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頁
當年清軍攻破濟南後,有幾千濟南百姓就是被清軍從城中驅趕從北城跳下淹死於河中,清山東總督王鰲永也是在北門被淮軍都督陸四下令燒死。
所以,清軍不可能從北門攻擊,除非他們有水師。
清軍抵達濟南後並沒有立即攻城,因為漢軍的炮隊還在後面。
沒有大炮,清軍除非是昏了頭才會披甲登梯強攻。
滿洲肅王豪格命大軍於濟南西、東二門紮營,所紮營盤俱挖深壕,立豎柵,撒鐵蒺藜,又置箭台、銃台,並留有可供騎兵通行的道路。
這讓城上的淮軍第一鎮上下都有些佩服。
徐和尚建議可由他帶領死士趁清軍立足未穩,營盤未建時沖一波,殺殺他們的士氣。
鎮帥夏大軍卻沒有同意,他的任務是死守濟南,不是打擊清軍。只要將濟南守住,成功將清軍拖住,就算大功告成。
為了防止清軍擄掠濟南府城附近的百姓用來填平護城河,或打擊城中淮軍士氣,早在一個多月前,濟南附近百里的百姓就被淮軍往後方遷移,大多同德州過來的百姓安置在濟寧、泰安等地。
這個做法也確是給清軍增加了破城難度。
見清軍似乎主攻東、西二門,夏大軍便將北、南二門守軍又調撥一些加強東、西二門的守衛力量,同時讓北門繼續水運。
清軍也知道有護城河保護,他們無法阻止城中淮軍在北門水運輜重、糧草,也根本不來看。
雙方就這麼一個在城內,一個在城外,各干各的,但雙方都知道,這個平靜很快就會被打破。
豪格帶人實地看過濟南西門後,認為恭順王的炮隊是完全可以再次轟塌城牆的,所以對破濟南並不擔心,唯一麻煩的是怎麼填平護城河。另外就是不知道淮賊的統帥是否在城中。
「濟南城主子是一定要拿下的,要不然攝政王就會以主子師久無功降罪……」
「恭順王那裡有不少漢人民夫,真箇擄不到人,就拿這些民夫去填好了。」
「攻城時,東、西二門同攻,叫淮賊顧此失彼……」
大帳中,正藍旗的一幫滿洲將校正就如何攻破濟南議論時,豪格卻突然問道:「你們說,這個陸四隻承認以我為首的大清,不承認以多爾袞為首的大清,是什麼意思?」
第三百六十四章 豪格收女婿
豪格率軍進至德州平原縣時,淮賊就使人送來了一封信,信中聲稱只有豪格配為滿洲之主,餘人皆不配,更說什麼淮賊只願同豪格談,不同多爾袞談。
正藍旗眾滿洲將校一致認為,這是淮賊陸四對大清使的離間之策,且看起來太荒唐可笑。
大清已經兵臨城下,你淮賊陸四難道以為向肅王示好,就能換取八旗將士退兵不成?
而且就算豪格同意和談,正藍旗這幫滿洲將校也不答應。
原因是同巴哈納一起陣亡的那一千滿洲將士都是他們的親戚。
齊河這一敗,不僅僅是折了正藍旗七分之一的實力,更是讓正藍旗家家帶喪。
尤其是陣亡的滿洲將士首級竟然都被淮賊割去,這讓隨豪格南征的三千滿洲八旗將士是人人義憤填膺。
幾乎沒有人認為淮賊送這封信來是真要和肅王談,可是豪格卻覺得這事未必就荒唐了。
他對親信機賽時說過一句話,是謂:「不想中國也有知我冤屈之人。」
並在同恭順王孔有德的一次會面中提及重啟議和的可能性,說若能不動刀兵解決山東,對大清也是多有裨益。
孔有德回去後卻對部將線國安、孫龍說道:「我觀肅王心思不在征戰,這不是好事,北京若是知道,肅王多半又有兇險。」
因有感當年皇太極對自己的知遇和厚待,孔有德這個恭順王肯定不可能不支持豪格,只是他並非滿洲議政王公大臣會議的成員,也不敢公然站出來支持豪格奪位,畢竟,帝位已經有主。
其實孔有德對滿洲人還是很了解的,滿洲族人太少,所以打太祖時期滿洲人就形成一個習慣,那就是內部分歧再大,但只要外面還有強敵,他們就會互相妥協,從而確保滿洲不會因為內訌而分裂,繼而消亡。
這體現在當年太祖同弟弟舒爾哈齊的爭鬥,體現在太宗同莽古爾泰、阿敏的爭鬥,現在則體現在多爾袞同豪格的爭鬥。
歷次爭鬥中,哪怕彼此恨的要命的雙方在結果出來後,旗下的將校就會立即放下仇恨,團結在新主旗下同外敵繼續鬥爭。
這才有了入關後兩黃旗很多人「倒戈」向多爾袞稱臣,有了豪格被削爵奪位卻沒有滿洲將校再敢帶刀鬧事。
「肅王領軍征戰是把好手,但於朝堂之上卻不甚聰明,過於莽撞了,王爺最好不要與肅王走的太近……」
孫龍勸說孔有德不要摻和豪格同攝政王的爭鬥中,徒惹不必要的麻煩。
孔有德點了點頭,道:「我對豪格是聽調不聽宣。」
大意就是於戰事中,他孔有德是全力聽從豪格調派的,但絕不會幫助豪格造多爾袞的反。
孫龍等人聽了這話也頓時安心。
「你家小子不錯,待四貞再大些就許給你小子,將來我死了,叫你小子承我這恭順王爵。」
孔有德對孫龍的兒子孫延齡很喜歡,他膝下無子就一個閨女,所以有心想讓孫龍將兒子給他當倒插門女婿,要不然他這恭順王的爵位可就沒人繼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