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41頁

    小淮海戰役的既定目標完成,淮軍通過這一戰役極大提高官兵戰鬥力,也直接打擊了滿清侵略集團。

    因為,帳面上滿清失去了三萬綠營兵,以及指揮這三萬人馬的若干優秀綠營將領。

    這不是直接打擊滿清又是什麼?

    只是,這是理想狀態下最樂觀的說法。

    實際上,形勢並不樂觀。

    陸四面臨著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投降的明軍太多。

    除了張國柱、張士儀、虞紹勛三部近萬人馬「光榮」起義外,又有黃中色、毛得林、耿神功等部戰場反正,再加上馬化豹、王遵坦部的降兵俘虜,淮軍大概接收了兩萬七千餘明軍,而自家抵達徐州城下的才兩萬人。

    接收比自身兵員還要多的降軍,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事就是讓徐州城下的淮軍人數增加到了五萬人,再加上東進海州的左潘安部,淮軍北進集團一下擁有六萬人馬,成為徐州及山東、河南地區實力最強大的軍隊。

    要知道幾個月後,多鐸從北京開拔時兵馬不過三萬出頭。

    明朝這邊,臨淮地區的劉良佐部大概兩萬多人;

    

    淮西黃得功部這會不超過萬人,因為黃部主力是騎兵。在成為四鎮之後黃得功才開始擴軍到三萬,結果手下八總兵除大舅哥外全部叛變降清,白白便宜了多鐸。

    正在從陝西拼命向山東化裝潛逃的高傑部這會大概也就一萬人,甚至可能只有幾千人。同黃得功一樣,高傑部的擴編也是因為南明給予大量錢糧供應之後。

    順軍這邊,徐州城裡的董學禮在守徐州這段時間損失很大,眼下可能只有一萬多人。河南副使呂弼周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兩家合起來不會超過三萬人。

    其餘就是以千為計量單位的明、順雜軍和地方土賊,這些雜兵大概也有幾萬,清軍南下時九成都在地主士紳和前明官僚的帶領下降清。

    僅目前淮軍實力而言,陸四如果向明朝南方政權臣服,他必然就是江北四鎮的首鎮,也是最強悍的一鎮。

    大順封侯,南明除了授國公,沒有其它選擇。

    這就是兵馬翻倍帶來巨大威望的好處。

    壞處在於大量劉部降軍的加入會讓淮軍的體系再次紊亂,並且也將給淮軍的後勤帶來極大壓力。

    軍餉這一塊劉澤清的幾百萬兩金銀幾乎都落入陸四之手,可以保障淮軍大半年所需。  

    糧食這一塊卻沒什麼繳獲,因為劉澤清是靠打糧來維持他的大軍,而不是同淮軍一樣從根據之地輸送而來。

    淮軍肯定不可能跟明軍一樣打糧搶百姓的,那麼就要保證有足夠的糧食來養活這三萬降軍,有吃的人家才肯賣命,沒吃的鬼睬你,然而淮軍現有的糧食產地就是淮安和揚州兩府。

    以兩府之地或者說半個江蘇來養北邊六萬大軍和南邊的兩萬兵馬,無疑是相當吃力的一件事。

    這也是為什麼陸四念念不忘想擁立福王的原因,他沒糧,江南有糧!

    不能保證糧餉,就不能保證降軍的忠誠,沒有足夠利益也無法驅動這幫降兵提著腦袋跟辮子干。

    但首先是得先「消化」這些降軍,使之快速融入淮軍之中,不然大勝之後就是大混亂。

    如果這個混亂持態持續到幾個月後的清軍南下,到時這幫降軍還會不會剃髮,就是個說不準的事了。

    所以,怎麼讓這幫降軍死心塌地跟自己走,就成了陸四必須馬上解決的事,一刻都不能耽擱。

    淮軍北上之時,陸四對劉澤清部的態度是能坑殺的就坑殺,不能坑殺的也要坑殺。

    因為,劉澤清部的軍紀太壞,是四鎮之中軍紀最爛的兵馬。  

    他實在不想要這些爛透了的兵,哪怕他們成為清軍之後很能打。

    這才有了呂梁山、祁家廟的兩次殺俘。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這也是有道理的。

    但隨著淮軍深入徐州腹地,北方山海關之役打響,陸四仔細想了想,覺得不能這樣簡單粗暴。

    如果對劉澤清部秉持「一個不留」原則,淮軍遇到的抵抗就會增多,且激烈程度會不斷加大,最終自身傷亡也會隨之加大,實在是件不划算的事。

    沒有哪個傻子在知道投降之後也會被殺,還傻乎乎的舉雙手喊著我降了的。

    不納降劉澤清部肯定會影響到淮軍對其他兵馬的招降,有殺降的惡名在,誰敢跟淮軍打交道。

    再者,這些明軍現在沒有降清,他們中有很多人在日後參加了「三藩之亂」反清,如張國柱。

    這說明在這些明軍將領眼中,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他們是敢和辮子兵拼個你死我活,而不是一定要在腦後留根小辮子當漢奸的。

    如此,又何必將他們趕盡殺絕。

    搞不好,本來沒有降清當漢奸念頭的這幫人反而會被淮軍逼得去降清。  

    弄巧成拙也不是不可能。

    整編,成了陸四的當務之急。

    讓人將劉澤清的屍首拖去掩埋後,陸四就讓孫武進去接收清點劉澤清的家當。

    那幾百萬兩金銀可是他陸四北上和愛新覺羅爭鋒的底氣,絕對不能有失。

    城中的董學禮在確認劉澤清部已經不復存在後,激動的趕緊讓大順委任的徐州防禦使、原明朝進士武愫出城盛情邀請淮陰侯入城。

    是淮陰侯入城,而不是淮陰侯部入城。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4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