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頁
當年黔國公沐英,就是用這種法子,在雲南大破蠻族的大象陣,獲勝之後他寫成奏章,詳述自己的戰法,結果引起了朱棣的注意,命神機營進行學習和改進,形成了很完善的三段射擊法!
僅僅五十丈的距離,對騎兵來說實在微不足道。但在神機營的火炮和火銃連射下,造成的傷亡竟達兩千之巨!殺敵人數還在其次,關鍵是把瓦剌騎兵的勢頭,給硬生生按住了!
在極度的震驚和驚恐下,瓦剌騎兵的勢頭為之一滯。這一滯,就讓他們從高山而下的威勢不復存在了……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有時候就這一點變化,便可能扭轉勝負!兩翼的明軍騎兵,果然趁機對敵人發動了側擊,右路是漢王朱高煦率領的龍驤軍,左路是豐城侯李彬率領的五軍營!兩支披盔戴甲的重裝騎兵,狠狠地撞在了瓦剌騎兵的腰眼上!
瓦剌騎兵登時進退維谷,繼續往前,就有被明軍攔腰截斷的危險,迎擊兩翼之敵,就要繼續吃神機營的槍子!
很快他們便不用猶豫,因為下一瞬,神機營的將士便從兩翼撤出戰場,明朝最精銳的騎兵——三千營,在朱棣的率領下,揮舞著馬刀沖向敵兵!
這可是皇帝帶頭衝鋒啊,大明朝的九五之尊,現在居然拿起刀,和普通士兵一起衝鋒,還身先士卒,沖在了最前頭。皇帝做出這樣的表率,哪裡還有人不拼命呢?三千營的騎兵們各個奮勇爭先,如一頭頭猛虎撲向敵軍!雙方在忽蘭忽失溫的大草原上,展開了殊死搏鬥!
這要比方才那種單方面屠殺,場面要殘酷得多。在戰馬嘶鳴跳躍中,彪悍的瓦剌騎兵,和明朝騎兵一邊大吼著,一邊瘋狂地揮舞著武器生死相搏!蒙古兵手裡自然是彎馬刀,明軍手中卻是清一色的狼牙棒。這是朱棣在戰爭中的經驗之談……他發現高速移動的騎兵對決中,使用狼牙棒的一方是占有優勢的。因為馬刀只有單面開刃,狼牙棒卻是個滿是尖刺的大鐵砣子,無論哪一部分擊中對手,都會手摺腳斷,血花飛濺……
瓦剌騎兵雖然在絕境中爆發出無窮的戰鬥力,馬刀飛舞,一下就能砍掉明軍士兵的頭蓋骨,但是他們在神機營的打擊下,失去了最寶貴的衝擊力,現在更是三面遭受明軍的猛烈攻擊,其中正面的明軍竟然是和他們一樣的蒙古騎兵,而且比他們還要勇猛!這讓他們倍感絕望……
在付出不小的代價後,三路明軍騎兵,終於堪堪把瓦剌騎兵擋了下來!一旦瓦剌騎兵失去機動,明朝這邊的兵力優勢便顯露無遺。兩路各數萬步軍已經包抄過來,眼看就要將瓦剌騎兵徹底包圍了!
第0323章 猛皇帝
戰場上,朱棣騎著巨大的戰馬,身披寶甲,手提長刀,威風凜凜。他並不是做做樣子,而是沖在最前線,已經砍翻了好幾個瓦剌騎兵。雖然有侍衛們捨生忘死的護衛,但戰場上刀劍無眼,他又這麼顯眼,還是十分的危險。
朱棣是個能拼命的皇帝,當年靖難之役,他次次身先士卒,不知多少回身陷重圍。現在當了皇帝,都已是天命之年,還親自提刀上陣砍人,這份彪悍勁兒,在歷代王朝的皇帝中,自稱第二,沒人敢爭第一。
但有人不禁要問,至於麼?你都已經是皇帝了,麾下猛將如雲,何必要親自上陣呢?答案是至於,就像當年靖難之役,他以一軍之力硬撼朝廷百萬大軍,不身先士卒別人根本不會跟著拼命一樣,現在當了皇帝後,朱棣當然不想再拼命,但他還是有不得不拼的原因……
因為大明軍隊的戰術十分複雜,先以步兵誘敵,待敵人衝鋒之後,再換成神機營一陣猛轟,當對方被打懵時,兩翼重騎兵對敵展開夾擊,同時神機營撤出戰場,最強大的騎兵三千營從正面進擊,與五軍營、龍驤衛一起圍毆對手。
其實在大明建國初,徐達、常遇春、藍玉等人,只靠騎兵就可以完全壓制蒙古騎兵,一個衝鋒,就能攆得對方落荒而逃,根本不用這麼複雜。但大明立國幾十年來,優渥的生活條件,削弱了官兵的戰鬥力,已經難以在馬上對蒙古人取勝了。朱棣正是敏銳地察覺到這一點,才引入了槍炮、採用了複雜的戰術,以此重新建立起對蒙古騎兵的優勢。
但無論是槍炮還是複雜的戰術,都對士兵有極高的要求,無畏的膽魄和良好的執行力是必不可少的。說白了就是,他們必須在戰場上拿出平時訓練的大致水平來,一旦戰術執行不到位,就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用敵人來攻,便先自亂了陣腳。
朱棣自家人知自家事,大明朝再沒有徐達、藍玉這樣的大帥,能讓士兵臨陣不慌,甚至有超水平發揮,只有個張輔還可用,卻在交趾平叛,所以他不得不親自上陣,以皇帝之尊親冒矢石,來激發將士們的勇氣。
這招雖然冒險,但絕對管用!還有什麼比皇帝親自提刀砍人,更能激發將士鬥志?看到朱棣身先士卒衝上去,將軍們哪個敢畏縮不前?全都披掛上陣、提刀和瓦剌人拼命!士卒們更是血往上涌,連皇帝都不怕死,我們還有什麼好怕的?跟著這樣的老大,就是死了也值!
忽蘭忽失溫的大草原,已經變成了戾氣沖天的殺戮場,所有人都忘掉了生死,只知道機械地揮舞著兵刃,帶起紛飛的血雨,殘肢碎肉漫天飄灑,這時候人已經不是人,變成了嗜殺的野獸。即使掉下馬來依然酣戰不休,沒了兵刃,就抱住敵人,用牙咬、用腳踹!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