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66頁

    梁啟隆於大順兵敗後下落不明;周士奇在清軍進攻榆林時逃走。

    陳之龍降清後被延安總兵李元胤擒獲斬殺;周伯達降清現被大西軍俘獲。

    韓文銓於清軍葉臣部進攻太原之役殉國陣亡;馬重禧山海關之戰後隨李自成撤入山西陣亡。

    宋權降清,現在又向北京請求歸順,目前已經啟程前來北京;呂弼周堅持抗清,現仍為河南節度使。

    黎玉田前明遼東巡撫,但沒有同吳三桂一起降清而是選擇降順,同李自成冊的懷仁伯馬科一起入川,不過知道李自成兵敗後黎玉田便跑回老家之後降清,現同被順軍抓獲的眾多降官一起被關押在通州。

    嵇元下落不明,王則堯被清軍殺害。

    因此,十節度如今只餘一個呂弼周。

    要是算上陸四這個從前的淮揚節度使,那大順的十一節度如今便剩兩人。

    陸四要裁撤節度使一職,恢復巡撫之設,而巡撫乃集地方軍政為一體的要員,肯定不可能如同中央政府官員一樣任用那些陸四並不熟悉的官員。

    顧君恩也知中央與地方不同,所以也沒有擅自擬定一份各省巡撫人選名單,這一塊要陸四自己來定。  

    現大順實際占據南直隸的淮揚徐三州、山東全境、河南大半、陝西大半、北直隸全境、山西大半、如果算上瀋陽和遼陽仍被清軍餘部占據的遼東,那大概就是七省之地。

    七省巡撫由哪些人出任,陸四卻是早就定下的。

    第六百六十八章 你們說說,我爹怎麼安排?

    省域規劃上,陸四決意廢明朝的南直隸,將江北的淮安、揚州、徐州三府之地建為江北省,省治淮安,並將揚州所轄的通州、泰州從揚州剝離,設通州府。

    揚州知府仍為鄭元勛,淮安知府為鄭標,徐州知府為武愫,新設通州知府由前明山陽知縣,現任揚州江都縣令的魯吉英擔任。

    四府之地淮安、揚州、通州都是人口財富之地,徐州雖然殘破但卻是聯接數省要地,因此知府人選陸四肯定要親自任命。

    實際上就大順現在的情況,如揚州知府、淮安知府不見得比一省巡撫差。便說河南巡撫,省內不過百多萬人口,而揚州一地就有幾百萬。

    四個知府人選陸四親自拍定,江北布政使,按察使及江北省級機構的大小官吏人選則由吏部負責任命,陸四這邊不做干涉。

    遼東如今人口稀少,不可能如同陸四前世那般設立三省管治,因此只能建遼東省,省治擬設在瀋陽,也就是仍被清軍占據的盛京。  

    為方便對遼東的管理,前明時的衛所制全面廢除,滿清的城守制也予以廢除,設瀋陽、遼陽、錦州、金州、定遼五府,只待解決瀋陽、遼陽之殘敵便行省治,屆時由吏部往遼東選官任用。

    現被關押在通州的降官很多,不怕沒人用。

    同李自成時一樣,北直隸也將不設,改設河北省。

    如此,就是江北、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陝西、遼東七省,並一順天府。

    雖然順天府的重要性還在七省之上,但順天府陸四是委的降官方大猷,目前沒有調整的必要。

    一來順天府為天子腳下,這個順天府的權力會被中央極大的壓制,並且同其它省的巡撫不同,順天府是沒有調兵權的,故是否任命嫡系擔任這個順天府的必要性不大。

    二來,北方殘破,當前順天府的主要任務就是恢復民生,安置漢奴及收攏流民,解決連年兵亂造成的農業大破敗和商業大蕭條,這種事情肯定也不能由武將來做。

    現在看來,方大猷這個替滿清招撫安民立下極大功勞的前清山東巡撫,倒還真是個合適的順天知府人選。

    江北省治陸四老家,淮揚地區又是大順人口最多,財富最多的地盤,巡撫肯定要由陸四的嫡系來擔任。  

    幾乎想也沒想,陸四便將江北巡撫一職授予了其堂兄陸文亮,現任淮揚通會劉暴則調京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負責大順「紀檢」部門。

    山東省是陸四起事後占領的第二個地盤,兩年多經營下來,省內人口已近兩百萬眾,雖然這個數字不到前明山東鼎盛時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卻是大順如今人口僅次於江北的大省。

    原山東通會陳不平現調任刑政府尚書,其所空缺的巡撫一職陸四考慮之後,決定讓那位前明甘肅總兵,後來隨陸四北上多出謀劃策的行營參議李棲鳳來做。

    由於河南同淮揚已被順軍控制,山東不再是戰區,軍事重要性降低,以後順軍主力也不會再駐紮山東,所以山東倒成了太平省。

    河南原節度使是呂弼周,陸四對這位呂節度印象很好,因此決意調呂弼周進京到樞密院任職,其留下的河南巡撫空缺由正指揮黨守素、張國柱等抵禦南下清軍的袁宗第擔任。

    袁宗第雖是老順軍將領,也是李自成的大將,但卻是最早接受陸四指揮的順軍將領,出於對原李自成系順軍的安撫,陸四必然要讓老順軍中人出任至少一位巡撫,那麼最早臣服的袁宗第顯然最合適。

    陝西巡撫一職,陸四擬任命第五鎮的張國柱擔任,這樣陝西就有了兩位忠於陸四的督撫。

    原順軍和淮軍陸四也將進行一次大整編,該裁的裁,該合併的合併,屆時順軍和淮軍的將領也會進行對調,如順軍將領指揮淮軍,淮軍將領指揮順軍,如此使順淮聯軍在不斷的磨合下徹底成為新順軍,從而避免軍中派系林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6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