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頁
「不錯,正是太孫,這一年裡,他不時讓人詢問王賢的情形,還讓我幫想辦法幫他弄個出身……」胡瀠現在提起來,還是一臉不可思議道:「我實在想不到,他倆是怎麼好上的,但我聽說太孫雖然文武雙全,也愛玩得很,尤其喜歡鬥蟋蟀,也許王賢就是靠這手,巴結上皇太孫的吧。」不得不承認胡欽差直覺嚇人,竟然一猜就猜著了,或者,他的消息靈通到了入微的地步。
「竟然是太孫……」周新臉上閃現喜色,誰都知道,永樂皇帝十分喜愛這個孫子,在冊立太子的第二年,便冊封朱瞻基為皇太孫!據說當年永樂皇帝很猶豫要不要立長子高熾為太子,是解縉說了句『看聖孫』,才一錘定音的。
不管傳聞是不是真的,永樂皇帝對太孫的寵愛絕對是真的,周新聞言面現喜色:「那就好辦了……」
「沒那麼樂觀。」胡瀠卻搖搖頭,「太孫今年還不到十六歲,皇上還把他當成個孩子,雖然時常考校他政事,但這跟他主動提,是兩碼事。」周新這樣的純臣,對微妙的朝局欠琢磨,胡瀠身居江湖,卻和朝中聯繫更加緊密,更能把握朝局。
「你的意思是?」周新壓低聲音問道:「太子?」
「只能是太子了。」胡瀠緩緩道:「太子位居東宮、協理朝政多年,如果他肯幫這個忙,皇上是會給他這個面子的。」
「面子?」周新覺著刺耳道:「這是國事,跟面子有什麼關係?」
「老兄這話有點迂了,」胡瀠搖搖頭道:「哪個上官跟前都圍著幾個手下,還不是誰面子大誰的話好使?在皇上面前也一樣。」頓一下,他決定說得更明白點:「如今在皇上面前,面子最大的有五個!」
「哪五個?」周新的心忍不住怦怦直跳,這種深夜閉門談宮禁,實在是有些刺激。
「頭一個自然是黑衣宰相姚廣孝。」胡瀠小聲道:「但是他這十幾年來,除了悉心教導皇孫,就是專心當他的和尚,什麼事兒都不摻和。」
「嗯。」周新點點頭,這好理解,當初姚廣孝還是道衍和尚的時候,一心一意慫恿永樂造反,又送白帽子,又找袁天師給朱棣算卦,可以說,朱棣最後決定起兵造反,他得占六成因素。在靖難之役中,他又是頭號謀臣,朱棣所有事情都找他商量,那些不足為外人道哉的事兒,他都一清二楚。基本上,這樣的人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兔死狗烹。
但朱棣是個恩怨分明的人,雖然嗜殺,但不像他爹那樣濫殺。而且姚廣孝相當知進退,幫著朱棣奪了天下,卻絕不邀功請賞、也不戀棧權力,一副大隱於朝的架勢。這讓朱棣很是放心,是以多少年來君臣相諧,竟更像是一對朋友,但想讓姚廣孝開口說話,是誰也辦不到的。
「第二個是漢王。」胡瀠嘆氣道:「這也不用說了吧……」
「不用說了……」周新點點頭,皇上最鍾愛的孫子是朱瞻基,最鍾愛的兒子卻不是他爹朱高熾,而是漢王朱高煦。朱高煦勇武無匹,極類朱棣,在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還幾度救過朱棣命,朱棣也曾經當著眾文武的面,許諾將來傳位給他。
雖然最後皇帝迫於朝臣的壓力,還是將皇位傳給了嫡長子,但是對朱高煦的寵愛無以復加,遲遲不讓他就藩不說,外出打仗還讓他領兵,回京又允其參與軍機,一切地位與太子同,令人不得不多生遐想……皇上是不是找機會,準備隨時換人?
但這不是人臣該議論的話題,而且漢王跟紀綱穿一條褲子都嫌肥,不搗亂就不錯了,還指望他幫忙?
周新心中默念幾聲『罪過』,便問:「第三個呢?」
「內官監總管鄭公公。」胡瀠道:「他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可惜內官不能干政,雖然面子大,卻不好亂說話。」這個年代司禮監的地位還很低,內官監總管才是大內總管。
「當然。」周新點點頭,道:「鄭公公戰功蓋世,文韜武略,皇上曾說他要不是宦官,肯定可以封侯。不過也正因如此,皇上對他才會完全信任吧。」
「是,前年太孫南下,皇上不放心任何人,竟讓鄭公公隨行,足以說明問題了。」胡瀠點點頭。
「那第四位呢?」周新心說,這該輪到太子了吧?
「第四位,是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提到這個名字,胡瀠的聲音不自覺小了很多,仿佛怕被無孔不入的錦衣衛,聽到似的。
「唉……」周新嘆了口氣,也是,大特務頭子能不受信任麼?只是竟然排在太子前頭,實在讓人氣悶。「難道太子只能排到第五?」
「其實第五是趙王……」永樂皇帝一共三個兒子,都是徐皇后所出,趙王朱高燧是老么。么子總是會得到父母更多的寵愛,而且朱高燧生得風流倜儻,文采灼灼,論起聰明才智來,是大哥二哥拍馬也趕不上的,是以皇帝對他的喜愛,僅次於漢王,遠超過太子……
胡瀠說著嘆氣道:「其實就連蹇天官、夏司徒,也比太子更受皇上待見,只不過有儲君的名分在,皇上也不好太過分罷了。」
「那太子還能說話麼?」周新雖然對太子的處境有所耳聞,但著實沒想到,竟是如此的糟糕。
「正是因為處境艱難……」胡瀠沉默好一會兒,才輕聲道:「所以才不得不說話。」
「也有道理。」周新點點頭,面現憂色道:「只是這件事,會不會被牽扯到太子和漢王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