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噢,這樣啊。」
福臨徹底明白了,繼而很是開心問母親:「那孩兒什麼時候能去中國當皇帝?」
「快了,快了。」
莊妃抱著的是兒子,腦中浮現出卻是小叔子多爾袞的身影,想到多爾袞的幾次夜入,曠了一個多月的身子沒來由的一暖。
她很快就會見到多爾袞了,再忍忍,再忍忍。
……
大順軍撤入山西以後,多爾袞下令阿濟格率部停止追擊,返回北京休整。
這段時間,多爾袞一直以為李自成會在太原坐鎮,然後從陝西等地火速調兵入晉,加強山西防務。然而讓多爾袞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李自成沒有留在太原坐鎮,反而同劉宗敏等大將率主力繼續西撤,像是準備直接渡過黃河回到西安。
這給了多爾袞攻占山西的信心,但在此之前他卻給吳三桂連發三道手諭,要求將潛藏軍中的崇禎太子送到京師。
吳三桂對此卻是猶豫不決,先後回信都說崇禎太子不在他軍中,乃是外界有人造謠,意離間吳三桂與滿洲關係。
事實上崇禎太子的確在吳三桂軍中,乃是由一個老太監帶著太子扮作百姓投奔過來的,吳三桂當時大吃一驚,不敢聲張命人偷偷藏在軍中。
只是這件事不知怎麼就被滿洲人知道了,搞得吳三桂現在也很矛盾,他雖已經降清並接受滿州平西王的冊封,然而軍中依舊打著「復君父之仇」旗號,並且與明朝不願降清的官員保持一定聯繫,這說明吳三桂現在對局面也看不透,或許說他也不認為滿洲能占中國,因此現在要是把崇禎太子交出,無疑就是斷了他的後路。
只是,多爾袞催逼甚急,吳三桂若還是不將崇禎太子交出,恐怕滿洲真的會懷疑他。
自山海關之戰後,吳三桂一直被多爾袞逼迫為前鋒追擊李自成主力,大小數戰雖斬殺了不少順軍,吳軍的損失同樣很大。一片石之戰,本就傷亡一萬餘,現在吳三桂軍中健卒已不到兩萬。要是滿洲人懷疑他調兵來攻,吳三桂是萬萬難以敵擋的,並且,吳三桂也不可能再投順。
所以,這件事真的是棘手。
不知道是交還是不交的吳三桂向其幕僚方光琛討教。
方光琛是原遼東經略方一藻的兒子,善奕、能詩、多游談,常常以管仲、諸葛亮自比。
當時在舅舅祖大壽部下為中軍的吳三桂主動拜於方一藻門下,與方光琛相識。方一藻去世後,方光琛便一直跟著吳三桂,幫助其襄贊決策,名為幕僚,實是軍師。
方光琛直接說道將太子送給滿州人,必定是被殺害的多,建議吳三桂最好是不要交。
吳三桂犯難道:「不交多爾袞必疑我,我們可打不過八旗。」
方光琛搖頭道:「長伯,李闖沒有殺害太子,連永王、定王,還有秦藩、晉藩全都沒有殺害,你又豈能連李闖都不如。況眼下明朝勢力猶大,難道你真要永遠侍清不成?」
「這……」
交也不是,不交也不是,吳三桂頭都大了,暗罵太子跑哪裡不會偏跑他這裡來。
「我看不如悄悄放了,命人送他往江南,這樣一來長伯名聲不損,二來萬一太子能夠至南都,將來……」
說到這,方光琛止住,他相信吳三桂能明白他指的是什麼。
「好,就依獻廷的辦,九王再催,咬死不知便是。」
吳三桂拿定主意,命人將太子偷偷送出軍營,密令護送之人一定要將太子送到江南。
幾千里外的山東南境,同樣圍繞送還是不送,一大幫人爭論了半天。
第二百九十五章 邢夫人
在分析高傑至山東南逃路線時,淮軍將領大致有兩個意見,一是認為高傑會沿運河南下,那麼只要在魚台這個運河必經之地設防,就一定能堵住高傑;
第二個意見是認為高傑部如果是從河南潛越而來,未必會深入運河一線南逃,而是可能走曹州南下徐州,因為這條路相對較近。
「兩條道都給他堵住,咱做事向來一個原則,那就是兩手都要硬,軟一個都不行。」
接到都督軍令後,由徐州出發渡過黃河的淮軍第一鎮立即由碭山縣北上進入山東曹州單縣。
單縣城中軍民兩萬餘人向淮軍投降,成為淮軍入山東之後占領的第一個縣城。
與此同時,奉命北尋高傑部的李棲鳳在金鄉縣的寨里集發現高傑軍蹤影,當時高傑部手下大將李成棟因為暴雨缺糧,便率手下騎兵圍剿當地的一支土寇。
土寇不支,被殺數十人,余皆四散,結果逃跑途中被李棲鳳率領的百人精騎發現。截住抓來兩土寇詢問得知有一支兵馬在寨里集,雖並不是如都督所言打順旗仍是明軍旗號,但李棲鳳依舊判定這支人馬就是南逃的高傑部。
李棲鳳一面派人向魚台急報,一面帶人趕往寨里集,因其部未打旗號,淮軍甲衣又都繳獲自明軍,故李成棟誤認為是徐州劉澤清部,忙遣人來接觸。
李棲鳳將錯就錯帶兵至李成棟部,爾後直稱乃是甘肅鎮總兵,問李成棟部是何人兵馬,從何而來,去往何方。
李成棟不疑,盡皆相告。
李棲鳳故作驚喜道:「原是翻山鷂的兵,久仰的很!」後詢問胡茂楨下落,稱與胡茂楨乃是故友,當年曾一起同闖賊戰過兩場。
李成棟更是不疑,趕緊讓人去告訴帶兵在附近找糧的胡茂楨,這邊同其養子李元胤好生招棟李棲鳳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