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67頁

    「虎山,附近一條船都沒有,怎麼辦?」

    帶人找了兩三里地都沒有發現船隻的副總兵翁之琪焦慮的帶人回來稟報,他也是黃得功的大舅子,其妹翁氏正是黃得功的夫人,也是唯一的妻子。

    「賊人顯是料到我淮西兵馬必來援救淮安,故而這才實焦土之策,以阻我靠近淮安城。」

    黃得功輕嘆一聲,他的騎兵再是兇猛擅戰,也無法在沒有船的情況下渡過運河。

    當下只能叫翁之琪派人再沿運河往南北搜尋,哪怕是十里,百里,也要找到船。

    與此同時,安東淮安總兵張鵬翼的總兵府上,從淮安城逃出來後忙著聯絡部署人馬收復淮安的漕運總督路振飛接見了一個人。

    路振飛不能不見這個人,因為這個人自淮安城中而來,且說他是奉淮軍領袖之命來拜老部院的。

    來人正是陰陽先生王二,在被鄭泰帶到路振飛面前後,他一點也沒有猶豫就雙膝跪於地,手捧一封書信向那路部院大聲喊道:「淮揚數萬民夫懇請老部院主持公道,為我等向朝廷鳴冤!」

    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

    造反初期的動搖派一定是知識分子,或是那些與舊官僚統治體系有千絲萬縷聯繫的人。  

    陸四一語成讖,他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

    在南路軍剛剛攻下寶應縣城時,作為被大夥共推的淮軍「領袖」,余淮書沒有採納陸四給出的意見「以打促和」,而是走了一條他自認為的正確道路——如同梁山上的宋江一般,想方設法主動尋求官府的招安。

    由於以陸四為首的「造反集團」在進入淮安城之後實施了一系列的「犯罪」行為,並且爆發了數起令人髮指的滅門事件,而這些事件必然會影響到官府對淮軍的觀感,故而余淮書在反覆思量之後做了幾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安撫城中沒有遭到劫掠,卻遭到陸四部淮軍「強捐」的士紳富戶們,向他們表明淮軍今後絕不會再有任何「擾民」行為,請他們放一百個心。

    為了表明自己及淮軍僅僅是官逼民反自保,根本無意造朝廷反的決心和誠意,余淮書甚至還將陸四留給他的部分錢財取出一些補償這些士紳富戶。

    此舉,自是得到士紳富戶們的熱烈歡迎,並給余淮書帶去了仁義的名聲。

    第二件事,在取得王二先生、秦五和郭老四等人的支持後,余淮書將幾十個私下闖進民宅索要錢財的河工當眾砍頭,並請士紳百姓觀刑,以示淮軍的軍紀嚴明。

    第三件事是,在原刑部提漕主事、陸四「經營」淮安時被強迫當收屍隊長的王允端建議下,余淮書將從前漕運衙門、知府衙門及山陽縣衙的吏員盡數委用,使得城中原有秩序得到恢復。  

    第四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余淮書派人同淮安城附近已經開始結寨自保的鄉紳地主聯繫,表明淮軍無意攻打他們的態度。與此同時更是允許城中人員自由進出,對於入城的人也多不搜查。

    余淮書認為這樣做可以讓淮安城的真實情況傳到官府耳中,尤其是那位不知道逃到哪裡的漕運總督耳中,如此對方一定會派人與淮軍談判。

    郭老四私下認為余先生這麼做也太沒有防人之心,萬一官府真如陸四兄弟說的那般不肯招安他們,淮安豈不是充斥官府探子,虛實盡叫人家曉得麼。

    秦五卻說不必自己嚇自己,莫說官軍不敢來打,就是他們真敢來,城裡也有四萬淮軍,管保叫他們有來無回。

    「再者咱們還有陸四兄弟的南路軍,萬一真有事,陸四兄弟也不會不管咱們。」

    提起陸四兄弟,秦五一點愧疚也沒有,似乎當時陸四在時他接連幾天不敢去見人家的事從未發生過似的。

    話是這麼說,郭老四還是有點不放心,老話不是講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麼。

    余先生這人樣樣好,也是真心想為城裡這幾萬兄弟謀個活路和出路,但似乎有些過於天真。

    故為防萬一,郭老四還是「逼」秦五同他加固城防,免得被官兵所趁。  

    功夫不負有心人,多方打聽之下,王允端得知漕督路部院就在安東後立即告知余淮書,並建議對方馬上派人去安東向漕運剖明心跡,否則官軍一旦真的來圍,於淮軍於城中百姓都不利。

    余淮書採納王允端建議,並請他同王二先生一起去安東,這樣安東那邊更能相信淮軍歸順的誠意。

    事態發展十分順利,王二先生如願見到了漕運總督,遞交了余淮書的親筆信,並將事情前因後果道出。

    當然,為了避免漕院惡感,懷疑淮軍歸順用意,王二先生沒敢說淮軍有南北之分,更加沒說淮安總兵張鵬翼滿門被殺之事。

    他來時余淮書就叮囑過,此事若無人問就不說,要有人問再說。即便事後淮安總兵張鵬翼要追究,也有種種藉口,如可將此事推在被殺的叛軍李士元頭上。

    出於保全淮安城中百姓初衷,加之對那個余淮書觀感不錯,又一心想立下這勸降數萬反賊功勞的王允端,在「私心作祟」下也沒在隨後路部院單獨召見時將這件事道明。

    對被淮安失陷搞得焦頭爛額都不知如何跟朝廷交待的路振飛而言,數萬「賊人」突然歸順簡直就是天降的大喜事,立即親自回書給淮安城中的淮軍「領袖」余淮書,表明只要他是真心率領部下歸順朝廷,漕運總督衙門不但不怪他們造反破城之罪,更將上書朝廷為淮軍請編營制,從此為漕督所轄大明正規經制兵馬。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6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