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李素太清楚歷史教訓了,都不用看三國志,只要看看演義就知道,歷史上北方政權集中全力攻打陽平關,但凡是明車明馬的陣戰,就從沒攻破過。
僅有的兩次攻破記錄,分別是曹操征張魯和後來鍾鄧滅蜀漢。
曹操征張魯時,一開始就靠堆兵力,十幾萬大軍打了那麼久屁用沒有。最後居然是張魯的弟弟張衛腦抽了,主動出關反擊,結果被夏侯淵狂喜裹挾追殺破關。
而鍾會進漢中時,靠的則是一來有漢奸投降,二來是姜維屯田沓中被鄧艾阻隔了回漢中的道路,所以陽平關守軍士氣極為低落。
換句話說,歷史上兩次攻破,在不動用劃時代科技攻城武器的情況下,都是靠「把敵守關主力部隊騙出來,或者隔絕在外不得回關防禦」的前提下,才攻破的。
至於什麼「模仿鄧艾鍾會從隴右和關中夾擊」的套路,如今更是想都別想,根本不符合實際情況。那一招的前提是姜維本來就在關外,可以被你隔絕牽制。現在張衛苟得跟龜一樣,全軍龜縮,拿什麼分割嘛。
李素要想計策,思維慣性肯定也是往「如何把敵人守關部隊主力騙出來消滅」,然後再攻關。
「陽平關如此雄峻險惡,我之所以始終隱秘進兵,就是想看看有沒有辦法逮住一個敵軍主力疏忽的機會偷襲。或者是守關主力換防回漢中、或者是守關主力突然被我軍用迷惑的藉口騙出關來,然後再突然殺出。若非如此,此戰不易啊。」
李素觀察地形再三,如是跟劉備和魯肅商議。
張衛遇到夏侯淵時犯傻主動出擊的那種情形,是百年一遇的。
李素不能把期望寄托在敵人再犯一次百年一遇的鯊臂,他只能主動促成。
「就算附近沒有朝廷大軍出現,就算保密再好,張衛也不會傻到出關吧?」一旁的魯肅聽完後,思之再三實在想不到敵人怎麼可能如此智障。
「能不能在戰役開始後,指望張魯逼張衛出關作戰?」李素被魯肅潑冷水後,心中也難免退求其次意淫,期待張魯跟李隆基一樣智障誤判形勢,像李隆基逼哥舒翰出潼關一樣逼張衛出陽平關決戰。
但很快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也被他自己驅趕出腦海:李隆基在潼關之戰時的智障,已經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了,那更指望不上。
一路腦補著計略,劉備和李素一行漸漸摸到陽平關更近處,抵近觀察細節。
就在這時,李素忽然發現一個問題:「嗯?我大意了!這陽平關前的路,怎麼不是直插關內、當道立關的?反而是一條人字形的道路,陽平關是建在這個人字形的交叉頂端的?
那豈不是說,如果不是想進陽平關去漢中,只是想入蜀去成都的話,可以『過陽平關門而不入』,直接路過麼?」
李素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想,心中巨震。
第162章 這裡不是落鳳坡
不得不承認,在親自抵達陽平關下偵察地形之前,李素心中一貫有個慣性思維,那就是誤以為陽平關是一個阻擋北方軍隊入川的門戶。
既然如此,陽平關就該在陳倉道和祁山道沿沔水至此時,直接橫在路中間、橫行霸道截斷一切往來,任何要南下的人都得從此關的關門通過,才有可能入川。
但此刻親自看了之後,他發現不是這樣的,道路至此呈人字形分叉,陽平關是在這個人字形的尖端,從西北而來的路會經過關前,從東南而來的路也會經過關前。
但只要你不想進漢中,你只是路過,陽平關根本就不會阻礙到你——這裡只是入漢中的門戶,不影響純粹路過的路人。
「可是,陽平關為什麼要立在這個地方呢?這不是給偷渡南下的人留了個空子麼?」李素心中忍不住想。
但他很快就反應過來了——這是因為造陽平關的古人,不知道要防備的威脅來自哪裡,敵人究竟是從南來還是從北來。
因為要知道,在先秦時候,秦國可是早早就拿下了漢中,後來才拿下的巴蜀,那就意味著在當時,漢中跟北方的關中才是一體的,而不是跟南邊的蜀郡、巴郡一體。
如果陽平關造在人字形北面來的那一撇上,防備關中來敵倒是方便了,可巴蜀來敵時就毫無防禦作用了。同理修到人字形那一捺上,倒是可以防住南來之敵,卻防不住北來之敵。
看著眼前的地理形勢,把這些想得融匯貫通之後,李素心裡終於豁然開朗:「是我疏忽了!我早該想到的。歷史上,可不僅僅是曹操滅張魯鍾會滅蜀漢需要攻打陽平關。劉備跟曹操打漢中之戰時,劉備從南而來,不也攻打過陽平關麼!
正是從南攻破了陽平關之後,才有的後續定軍山斬夏侯淵之戰。既然南來北來都要打陽平關,陽平關當然是只以為漢中提供防禦為主、為蜀道提供防禦為輔了。」
事實上,後來歷史上隨著「漢中、蜀郡一體」的對抗格局形成,蜀漢政權是另外在陽平關以南另外設了一個關卡的,叫「陽安關」。
後來歷朝歷代訛傳,到了現代,反而以那個「陽安關」的地名稱為「陽平關鎮」,一直沿用到21世紀。而真正的陽平關卻被稱為「古陽平關」。
……
搞明白了全部地理因果之後,李素心中生出一個疑問,他便用探討的語氣跟劉備、魯肅商量:
「兄長,子敬,你們以為,既然陽平關並未當道斷入川之路,將來如果關中軍閥與益州發生戰爭,北來的大軍,有沒有可能繞過陽平關而不入,直接往南攻打益州腹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