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頁
這種情況不是不可能,以左良玉那軍閥習性未必干不出來,甚至這位左大帥還能向南京宣稱是他將清軍趕回北方的,更說不定還會以供糧為條件向阿濟格索取李自成的屍首,對外宣稱是他左大帥擒斬了禍害大明十幾年,逼死先帝的闖賊。
那可真是滔天大功啊!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陸四不敢將弄死阿濟格的希望放在南明同左良玉身上,他讓孟喬芳將陝西的情況同顧君恩簡單說下。
在孟喬芳的招降及李元胤、白鳴鶴的征討下,西安、鳳翔二府是完全被順軍占據,延安同慶陽二府占了一半,其餘各府不是在明軍手中,就是在清軍綠營手中,另外在甘肅、寧夏還有順軍餘部在活動。漢中則被賀珍等人控制。
「都督意對唐通、白廣恩、姜瓖等降將以安撫手段,暫不入延綏、寧夏、固原、蘭州等地,從而可以讓這幫降將能夠暫時觀望,也就是都督所說的中立……」
孟喬芳說他已經給這幫降將去信,但姜瓖、唐通等人都沒有回信,只有白廣恩覆信。
白廣恩的回信陸四也看過,信中並沒有說要反正來歸,只是詢問河南戰局情況。
孟喬芳認為那幫綠營降將多半都有反正之意,只是也不清楚眼下中原戰事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滿洲人是不是真的不能成事,因而都在觀望,同時也害怕李自成會跟他們算帳,所以這才一個個猶豫不決。
「心亭可再給這幫人去信,告訴他們陛下已死,但我大順卻未亡,」
說到這,陸四又擺了擺手,「再對他們說,先入山西者為王。」
顧君恩一聽先入山西者為王,心道豈不是太便宜那幫降將了。比如姜瓖本就鎮守大同,這要是真的帶兵回了大同,難不成還真封他個王不成。
「不便宜。」
陸四笑了笑,「這幫人既然都在看,那總要有個帶頭的吧。」
降將抱團也從眾,有一人「鋌而走險」,其他人恐怕就得蠢蠢欲動了。
「賀珍現在舉棋不定,黨孟安、郭登、武大定等人唯賀珍馬首是瞻,賀珍不來歸,他們也不敢來歸。」
孟喬芳給賀珍去了兩封信,賀珍也給西安回了兩封信,信中說辭都是模稜兩可,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賀珍對於大順重新光復西安是高興的。
「賀珍是擔心大順會追究他叛降之罪,這才遲遲不肯反正?」
顧君恩見過賀珍幾面,對這個原先的明將有些了解。賀珍那邊除了害怕李自成追究他降清之罪外,可能也害怕李過、高一功跟他算前番偷襲的帳。
孟喬芳皺眉道:「賀珍不肯歸順,亳侯他們就沒法從漢中過來。」
「要給賀珍吃一顆定心丸啊,這件事不能再拖了,實在不行我親自去漢中一趟。」
陸四這個決定有些冒險,萬一賀珍翻臉扣了他,或殺了他怎麼辦?
孟喬芳同顧君恩都道不可。
「就算都督親自過去,以何身份讓賀珍放心?」顧君恩提出一個現實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現在順淮聯軍誰也繞不過的問題。
「陛下生前未立太子,又無遺詔,為大順數十萬將士計,臣請侯爺代為監國!」
第四百八十一章 封王
請淮侯監國,是顧君恩早在尚可喜那裡知道李自成被害就有的念頭,因為不如此做,大順便是群龍無首,淮侯也無法理制轄諸軍,從而整合順軍力量對付清軍。一旦荊襄清軍及時北返,於順也好,於淮也好,都是災難。
直接勸進稱帝,顧君恩是不為的,這是下策。
稱了帝,是順帝還是淮帝?
不過問題在於不管是稱帝還是監國,帝之子侄兄弟皆可,卻無女婿監國繼位的道理。
哪怕當年柴榮以郭威夫人內侄登基,其也是改姓為郭的。
讓淮侯現在改姓,未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孟喬芳也提出這個疑慮,早在西安歸降時,這位陝西總督就對「名份」問題比較重視,並一直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畢竟,當時李自成這位皇帝尚在,也因李自成才是大順皇帝,賀珍他們才遲遲不敢安心率部來歸。
「倫序不夠。」
孟喬芳搖了搖頭,這事當真棘手。
「事緩從恆,事急從權;事緩則圓,事急則亂。」
顧君恩卻認為不必在意倫序,眼下能夠繼承李自成帝位的弟弟李自敬同侄子李過皆在西路軍,而在高皇后身邊的義侯張鼐乃是義子,比淮侯這個女婿更無繼承資格。
「都督有光復西安之功,又為陛下女婿,更擁強兵十萬,且奉迎皇后,當此國難當頭,人心驚惶之時,都督不監國,何人能監國?……都督也不必自謙,綿侯他們是支持都督的。」
讓陸四沒有想到的是,顧君恩竟然與綿侯袁宗第、右武毅將軍田虎討論過監國之事,在其利害陳述下,袁宗第同田虎對淮侯這位駙馬監國並沒有異議。
這二位對當下局面也是看得最透,知道如果不能讓大順將士重新團結在一有力人選麾下,大順必會隨著陛下身死而滅亡。
於山東斬首上萬滿洲,據有魯地、淮揚,又光復西安的駙馬爺無論是功績還是實力,都當為順軍諸將之首。
亂世之中,唯有強人才能領導群雄。
雖然淮侯這位駙馬監國可能會讓大順的江山姓陸,但總比大順就此亡了要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