了一大截。原本懶惰隨性的扶桑蠻夷,也學會了種田要施肥堆肥、深犁翻耕、放火燒荒。
鬱鬱蔥蔥的稻麥秧苗、蘿蔔蔬菜,從淀川兩岸,一直蔓延到琵琶湖四周、在越過越前的山間谷道,蔓延到鯨海沿岸的越前、加賀平原。
漢人統治的建立,還為當地首次帶來的檢地度田的制度。
畢竟原本的大和國治下,社會還處在原始向奴隸轉化的過程中,統治者根本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田地,也不用關心。
古代曰本建立起班田法,理論上要遣隋使遣唐使帶回中原制度後才有。
而漢末的曰本,當地統治者關心的只是每個部族大約有多少人口、每年該為王畿提供多少勞役人力,國家的調度能力還停留在對勞動力的占有層面,連收稅都不存在的。
沒有收稅,沒有檢地,當地人也就不會處心積慮抗拒檢地,更不存在跟中原地區豪強世家遇到度田就造反叛亂的破事兒。
一張白紙好作畫,周瑜甘寧諸葛亮多方齊下,輕鬆就把田畝人口狀況大致摸清了。
有了人口和土地數據,李素還順勢在這一年春天,對扶桑地區建立起了初步的郡縣劃分,以便更加確權明責地分區統治、委派稅賦技術官僚。
據統計,最新在扶桑列島上的漢人總人口,今年達到了十萬人之多。
其中兩萬人是海軍士兵,三萬人是之前跟著太史慈和甘寧的海軍行動的水手、漁民。最後五萬人是今年新來的東北新移民光棍、青徐移民二代。
扶桑地區土著總人口依然在一百四十萬左右,一百萬的扶桑族基本上被漢人統治起來了,還有四十萬的熊襲蠻和蝦夷蠻還沒有控制。
李素就根據最新的統治情況,把之前劃分的包含了三韓和扶桑的「平州」,再劃分為四個郡。
三韓地區分為兩個郡,扶桑地區也分為兩個郡。
三韓的兩個郡,一個以後世的漢城為中心,就叫漢城郡,統治三韓的西北半部、漢江流域地區。一個以後世的釜山為中心,就叫釜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