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57頁

    「太后,不要怪奴才,奴才也是,也是沒法子……」

    蘇修的刀舉了起來,緊閉著雙眼,他這輩子都沒想過有朝一日他的刀竟會砍向他的主子,砍向大清的太后!

    然而,這一刀並沒有對著太后的身子落下,而是手腕如電擊一般突然無力,長刀「咣」的一聲掉落在石板之上。

    接著,蘇修的身子搖了一搖,然後一道血箭「噗嗤」一聲噴向半空,濺了聖母太后一臉,也濺了蘇麻一身。

    倒下去那刻,蘇修看到了一個右手緊握匕首,左手卻握著一把梳子,整個人都在顫抖,臉色比驚懼的太后還要白的一個男人。

    是那個小太監,那個給聖母太后梳頭的小太監——那個根本算不得男人的男人。

    「小楊子,你,好……很好……」

    死裡逃生的布木布泰定定看著每天都要替她梳頭的小太監,她沒想到這個奴才竟然會這麼忠心,這麼有膽量,一時心中滿是對這個小太監的感激。

    「狗奴才,你幹什麼!」

    哲哲驚住了,難以置信的望著那個手中握有匕首的小太監。

    楊植也是第一次殺人,地上那具還在抖動的侍衛身體讓他渾身起了雞皮疙瘩,心底也是冰涼。  

    直到耳畔傳來的國主福晉怒吼聲才讓楊植清醒過來,但他沒有理會跪在地上怒視他的國主福晉,而是回身看向仍在顫抖的主子,腰微微躬了下去,有些羞愧輕聲說道:「太后,闖王托我給你帶句話,他會善待你母子的。」

    第六百六十一章 陸親開道,閒人勿近

    揚州,沈家大宅。

    前明崇禎十六年淮軍攻打揚州時,宅主沈於泰攜家小南逃江南,此後沈家大宅便為淮軍大都督陸文宗暫居之所。

    陸四率揚州淮軍北上之時,曾命揚州府尹鄭元勛派人過江找那「逃難」的沈於泰,一是允其可以攜家小重回揚州仍安本宅,二是揚州方面作價收購沈家這座老宅。

    沈於泰沒多想就選擇後者,因為占他老宅的可是淮賊,他哪敢把家小再往虎口送。

    按市值,沈家這座老宅雖說不是揚州最好的園林,但其位於東關繁華之所,該地段屬於揚州寸土寸金地區,因此真賣的話怎麼也得上萬兩。前些年揚州郊區有一座園子出售,當時成交價就高達四萬餘兩。

    一座宅子趕得上一個縣的賦稅,這事擱其它地方想都不敢想,可擱揚州這裡卻是再正常不過。

    因為,這地方鹽商多,絲商多、糧商也多。  

    尤其是鹽商,不敢說個個是富可敵國,但富可敵縣卻都是能稱為鹽商的基本要求。

    最終,在鄭元勛的爭取下,沈於泰將其家一百多年的老宅作價六千兩賣給了淮軍。

    當時負責跟沈家簽訂契約的就是陸四的堂兄陸文亮。

    交易成功之後,沈家大宅便徹底成了陸家大宅。

    陸四得知那座大宅只用六千兩便完全歸陸家所有後,當場就搖了搖頭,知道這是人家宅子原主人害怕自己這才低價賤賣,不過也沒有故作高風亮節讓他大哥陸文亮再補那沈家人多少錢,只傳話過去,將來大軍渡江後對那沈家人稍稍照顧,如此以補人家賤賣之情。

    有了屬於陸家的大宅子,從鹽城遷至揚州的陸家近親便都在此宅居住。包括陸四的大伯陸有才一家,二伯陸有富一家,以及陸四親爹陸有文。

    所謂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陸四奮鬥這麼多年給陸家弄來一座大宅,那肯定是要讓他爹、大伯、二伯他們好生享個晚年的。

    揚州這地方也著實是好,至少在當下,揚州的經濟水平是全國屈指可數的,更不用說北邊還有個直轄市性質的淮安。

    作為「老根據地」的淮揚,經三年經營,如今僅帳面上的人口、賦稅便占了大順政府的三分之一,相比殘破往往百里無一人煙的北方地區,簡直就是天堂。  

    陸四對淮揚也十分重視,兵力部署上淮揚名義上只有通泰的第三鎮,揚州的第四鎮,但實際上卻多達四鎮兵馬。

    通泰程沈集團除建制第三鎮外,又有新編一鎮,另外還有水師一部,總兵力近三萬人,承擔著自通州至揚州的長江防禦任務。

    揚州陸文亮、蔣魁原編第四鎮之外,又有兩個獨立旅編,一旅位於寶應,一旅位於儀真,總兵力近兩萬人。

    南京方面因為政治因素不可能渡江「北伐」,故對淮揚地區能夠直接構成威脅的是「半獨立」性質的明軍淮西集團。不過淮西明軍兵馬不過三萬餘人,其北側又受徐州、山東、河南淮軍威脅,根本不可能有膽量進攻淮軍「老巢」。

    另外,陸四倚為「劉伯溫」的現宮內廳提督太監高歧鳳又策反了鳳陽監軍太監盧九德,所以哪怕鳳陽總督馬士英頭腦發熱想給淮軍來個「雷霆掃穴」,其也難以指揮得動盧九德提調的黃得功、朱紀二部。

    早前劉良佐部倒是進犯過徐州,但被時任淮揚徐節度使陸廣遠領軍擊敗,此役之後綽號「花馬劉」的劉良佐更是不敢打淮軍主意。

    軍事力量保證地區安全,地區安全肯定保證地區民生及商業。

    陸四雖一直領軍在外,但淮揚地區在淮揚通會劉暴、揚州府尹鄭元勛、淮安府尹鄭標等人的治理下,可謂如朝升之日,欣欣向上。

    也正是因為淮揚地區的穩定和富庶,因此在淮軍攻占北京後,原河工出身的將領如夏大軍、左潘安對殘破的北方地區便十分看不上,認為除了北京城和紫禁城有些氣派外,北方現在是一無是處,故而二帥建議大順可以遷都到淮安。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5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