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26頁

    李素上次經過巴丘還是一個半月之前,所以在此抵達港口的時候,他自己也被眼前的繁榮景象嚇了一大跳:

    「巴丘港的生意什麼時候做得這麼大了?就是我給子瑜公達他們寫信,讓他們組織官船運貨來賣之後?」

    甘寧一臉與有榮焉地說:「正是如此,自從當初將軍說『堵不如疏』,要阻止商人為利偷越走私,就要給他們儘量提供花樣繁多的貨源。後來諸葛郡丞就組織了幾次商船隊補貨。

    雖然現在蜀錦賣得依然不多,但其他僰道特產的民用鐵器、自貢的井鹽、南中的翡翠瑪瑙、還有聽說是諸葛家工坊特產的青瓷,如今銷路都極好。

    原本想冒死偷越去蜀郡進貨新式蜀錦的商旅,也不再冒險突破咱的封鎖了,就乖乖在巴丘港進貨。這裡已經是益荊揚豫徐五州富商匯聚的進貨地了。

    他們也都理解了我們為了對劉度、張津用兵,防止商人通過湘江資敵而封鎖商路的行為。而且聽說幾個月之內都去不了巴丘上游,很多商人的船隊規模反而大了,來的船也不拘樣款。

    好幾家富商都說從咱這兒進貨蜀地特產,價錢比去蜀郡當地買,也沒貴幾成,還省了他們自己找適航逆水的大船、通過長江三峽了。雖然單程少賺一點,卻省事,安生。以後就算荊南之戰打完、解除封關,他們也願意繼續在巴丘進貨,只求咱以後也要保持供貨。」  

    李素聽了甘寧的解釋後,也是嘖嘖稱奇,對自己的封關舉動造成的蝴蝶效應,感慨不已。

    沒想到後世岳陽這地方算不上什麼著名的商港,就因為他「臨時海關」的封鎖舉措,竟提前成了商旅勝地。

    之前他還以為,因為寬幅蜀錦的供應量被限制,他還要屯著絕大多數蜀錦打益州的「租庸調法匯率保衛戰」呢,所以巴丘這邊諸葛瑾每個月最多給幾千匹新貨放出,商人們稍微嘗到點甜頭安撫一下後,發現賣完了,也就會碰壁走了。

    現在看來,青瓷那些的市場競爭力也非常強悍啊,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巴丘盛況,著實出我意料,我一時興起,且登高眺望商港盛況,附近可有烽火台?」李素吩咐道。

    甘寧連忙拍馬屁地一指:「將軍請看,湖口江邊,巴丘最高處,可不就是有烽火台麼。這幾個月,為了觀察軍情,防止諸侯商船偷越,我還特地在原本的土台基礎上,又加高了三層,按城樓望樓形制。將軍要觀景,登樓即可。」

    李素滿意地點點頭,在甘寧引路下安步當車,登上巴丘山頂,準備眺望商港繁榮。

    巴丘這個地名,本來就是因為有一座洞庭湖口的高聳小山,所以才叫「丘」,因此烽火台不用層數蓋太高,視野本身就不錯。  

    登樓之前,李素心中一動,才想起一個事兒:臥槽?這巴丘樓,莫不是將來就成了岳陽樓?

    其實,歷史上的黃鶴樓、岳陽樓,最初都是東吳時期造的軍事建築。岳陽樓的前身就是歷史上215年魯肅出任橫江將軍、東吳都督,屯兵巴丘時修的。魯肅請關羽「單刀赴會」的那次酒宴,也是在這座江邊的樓台上。

    而黃鶴樓是223年,也就是孫權派陸遜在夷陵抵抗劉備時,在江夏郡修的。當時是孫權對陸遜能否擊退劉備心存疑慮,所以在敵後沿江要害之處層層設置烽火台警戒。

    李素心中也不禁有些感慨:「歷史上關羽在荊州各處要害修的烽火台,因為被呂蒙白衣渡江,成了笑柄,最後都湮沒無聞,反而是孫權和魯肅修的那些留下了傳世之名。

    不過既然有我在,咱修的軍事前哨,怎麼可能淪落到被『白衣渡江』的下場呢。別說是假商人,就算是真商人都讓你一個都過不去!乖乖進老子的貨,走私者斬!」

    李素心中思緒飄飛,忍不住技癢,就讓甘寧拿文房四寶。

    「筆來!」站在巴丘樓頂,吹著長江江風和洞庭湖湖風,李素爽朗地大吼一聲。

    時間正是六月天,烈日當空,幸好這座樓有飛檐遮日,李素身著最輕薄的天衣無縫五色錦袍,被風吹得獵獵飄飛,身上也不見汗。  

    手裡的摺扇呼呼作響,腰間的玉帶、金魚袋都環佩叮噹,翡翠相擊的聲響好不清脆,一派當風飄逸的仙風道骨之感。

    可惜沒有照相機,身邊也沒有畫家。李素都有點後悔沒帶老婆來了,要是帶上擅長書畫的蔡琰,那逼裝得多美滋滋。

    甘寧把一根蘸了濃墨的提斗大筆恭敬交到李素手上。李素就找了三樓那面樸素的石灰牆,直接「唰」地在牆上龍飛鳳舞起來。

    「初平四年春,趙伏波破賊長沙郡,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修巴丘樓,南遏張、劉,東禁資賊宵小,百商匯聚,風化肅然……」

    「予觀夫長沙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

    後面都是一些寫景的句子,也不用完全靠李素現編,他也記不太清了,就隨便寫幾句,似是而非跟范仲淹的差幾個字也無所謂。反正文采肯定是不會差的,篇幅倒是比范仲淹少了一半。

    李素也不屑於多寫景物,直接跳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先天下之樂而樂,不亦快哉!」

    李素當然不需要「吾誰與歸」了,他是官場的贏家,而且他向來是主張做官要既造福百姓也自己享樂的,這並不衝突。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2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