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頁
三天後,望著面前這位並無交往的前山東巡撫,耿仲明甚是奇怪,不知對方來他軍中做何事。
「耿王爺大難臨頭可知?」
方大猷的開場白太過直白,也太過俗套,不過也合乎事實,耿仲明的確要大難臨頭。
因為就在昨天,攝政王多爾袞突遣人來問逃人事。
耿仲明不敢隱瞞,便說馬上稽查私自藏匿逃人的隨征將士,待核實逃人人數後再行上報,請攝政王降罪處置。
此時耿部將士人人都自危的很,擔心攝政王那裡不肯輕饒他們。
所以,方大猷的開場白雖未明言什麼,但還真就戳中耿仲明同部下心思。
「方今天下大勢,其實在順不在清。」
方大猷好像吃了熊心豹子膽,竟然直言不諱起來,把個耿仲明聽得眼皮都跳了一下。
「老夫此來,為耿王爺帶來三職,卻不知王爺願為何職?」方大猷說話間竟是不客氣的一屁股坐下了。
帳中沉默許久後,傳來耿仲明的聲音:「不知方大人所說三職為何?」
「總兵、郡王、親王。」方大猷旁若無人。
「這?……」
耿仲明同一干部下都是不解。
方大猷也不繞圈子,直言耿部若按兵不動,大順滅清之後耿仲明可為總兵。
若據良鄉封堵多爾袞大軍,使其南北皆無路走,則多爾袞覆亡之後,耿仲明可為大順郡王。
「不過在老夫看來,富貴險中求,天大的機會擺在面前,王爺當千層高樓再進一步,直接揮師攻破北京,為大順親王!」
方大猷眼神透出的表情比耿仲明還激動,他只恨自家沒兵,要不然這好事能輪到你個礦徒!
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爺為親王,我等為公侯
夜深人靜。
懷順王耿仲明的軍帳中卻是燈火通明。
前山東巡撫方大猷的到訪讓耿仲明及其部下連覺都睡不安穩了。
面對大順監國闖王開出的「三職」誘惑以及懷順藩實際處境,不說懷順藩下諸漢軍將領心思各異,便是懷順王耿仲明也有反念。
耿仲明先是問其子耿繼茂的意見,耿繼茂思量之後認為既然保定已被大順軍奪取,多爾袞此次親征已變得危險重重,如今順軍更是東西並進,且京畿腹心之地又有順軍高傑如毒蛇般肆虐,誠如方大猷所言,爾今局面在順不在清,故懷順藩反正以為將來未必不是明智之選。
「是否反正關係全軍將士及家眷性命,我雖為藩主,但於此事決不能一意定奪,當問諸將。」
耿仲明命召藩下副將以上將領,準備就此大事問詢諸將。
表面上耿仲明是想聽取藩下將領意見,以眾人多數意見為準,以免將來事敗為諸將所怨,實際卻是想統一諸將意見。
方大猷所言已然動搖耿仲明為清廷繼續效力的心思,如今多爾袞率清軍主力南下保定,北京空虛,懷順藩下攜有大量火炮,又有順軍高傑部助戰,真要斷絕多爾袞歸路,絕非難事。
而且,內心深處,耿仲明對於降清也是一直不情願的,因此對於拉他下水當漢奸的孔有德也一直是心懷怨恨。
當年登萊兵亂之後,明軍大舉進剿,孔有德同耿仲明等棄了登州城逃到海上。
然而就在海上,對於降明還是投金,孔有德卻同耿仲明產生了分歧。
孔有德意投後金,並說服尚可喜同他一起。
然而耿仲明卻不肯降金,因為其早年就在後金軍中為千總,後見奴爾哈赤大殺遼民,義憤之下率帶數千遼民投奔皮島追隨總兵毛文龍。
所以同孔有德、尚可喜不同,耿仲明實際是後金的叛將,如今再要隨孔、尚降金,肯定不願意。
為此,耿仲明暗中遣人致書皮島總兵黃龍,欲以率部收復被後金占領復、金等州自贖,以求重為明朝接納。
然而黃龍卻恨耿仲明隨孔有德大鬧山東,不肯給耿仲明自贖機會,百般壓力之下耿仲明這才被迫隨孔有德投降後金。
其後耿仲明雖沒有被後金追究當年叛變之罪,但在後金軍中卻也一直被監視著,每次隨征清廷都讓孔有德監視耿仲明,根本不給耿仲明單獨征戰的機會,氣得耿仲明侵奪孔有德部眾,以示心中不滿。
再加上對被清軍擄到關外的漢民極度同情,耿仲明這個懷順王更是不被清廷信任,只不過清太宗皇太極肚量極大,能容耿仲明,以此彰顯清廷對明朝降將的氣度,否則恐耿仲明早被殺害。
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滿清當家做主的是攝政王多爾袞,自家藏匿逃人的事又被告發,耿仲明當然擔心多爾袞會對他不利。
眼前局面對滿清明顯不利,不為自己想也要為兒孫想的耿仲明,當然要尋一個退路。
但這條退路,耿仲明必須要部下將領達成一致才好,否則若有人不願舉旗反清,內訌就在眼前。
半個時辰後,懷順藩下諸將都聚在此帳中,陳紹宗、徐得功、白顯忠、曾養性、徐文耀等藩下主要將領半數出身遼東礦徒,半數出身前明東江舊鎮,其中白顯忠還是前明登萊巡撫孫元化的愛將。
耿仲明讓幕僚徐文煥將白日之事說於諸將聽,諸將聽後卻是出奇的達成一致,認為當反清歸順,不能重蹈恭順藩的前車之鑑。
「多爾袞昨日遣人問詢王爺逃人之事,王爺實說不實說,多爾袞也都疑王爺,縱使現在迫於局面不敢拿王爺如何,將來也定會追究王爺藏匿逃人之事。王爺都不能自保,況我等?於其坐以待斃,不如反戈一擊,殺了多爾袞,為我六千將士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