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頁
兵政府尚書陸之祺則認為這個十萬也不可能,整個河套地區的所有蒙古人加在一起不會超過四萬人。
根據是當年洪太率軍窮追林丹汗,收降其部六萬餘。後來林丹汗之子額哲率領餘部向洪太投降時,跟隨他的部眾只有一萬餘人。而河套地區在嘉靖年間俺答汗最鼎盛之時不過部眾十來萬。
所以,陸之祺給出四萬人的估計。
這四萬人只是河套地區蒙古人總數,單計能上馬作戰的蒙古人,可能幾千都不到,加之明朝、後金對蒙古的多次打擊,河套地區的蒙古人幾乎是窮的連鐵鍋都要幾家合用一口,故而在崇禎年間入關搶劫最是積極,但即便如此也不過是喝點滿洲人給的剩湯。畢竟,滿洲人防這些外藩蒙古比防漢人還要狠,不可能讓他們重新恢復武裝和實力。
順軍兵進河套的第一軍是以原先大順西路軍的兩萬餘精銳改編而成的主力,不管是軍提督高一功兼鎮帥的第九鎮,還是悍將藺養成的第十鎮,在得到充足武器裝備後都是能力戰滿洲的精銳。
高一功作為李自成的小舅子於順軍威望及資歷不用多說,藺養成也堪稱是大順朝尚健在的造反老前輩。
此人當年與老回回馬守應、革里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爭世王劉希堯皆為「亂世王者」,大名鼎鼎的革左五營便是這五人所部。
如今馬守應、賀一龍、劉希堯三人已死,賀錦戰死於西北甘州,五營便只剩藺養成一人,無論是造反年頭還是領軍經驗,都是大順不可多得的老將。
故由高一功與藺養成領軍入河套,陸四是一萬個放心。
然而河套地區地域太廣,蒙古部落太過分散,純步兵於此地作戰顯然不合適,第一軍當初建立時僅有戰馬千餘匹,牲畜四千餘頭,故為加強第一軍機動作戰能力,陸四又將途經河南從袁宗第兵團調來的三千餘匹戰馬,連同第二軍劉體純部留守的兩千多騎兵都調給了高一功,使第一軍的騎兵作戰能力極大增強。
高一功、藺養成率部自鎮靖堡出長城後,便在當地嚮導的指引下直奔被清廷封為郡王的塔什海部。
據細作探明,塔什海部就駐紮在離鎮靖堡北面不到兩百里的白城子,此地有一條名紅柳的大河,沿河兩岸土地肥沃,牧草茂盛,曾是當年俺答汗庭所在,前明一度曾屬泰寧衛。
白城子在宋代又被叫為夏州,党項人便是據此建立西夏基業,其西邊就是五胡時期的統萬城。
塔什海是林丹汗原先重用的左翼大總管,其與右翼大總管虎魯克寨桑的叛變直接導致林丹汗被逐出河套,遠奔青海並最終死在那裡,因此二人都得到了時後金酋長洪太的賞識,在金軍班師後洪太將河套地區交由此二人管轄。
高一功同藺養成商議後,認為他們攜帶的軍糧有限,進入河套之後須就食於當地,也就是必須通過對蒙古部落的打擊獲取牛羊來維持,因此首先必須打擊蒙古人的老巢,最終二人將打擊目標定在了白城子。
高一功也沒有分兵,而是採取直搗黃龍之勢。出長城後就在當地人帶領下直撲白城,沿途修建了兩處營寨,留守部分士兵駐守,一是便於同長城內的聯繫,二是卡扼關鍵節點,避免蒙古人逃竄。
此時的白城子方面卻對順軍出塞一無所知,因為白城子中的蒙古高層剛剛才知道滿洲覆沒的消息,而這個消息還是漠南蒙古的巴林部落派人告知才知道。
巴林方面意欲拉攏塔什海共同對抗蘇尼特部的騰機思兄弟,但年近六旬的塔什海卻不想同漠北為敵,因為不久前漠北三部之一的車臣汗碩壘派人送給他一份大禮,原因就是希望鄂爾多斯部不要相助漠南諸部。
科爾沁蘇尼特部的騰機思兄弟之所以背叛滿清,也是碩壘誘使結果,就在今年八月,為了讓騰機思兄弟打敗漠南諸部,碩壘直接派三萬兵馬助騰機思兄弟。
自知實力弱小的塔什海不想在漠北三汗同漠南諸部的戰爭中損失實力,便採取觀望之策,同時滿洲的覆滅也讓塔什海將十幾年不曾往南邊投來的目光重新落在了長城一線,這位滿洲冊封的郡王擔心長城內的漢人在打敗了滿洲人之後,會重新搞什麼收套,復套。
細作傳回的消息卻讓這位郡王變得輕鬆起來,原來那個消滅了滿洲人的漢人軍隊還面臨更多的敵人,而不管哪個敵人都遠比他鄂爾多斯部更為強大,尤其是那支漢人軍隊正在陝西境內同另一支強大的漢人軍隊作戰,所以他們根本不可能騰出手來派兵出塞。
然而年事已高,也無心爭戰的塔什海卻在睡夢中被驚醒了。
深夜的白城子外的草原上,突然傳來響亮的號角聲。
帳篷中的蒙古人驚恐疑惑的從帳中奔出,然後他們驚住了。
幽暗的大地蒼穹下,一條長長的火蛇正在向白城子快速游來。
第七百六十五章 不得不進
花馬池乃是寧夏三衛境內最大的鹽池,其產食鹽不僅固定銷往陝北和關中,還供應陝西行都司(現在的大順甘肅省)。
前明天順、正德年間,明朝曾用花馬池所產食鹽同塞外蒙古人換取矯健西夏馬,「花馬池」這個地名也是由此而來。
有明一代,對花馬池十分重視,先是於正統年間修城池護衛,後因所修城池地處塞外,孤懸難援方改建於長城內,並設副將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