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頁
多爾袞這是擔心多鐸部不能及時回防,真會叫那北犯的淮賊逼近北京城。此時也是後悔,當初不應該讓阿濟格將北直、京畿、山西綠營兵盡數調走,否則大可將這些綠營抽來堵塞抵擋。
但另一方面多爾袞卻又慶幸自己讓阿濟格把綠營兵帶走是正確的決定,洪承疇、張存仁的塘報上說滄州、河間、霸州、順德、大名等地多有綠營兵叛亂,為淮賊張目攪亂地方,致使情報不明,調御不力。
所以要是那幾萬綠營兵還在京畿附近,未必不會像南邊那些綠營作亂。
這真是自相矛盾的心思。
寧完我、范文程等人這時卻不敢亂說話了,當初他們稱攝政王將大軍盡數外派,造成京畿腹心空虛,外強中乾,易使山東賊趁,如今事實證明他們的看法是對的,卻不敢就此再進言,均是怕會惹攝政王惱怒。
這些大學士,對漢人的經典太過了解。
淮軍高傑部北上後搞出的聲勢太大,兵分兩路,以馬騾為代步工具,所過之處,根本不攻占有駐軍把守的城鎮,只在城外鄉野燒搶,破壞,殘酷搜刮,手段比之滿洲人還要惡劣。
更有高傑部下李延宗部千餘人竟剃髮蓄辮,冒充清軍四處活動,詐開多處縣城,弄得人心惶惶,誰也不知是真辮子還是假辮子。
隨著淮軍的深入,各地民眾反清鬥爭也是風起雲湧,這中間除了淮軍對當地清軍統治的摧毀,更有以高進為首的北地鋤奸隊的鼓動。
幾乎是與高傑部北上同時動作,北地鋤奸隊於北直各處開展對清廷地方官員的刺殺,更是明目張胆的於城牆、道路必經之地張貼淮軍發布的九品漢奸令,民間兇悍之士,膽大之徒,土匪強盜、綠林好漢、俠義之士紛紛出沒,照榜令刺殺地方降清官員。
不到半個月,竟搞得不少州縣的清廷地方官主動割辮棄印潛逃。
這些棄官不做的地方官又進一步瓦解了清廷於北直的統治,更要命的是,正月十九日,盛京急報,有賊兵數萬自海上犯金州,揚言要盡起大清祖墳。
多爾袞這下真是火燒眉毛了。
第四百二十三章 攝政王是否有愧!
議政王大臣會議不開也得開。
禮親王代善都被驚動了。
雖然代善早在先帝崇德年間就退居幕後不再問事,但他擁有正紅、鑲紅二旗,又為大清國的建立與強大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勳,因此在世的太祖諸子中,代善資歷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碩託、瓦克達、阿達禮、羅洛渾、滿達海等一批封授王公貝勒爵位的兒孫,勢力其實是最強大的。
前年在盛京八旗王公大臣議立新君時,兩黃旗的主要大臣欲立豪格為帝,兩白旗則擁戴多爾袞,兩紅旗這邊卻是要擁代善,各旗之間是明爭暗鬥,劍拔弩張。
最後,擁立了年紀小的福臨為帝,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共同輔政。
在這個過程中,代善並沒有表現出對多爾袞的支持。而當其次子碩托勾結其侄兒阿達禮謀立多爾袞為帝,代善卻出面揭發兒孫陰謀,使得碩托、阿達禮伏誅,八旗都稱代善「大義滅親,比烈周公」。
只是此事卻讓多爾袞心中不滿,因此對代善這個哥哥極為排斥,代善年事又高,遂在家閒居。
禮親王府就是前明崇禎皇帝岳父周奎的私宅。
現在因多爾袞的決策失誤,先是造成太宗長子肅王豪格同恭順王孔有德戰死,後又使得山東淮賊趁北直京畿空虛大舉北上,直接威脅到北京城的安全,再是遼東被賊軍大舉入寇,大清接連遇挫,龍興之地更有被覆沒危險,代善哪裡還能在家呆得住,早早就坐了漢人的轎子進了宮。
議政王大臣會議地點在前明的乾清宮,這座宮殿去年曾被闖軍放火焚燒,但只燒了前殿幾處,現已修繕一新,成為皇帝朝會所在。
代善到時,乾清門前的廣場上已烏壓壓地站了一排又一排的文武官員,以滿班、漢班分別站立。
從玉階上看去,廣場上一頂頂紅彤彤的頂戴看著十分醒目,這其中有一大半都是那些前明降官,如大學士中就有一多半。
多爾袞臉色頗沉,正與他的七哥、多羅饒余郡王阿巴泰低聲說話。
阿巴泰對大清的功勞不比多爾袞低,可卻不得先帝太宗皇帝的喜歡。太宗在位18年,阿巴泰因各種過失受到的處罰不少於10次。
原因一方面是阿巴泰一生小錯不斷,性子太粗,總愛發牢騷;另一方面是他的額娘是太祖皇帝的側妃伊爾根覺羅氏,所以長期被排斥在最高權力核心以外,不過這反而成全了阿巴泰,太宗年間一次次骨肉相殘的爭鬥中,阿巴泰從來沒有波及到。
不過同二哥代善一樣,阿巴泰同樣被弟弟多爾袞排斥,沒有給予實權,爵位上也只是在去年入北京後將其晉封為郡王。
這次議政王大臣會議,身為多羅饒余郡王的阿巴泰肯定要出席。
太祖諸子中,除出征的阿濟格同多鐸外,尚健在的有代善、阿拜、阿巴泰、巴布海、賴慕布,只是巴布海、賴幕布這兩位太祖兒子卻沒有資格列會,因為他們功勞太低,且最高爵位不過輔國將軍。
阿拜則留守盛京。
大清以武立國,對軍功極其看重,沒有軍功的人,哪怕貴為太祖之子,同樣也不得胡亂冊封。
代善畢竟是長兄,多爾袞心中再是排斥,也不得不與阿巴泰一起去見代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