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頁
淮軍方面,大順山東招撫使胡尚友於五月初七先招撫金鄉知縣賈公讓,仍授賈為金鄉縣令。
胡於金鄉停留兩日,先後招撫縣境土寇三股,得寇眾兩千餘。喜不自勝的胡大使即以這兩千寇眾為大使親兵,定名「雄威營」。
初十,胡尚友以雄威營往濟寧州城,沿途大張旗鼓,稱「大順淮揚節度使簡選虎賁十萬北上,牌仰山東等處速速投降。」
此後,又有淮軍將領曹元、詹世勛領兩千騎兵歸胡尚友調遣,聲勢更眾,先後又有濟寧境內土寇塔山李文盛、宋二煙、高平山楊氏兄弟率眾來歸,點檢所部竟多達三萬餘人。
濟寧州城內仍為明朝官吏所據,聞南方有大順精兵北來,又有降牌四發,該州知州溫友故果斷開出城出降。
過兩日,附近地方收到大順降牌的土寇紛紛派人來濟寧城同胡大使接洽,其中嘉祥滿家洞有宮文彩稱擎天王,擁賊兩萬多。傅家樓等地還有馬應試(大順授掌旅),閆清宇二人領導土寇,人數不下數萬。
只不過這些土寇人數雖多,動輒上萬,但實際能戰者不過幾百,其餘多是附近百姓搖旗吶喊以壯聲勢。
成功招撫濟寧州城後,胡尚友一心建立地方政權,仍委原濟寧明朝官吏為大順官,且各加一級,如那知州溫友故升知府,此舉令濟寧明朝官吏雀躍。
只是隨著給出的委任狀越來越多,前來濟寧歸附的土寇也是越來越多,濟寧城中的糧食卻有點吃不消了。
為了緩解糧荒,胡尚友命溫友故張榜公示,於州境征糧,結果榜示不到半天,前番來降土寇竟散去一半還多。
胡尚友大吃一驚,不知何故,問了溫知府才知原來土寇皆知大順朝廷三年免徵這才蜂湧來投。結果一看仍要征糧,哪怕十征一成,他們也覺這順軍說話不算數,故而便散了。
不得已,胡尚友趕緊派人快馬向都督請示,稱「今則無百姓,無官,無兵,而總因無餉。」
也就是說山東境內現在根本沒有百姓,因為百姓多不種地,全跟土寇混在一起以搶掠為生。
無官,則是很多地方原明朝委任的官員都跑掉了,接管地方權力的是鄉紳。
無兵,則是指他胡大使無餉可供,招來官兵也出營與土寇混做一起去了。
「給他專斷權力,怎的什麼事都來問我?沒糧沒餉他自個想辦法啊。」
收到胡尚友「告急」時,陸四已率大軍行至距離濟寧不到百里的師家莊。可牢騷歸牢騷,山東的實際情況還是要給出解決辦法。
第三百零九章 劫孔救淮
同胡尚友奏報差不多的是,清山東巡撫方大猷也向清廷同樣稱「山東無百姓,也無一賊。」
原因就是百姓是賊,賊是百姓,賊民根本不分。
這就是山東現在的實際情況,除極少數地區,省內大多地方的農業生產完全停頓。
造成這一局面的除了去年入寇的阿巴泰部,也有今年剛在徐州被剿滅的劉澤清部,同時大順軍自河南進入山東西部引發了山東境內百姓自發抗明,從而形成各式土寇。土寇多,百姓就少,這莊稼自然少人種。
想要有統治,首先要有官,有官前提是要有民,有民的前提自然是無賊。
任何一個人面對這種局面,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解賊於民」,使民安定生產,局面自然就能恢復。
然而,李自成三年不納糧的瞎吹牛逼給山東局面又打上一個死結。
濟寧發生的聚散事件就是這個死結的具體表現。
既然百姓和土寇都知道大順免徵三年錢糧,那淮軍想要爭取他們,肯定就不能開徵錢糧,哪怕一成都不能。
你要征可以,百姓可以選擇用腳投票。
不征,是百姓;
征了,就是土寇。
孔孟之地,民風也彪悍。
如此就造成一種困局,那就是陸四原先設想的錢糧問題是後方通過運河運輸一部分,另一部分在山東就地籌措。
現在因為山東百姓根本不納糧,官府一叫納糧立馬就四散繼續土寇生涯,地方如何穩定?生產如何恢復?淮軍進入山東的兵馬吃喝又從哪來?沒吃沒喝,又怎麼能在山東抵禦滿洲?
問題很現實,也很實際。
打天大的仗,打神仙的仗,都得他娘的先讓自家士卒吃飽喝足才行。
就淮軍這類似陸四前世地主民團性質的兵馬,沒吃沒喝,陸四給他們跳不穿衣服的舞蹈也沒輒。
成軍不過七月,滾雪球滾到七八萬人,把這幾萬人聚在淮軍大旗下敢北上,敢打,已是難得,再強求這幾萬人餓著肚子繼續和滿洲人干就說不過去了。
「說說看,怎麼個解決法?」
通常自家想不到合適辦法時,陸四就喜歡開大鍋飯,就是集思廣議,大傢伙一起想辦法。
眾將沒一個吱聲。
「世子先說說嘛。」
陸四點了朱紹烱的名,這位周王府世子被他強行帶在身邊,而其兄弟及妹妹則被送去了徐州。
對朱紹烱,陸四這個淮軍大都督也是相當照顧,名義上叫他隨軍參贊,實際就是好吃好喝的供著,時不時叫來喝杯酒,搞得這位周王世子是他大舅哥似的。
「啊?」
朱紹烱一臉茫然,跟著淮軍北上三天了,這位世子還是稀里糊塗著,一問三不知,又哪裡曉得怎麼解決山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