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頁
「啊?!」
這回不止孔尚德大驚失色,就是前明定遠侯鄧文明、都督袁佑等人也都是聞言震驚。
要知道衍聖公可是孔子嫡長子孫世襲封號,始於北宋年間,歷經宋、金、遠、明四朝,不論哪朝哪代,這衍聖公都是由孔家人擔任,怎的到了這大順朝,卻要孔家讓出來呢?
不姓孔的人當了衍聖公,這衍聖公還是衍聖公麼?還是班列文官之首的超品麼?那孔家的種種特權還有沒有了?
「我看你們孔家就不要再爭這個衍聖公了,朕以為凡聖賢子弟都可為衍聖公,都可祭祀大成先師。何以把個衍聖公定成你孔家一家了?」
陸四語氣帶有詢問,實際卻是不容置疑,就是你孔家沒有選擇餘地。
之所以保留衍聖公,也是出於時代特色考慮,否則按陸四心意直接廢了便是。
當然,他也允許重修衍聖公府,但新衍聖公府不在曲阜,就在北京城。並且新衍聖公府的規模不是僅次於皇宮的最大府第,而是類似文廟一樣的建築。至於曲阜哪裡,除了是孔聖故鄉外,於政府層面不再具有任何象徵性意義。
衍聖公的「改土歸流」是勢在必行的,新一任衍聖公陸四早就定了現在的吏部侍郎文彥傑擔任。
任期為五年一任。
後面則統由禮部侍郎兼任,專事祭祀大成先師,從前衍聖公府各種特權當然是一律沒收,賜田祭田全部分配百姓。
換言之,孔家自此後完全喪失任何政治特權,所有族人都必須自食其力。
「陛下,使不得啊!……」
孔尚德險些要吐血,族人湊了十萬兩白銀供他進京,為的是請大順冊封新任衍聖公,最好是能冊封他,爾後如歷代一樣繼續享受朝廷給予的特權尊貴,不想這位大順新皇帝卻將他孔家直接一棍子按到底,連祖傳的衍聖公名號都要交出,簡直是欺人太甚,也不可理喻,無法無天的很。
其餘各家代表也是面面相窺,孔家的衍聖公有沒有,他們不在意。但是大順皇帝對孔家的態度讓他們意識到,往後在大順新朝可能要夾著尾巴做人。
「陛下,吉時快到了。」
侍衛統領陳威力過來提醒皇帝要開始閱兵。
陸四點了點頭,看向那臉色極度難看的孔尚德,說道:「朕這人向喜平等公正,不喜強人所難,故你們孔家若覺得朕不應該剝奪歷朝給你們的特權,可以離開大順。所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你們去嘛。」
孔尚德剛要開口,抬頭卻見大順皇帝雙眼竟有寒意,駭得他一句也不敢說。
陸四不再理會孔尚德,上到城樓舉目眺望下面廣場,遠處大順將士正在列隊,讓人豪氣大發。
從刑部尚書陳不平那裡得知陛下對孔尚德所言後,左輔顧君恩坐不住了,趕緊過來提醒皇帝道:「陛下,孔家萬一南遷,怕是影響不好。」
「所謂千年世家,朕想讓它存在,它便能存在。朕不想讓它存在,不過南朝四百八十寺而矣。」
陸四輕笑一聲,右手揮起,頓時幾十支煙火彈騰空而起,廣場下方鼓聲雷動,號角聲聲。
閱兵儀式後,陸四於順天門頒大順定國功勳冊,計封親王二人、郡王四人,國公六人、侯三十二、伯四十七,共計九十一人。
九十一人名單是陸四親自擬定的,此名單相較朱元璋建立明朝所封一百五十名功勳少了近一半,但全部是在世者。對淮軍及順軍戰死有功之臣的追封,政務院同禮政府會另行擬定報批。
第八百零四章 人民的意願
江北省立後,設巡撫衙門於淮安,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同設淮安,巡撫掌總,布政管民政,按察管刑律。
大順沿明制,巡撫、布政使皆為從二品,按察使則為正三品。江北所轄揚州、淮安、徐州、通州四府知府統為正四品。
此外,淮安還設有協理漕運衙門,此衙門是在前明總督漕運衙門基礎上改建而來,由正二品總督降格為正四品協理,所屬理漕參政、監兌、理刑、主事等官皆六七品不等。
同前明將漕運重心放在淮安不同,大順將漕運重心放在了山東濟寧,於此地設總理漕運衙門,總理便是前明降將,曾任山東招撫大使的胡尚友。
也就是說淮安的協理漕運衙門屬於山東總理衙門的分支,前者主要負責揚州至徐州段漕運事務,後者則主要負責徐州至北京的漕運段事務。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中央政府考慮江北地區比山東繁榮,如果仍同明朝一樣將漕運總督衙門設在淮安,除了讓淮揚地區愈加繁榮,對於運河流經的山東地區無任何好處。
但要是將漕運總理衙門設在濟寧,則能使濟寧代表的山東南部地區獲得一個政治及經濟特權。
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個政治與經濟帶來的特權便可以讓山東南部得到空前的發展,如此有利於整個山東地區的發展與建設。
因此在陸四的拍板下,總理漕運衙門改在了濟寧。
大順各省省會所設也大多遵循這一原則,即不將省級衙門設在人口多、經濟較好地區,而是設在省內相對貧窮地區,以避免「富者更富,窮者更窮」的畸形發展現象出現。
現任淮安漕運協理是前明時期的漕運清江司主事宋慶,此人在投靠淮軍後一直負責淮軍的船隊和輜重,後出任鹽城縣令負責鹽業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