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頁
……
仿如宿命一般,也是這個夜裡,秦雷抵達了潼關口,看到迎出來的伯賞賽陽,他長舒一口氣道:「看來壞運氣要盡了……」
第九卷 架海金梁 第五八四章 一觸即發
話頭終於轉回秦雷,甫一過了壺關口,他便寫信給山那邊的秦靂等人,命他們『僅留五萬民夫照料戰馬,五萬軍隊駐紮羊腸坂,余者步行翻山過王莽峽,火速向虎牢關方向集結。』並語重心長道:『國家危在旦夕,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願諸公以此為念,以大秦安危為重、以個人得失為輕,勿遲須快,勿疑須堅,勿私須公!』
他自己則帶著由五萬征東軍、一萬餘名神武軍,不到一萬名京山軍,共計七萬餘人的特混編隊,星夜南下,先行支援虎牢關前線。
……
我們知道行軍打仗不是出門旅遊那麼簡單,況且出門旅遊也得好生準備不是?更何況七萬多軍隊的八百里大挺進?十天半個月也沒法準備充分。
可軍情如火,秦雷根本沒時間組織民夫、運輸輜重,如何做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呢?他有自己的辦法,命『所部進發時繞經上黨,官兵自取七日糧草,為至虎牢關所用。』
秦雷問過徐續,壺關口駐軍的糧草從何而出?答曰『上黨有糧倉,倉米數百萬,為征東軍需所出。』他便讓徐續開出取糧手諭,命部隊繞行上黨,從軍官到士卒,都自個取了糧食自個背,這樣雖然要多走七十里路,但可以省卻徵集民夫、搜集輜重、運輸糧秣的十來天時間。
這樣程就是七百八十餘里,按照當時地行軍速度。即使輕裝簡行也需要十天以上。但秦雷只讓部隊帶了勉強吃七天的糧食,這一方面是從負重角度考慮……要知道他們甚至沒時間蒸乾糧,只能背著粳米鹽巴上路。高強度行軍下,兵士們靠熱量偏低的粳米維持體能,每人一天最少需要三斤,七天就是二十餘斤,再加上兵器甲冑。便有五十餘斤的負重,已經到了可以負擔的極限。
另一方面。也是給兵士們強烈的信號,七天口糧『為至虎牢關所用』,如果不在七天之內趕到虎牢關,咱們就得餓肚子。
秦雷又擬定出合理的行軍時間,何時行何時歇,都有嚴格地安排,一方面保證了行軍的速度。一方面也使兵士們不至於過度疲勞,終於創造了軍史上地奇蹟,用了七天半的時間,趕到了潼關城下……
之所以不直奔虎牢關或者函谷關,是因為秦雷考慮到軍情叵測,無法知曉兩關的情形,是以他決定先確保最後一道防線,再層層推進。這並不是保守。而是身為大將所必備的穩妥。
事實上,趙無咎蓄謀已久的出手快若閃電,如探囊取物一般連下兩城,按照時間推算,秦雷也根本來不及救援虎牢與函谷兩關。我們也知道,即便是救援潼關。也是險之又險,毫髮之間的事。
怨不得秦雷見潼關尚在後高呼『僥倖』,甚至在後來說出了:『天不滅我大秦!』這種慶幸的話。
這並不誇張,若是潼關淪陷,關中再無屏障,齊軍可任意在秦國膏腴之地橫行,甚至直接入寇中都!到那時則大事休矣……而秦雷率大軍及時趕到,便宣告著趙無咎軍事投機地結束,雙方逐漸轉入比拼內力的攻防戰,使秦國避免了被亂棍打死的滑稽命運……
因此在正史中。『八百里大躍進』被稱為奇蹟、神話、天佑大秦。等等等等,一切溢美之詞皆加於其上。但四十年後的史學家范仲淹。通過走訪仍然健在的老兵,卻看到了隱藏於光輝中的血淚,他在書中不無感情的寫道:『七日晝夜行軍,官兵皆言其苦,初時凍傷累斃者不在少數。至後幾日,戰馬斷糧。上為全局計,勒令兵士皆獻一日之糧,以養戰馬……能生至潼關者,僅五萬五千人矣……』
而且因為徐續組織民夫不力,未能及時收治掉隊傷病號,除了五千餘人被沿途百姓收留救治外,其餘人約一萬官兵,皆凍死在荒野之上……
一將功成萬骨枯,此乃顛簸不滅的鐵則也!
……
當秦雷到達潼關城下,已是十四日地深夜了。
火把熊熊,伯賞賽陽帶著李四亥在城門口恭候,而那位話特多的校尉大人居然沒有在白日裡殉職,甚至連舌頭也完好無損,可見福大命大造化也大。
雖然一路顛簸,但秦雷的身體已經痊癒,精神頭也健旺起來,一看到小胖子也在場,不由歡喜道:「你怎麼也在這兒?」
李四亥也很高興,剛想上前與秦雷敘話,卻聽身邊大舅哥重重一哼!趕緊硬生生的止住腳步,隨著伯賞賽陽一齊磕頭道:「叔……」
秦雷笑眯眯的受了他一拜,這才呵呵笑道:「起來吧!」便朝伯賞賽陽道:「情況我都知道了,你又立一樁大功。」說著揮揮手道:「抓緊時間休息一下,天亮隨孤巡視城防。」
「俺知道了。」伯賞賽陽便起身想要拉著李四亥離開。
「他不能走,」秦雷微笑道:「我還得問問他潼關的情況呢。」
伯賞賽陽這才鬆開手,小聲道:「叔,你幫著問問,他把俺妹妹藏到什麼地方去了?俺問他半天都說不知道。」
「我真不知道啊!大哥。」小胖子愁眉苦臉,仿若十八個褶地包子,悶聲道:「軍情緊急,咱們還是改天從長計議吧!」伯賞賽陽見秦雷也點頭,只好怏怏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