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1頁
「公衡,這第一道是我為眾將表功的,只是陳述他們的事實功績,不帶評價,不帶褒獎意見。恩自上出,升官封爵都是陛下的權柄,為臣者不當多言。
這第二道,是如果陛下看完眾將戰功之後,想要找我議賞,你再轉一圈把這個意見交上去,也省得在長安雒陽之間再往返多跑一趟,白白多花七八天。」
李素很會辦事,事實判斷是事實判斷,價值判斷是價值判斷。皇帝不問你的價值判斷意見,你不能主動先說。
黃權也是上傳下達的老江湖了,立刻表示知道怎麼做。
四天之後,他就風塵僕僕趕到長安,把李素給趙雲表功的奏章交了上去。
劉備也是滿面興奮:「子龍把林邑偽王全部滅族了?還在林邑、占城各處都建立貿易據點、讓野人接受大漢財賦律法、海貿進貢羈縻?
那可真是罕有的光復拓邊之功了。該如何賞賜他官職爵位才好。後日大朝會時,可召集群臣好好商議……嗯?對了,伯雅竟沒有提他覺得子龍與其餘文臣、眾將該如何封賞?
雲長都還沒封公爵,子龍肯定也不好封公。」
黃權被劉備這麼直接一問,倒也不好欺君,下意識支吾了一兩秒。
畢竟皇帝沒直接問的話,你可以去新豐轉一兩天再回來,把李素的第二道表送上,但皇帝都直接問了,否認可就是騙皇帝了。
可惜劉備太了解李素,也太了解其他臣下了。當天又是在石渠閣里私下接見遞表,不用講朝議禮儀。
就黃權這麼一猶豫,劉備就看出端倪了,他也不讓對方難做,直接跳下御座大踏步走到黃權面前:
「朕早就發現你幾次給伯雅遞表走得特別快了!有時候簡直日行千里吶!拿來吧你。」
說著直接回手在黃權袖子裡一掏,把李素的第二份表章拿走了,轉身後還把表章在手裡揮舞了一下,就跟告別似的:「行了,沒外人別裝了,朕知道伯雅知進退。」
第819章 自古以來蔡伯喈
「還是伯雅想得周到,子龍在嶺南開拓海疆,貿然給驃騎將軍確實也不妥,而且南疆畢竟對大漢沒有威脅,自古消滅西南夷的軍功,也都不如消滅草原遊牧梟雄。還是先給子龍加點爵位吧。」
劉備大致看了李素對眾將的賞賜建議之後,對第一部分就比較認同。
當然李素沒寫「該給趙雲加封多少戶,或者哪個縣」之類的細節,他不好寫得太詳細,最終決策還是劉備親自拿捏的。
三年前劉備登基的時候,趙雲是縣侯五千戶,後來跟江東孫家多次戰鬥,加過三千戶,這次就先加到一萬戶吧。
不過戶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劉備意識到趙雲的封地也該移動一下。趙雲那麼多次都是在東南戰區建功,而且有一定的海路殖民開拓能力,不如就把趙雲移到南方沿海吧。
另外,劉備意識到,自從他為李素等人設置「郡公」爵位之後,也存在一個普通縣侯到郡公之間,級別差距過大的問題。
李素這個郡公,一起步就是以會稽郡北部十縣為封地的,不過這並不是下限,未來封其他郡公,起步階段時在該郡的封縣數可以更少一點,但至少也要設一個門檻。
同時,此前的縣侯普遍都只在一個縣,只有極少跨縣的個例,也都是特事特批。劉備覺得可以把這兩者之間的跨度調整一下。
為此,他在接見黃權的同時,讓人去招來統抓人事內政的鐘繇,順便把這事兒商量一下,趁機形成制度建設。
商討的那些文縐縐的對話沒必要贅述,總之就是經過半個時辰的詳細討論後,也查看了目前主流功臣的立功封地規模,劉備做出了一個初步決策:
以後,凡是新封郡公,必須以獲封該郡五縣及以上封地為起步。後續可以視其新立功勞繼續增縣。
也就是你的功勞不夠給滿你五個縣,你就達不到郡公的門檻。這五個縣的封戶數也要設門檻,必須在五萬戶以上。
同時,在列侯的縣侯裡面,允許最高跨到三個縣,這一點也形成制度。
所以,超過萬戶的縣侯,未來可以制度化地出現,最多擁有三個縣、兩萬戶。
如此一來,縣侯和郡公之間的過渡,就沒那麼突兀跳漲,只是從三個縣跳到五個縣,同時又可以確保沒那麼容易跳過去。
這樣的制度,朝廷也比較便於理解,也不損朝廷威嚴。
因為原本歷史上,發展到漢末的時候,跨縣的侯爵就開始常態化了。曹操挾成漢獻帝的時候,直接就封了武平侯,有跨縣的封地,而且幹了十六七年才升魏公。
曹操擔任武平侯期間,還寫過《讓縣自明本志令》,把獻帝給他的三縣兩萬戶加封封地給退了。
現在劉備這邊,直接把縣侯跨縣的上限設為總共三縣兩萬戶,也是合理的。
討論好這個制度後,劉備先把關羽的一萬五千戶重新挪了一下位置,拆到三個縣。因為關羽最近沒有新立功,所以戶數是之前就增加的,現在只是移動加縣數。
劉備剛登基的時候,關羽和李素就是萬戶,後來關羽當了大將軍後,到了一萬五千戶。現在把這一萬五千戶的名額重新分到安邑、聞喜、臨汾三縣。
趙雲是新加到一萬戶的,但原先的封地在北方,現在挪到南海之濱的交州合浦郡合浦縣、徐聞縣。這兩個縣加起來其實還不到一萬戶,還把朱崖縣的一部分戶口划過去了,以供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