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頁
暫編第二軍提督趙忠義聽聞西營那個寧夏巡撫竟敢拒堡死守,大怒之下親自帶兵前來攻打。
不過趙忠義也非有勇無謀之人,在實地察看過金積堡一帶地形後,趙忠義命人在金積堡東南一里多處堆土成高台,然後將軍中攜帶火炮拉上高台,爾後大小火炮同時朝堡中開火。又用投擲器將數十枚闖王包往堡中投出,如此反覆炮擊轟炸,終使堡內守軍難以支撐,順軍步卒披甲死士持盾正面猛攻,終是大破該堡。
李虞夔之子李弘於順軍破堡之後猶自死戰,後被順軍逼到懸崖投崖而死。李虞夔本人則在順軍破堡之時被親隨數人架起逃出,因不敢去靈州便往韋州其女婿王某家躲避。
兩個多月後,李虞夔被順軍搜出,伏法於韋州。
駐守靈州的東府親信張應科在接到金積堡求援信後,心知絕不能讓順軍攻占金積堡,遂抽調兵馬由他本人親領準備救援金積堡。
未想順軍破堡太速,張應科率領援軍還在半道之時金積堡已經丟失,其於馬上呆滯,萬分沮喪,對左右言道:「靈州之地素為塞上江南,然此富饒之地卻無兵馬可拒順軍,我縱是有心為東府經營這塞上江南,怕是也無法再支撐下去。」
金積堡如同靈州南大門,此堡一丟,西軍再無地利可依,張應科縱是不肯歸順,面對來勢洶洶的順軍也是計無可出。
靈州與東西二府間的音訊也斷了,不知二府在何處的張應科垂頭喪氣撤回靈州,準備做最後的堅守,以全其氣節。
然而靈州城內卻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為已經覆沒的大西流盡最後一滴血,最終張應科被其麾下將領殺害,隨後靈州城遣人向順軍投降。
此時是臘月初九,距離行營給出奪取靈州的時間提前一天。
靈州城的投降直接動搖了西軍在寧夏前衛及左右中屯衛所有駐軍,一時之間,驛道之上往來皆是奉書投降的西軍使者,各地城堡寨所也是紛紛易幟。
趙忠義以寧夏巡撫身份率軍入駐靈州,同時大順行營任命的寧夏布政使、原西營右丞相嚴錫命也抵靈州城。
根據行營命令,嚴錫命這個寧夏布政使開著始著寧夏省境及府境劃定,最終將原寧夏前衛所在劃為靈州府;將原陝西布政使所屬的固原、平涼及寧夏後衛南邊劃為鎮戎府;將寧夏中衛及以西靠近甘肅地區大小114堡所劃為平羅府;將寧夏後衛及原延綏部分地區劃為平虜府;
原是準備以靈州為寧夏省府所在,但不久又接行營諭文,設河套地區為五原府,命寧夏省府設五原,暫寧夏巡撫衙門、寧夏布政使衙門、寧夏按察使司衙門於靈州先行開衙,待五原並屬大順之後三衙即著遷往五原。
隨著暫編第二軍進駐寧夏,接手原西軍控扼鹽池、惠安、陽寧三堡,興武、安定、柳楊、天池等沿邊長城堡塞;順軍第一軍出河套,第二軍、第四軍及第九軍相繼從延綏、陝西境內進逼,一道針對孫可望、李定國集團的大包圍圈已經初步形成。
這個大包圍圈也可以用天羅地網來形容。
第七百六十一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
自張應科被殺靈州歸降,原前明寧夏前衛境內的大小城堡寨營幾乎都向順軍投降,獨一軍不肯降。
此軍約有三千餘人,帶兵的將領是西府李定國麾下的副將吳三省,駐地是寧夏前衛最北端的鎮遠關。
聞靈州大變,吳三省大吃一驚,本意招攏左近堡寨西軍固守,然而寧夏大勢已去,其軍令左近皆不肯奉。無奈,不願降順的吳三省便帶所部欲東奔尋找東、西二府,會合之後再圖將來。
這一情況很快被靈州的大順巡撫、暫編第二軍提督趙忠義知曉,因吳三省部兵馬不多,遂命旅帥傅貴率軍阻擊吳三省。
傅貴自李綱堡出兵,除所部數千人外又收得雷福、張亮、常信、洪廣、姚福、鎮信等堡寨西營降軍數千人,共計兵馬一萬四千餘恢剿吳三省,並在威鎮堡一帶成功截住吳三省部。
兩軍陣前,吳三省突執馬勒韁朝傅貴部喝喊:「爾等可知忠義二字作何寫法!爾等叛西歸順,向昔日同袍亮出刀劍,可對得起十多年來的同生死義!可對得起老萬歲!」
此話令得不少剛降的西軍將士面有愧色,有些在西營時間較長的軍士更是暗自落淚。
傅貴見狀,知不能讓吳三省繼續動搖軍心,遂發煙花彈命攻擊。
吳三省也是狡猾,知傅貴所部多半是西營降卒,且都是新降之人,對順軍忠心不夠,且大半仍對大西有感情,故使兵士縱馬大呼:「大西軍不打大西軍!大西軍不打大西軍!」
西營降兵聽聞此言,竟是不肯出力,結果讓吳三省一舉衝破防線。
傅貴無法約束敗逃降兵,不得不跟著狼狽而逃。戰後清點,除本兵折損五百餘外,降兵竟是散了三千餘人之多,堪稱大敗。
灰頭土臉的傅貴只得一方面將敗訊老實報於靈州軍部,一方面收攏殘兵繼續追擊吳三省,以求將功贖罪。
「大西軍不打大西軍,嘿,這個吳三省倒是個好腦筋!」
寧夏巡撫趙忠義聞傅貴敗訊,不怒反笑,又問竇名望吳三省和吳三桂那個大漢奸有什麼關係,是否族兄弟。
竇名望回說吳三省和吳三桂並無關係,此人是崇禎十三年在湖廣加入的大西軍,一直被西府李定國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