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2頁
司馬倫和姜維很快地就達成了共識,絕不能輕易地魏軍占領陳倉,雙方將很快地組織聯軍,救援陳倉。
儘管司馬倫也認為此次救援陳倉的風險極其巨大,但無論如何,他都是無法坐視陳倉失守的,一旦陳倉失守,魏軍便可以揮師西進,直逼隴西來。
現在坐視陳倉而亡,也不過是多拖延一些時間罷了,魏軍殺入隴西,也將會有一番決戰,既然橫豎都逃不過這一劫,司馬倫索性將寶押在了陳倉,將決戰提前到了陳倉。
所以這次的出兵,司馬軍和蜀軍都將是盡遣主力,準備與魏軍決死一戰的,要不保下陳倉來,要不與魏軍拼一個同歸於盡。
這並不是司馬倫頭腦一熱的冒然行動,而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司馬倫將和姜維一道,集結起十萬大軍來,馳援陳倉,與州泰裡應外合,共同擊破魏軍。
儘管司馬倫也知道此舉的不易,但他現在是別無選擇,如果見死不救的話,州泰就真完了,如此一員忠心耿耿的得力幹將,司馬倫確實是於心不忍。
當然,這也僅僅只是一個方面的考慮,司馬倫最終決定出兵,還是出於戰略方面的考慮,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陳倉之戰也將決定司馬倫能不能立足隴西,勝則生,敗則死。
軍情如火,容不得有過多的耽擱,在司馬倫和姜維達成進軍的意之後,司馬軍和蜀軍則進行了分頭的準備,只進行了幾天的準備之後,司馬軍就與蜀軍進行了會師,然後向東進發,直指陳倉。
儘管司馬軍和蜀軍是主力盡出,但司馬倫深知,想要戰勝魏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魏軍光是有建制的騎兵隊伍,就高達六支,尤其是驍騎、越騎、屯騎三營,乃是魏軍的三大王牌主力,戰鬥力強悍無比,如今這三大王牌集中於陳倉,無疑讓司馬倫深感憂慮,只不過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已。
不過姜維卻是充滿著信心的,畢竟蜀軍長期以來一直同魏軍進行交戰,所以在臨敵戰爭方面,積累了對付騎兵的豐富經驗,所以姜維也並不懼怕魏軍騎兵的厲害,相反的,他還鼓勵司馬倫,要他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
如今的形勢,已經是在弦之箭,不得不發了。
第1736章 平生最強勁敵
姜維對付騎兵的辦法就是抱團,步兵方陣排成緊密的陣形,長槍兵排在陣形的最外層,身後是刀盾兵,這兩大兵種之間可以隨意地換位,如果敵人是弓騎兵的進攻的話,刀盾兵便會排到第一線上,利用盾牌來阻擋敵人的弓箭,如果敵人是衝擊型騎兵的話,長槍兵便會結成密密的槍林,來預防敵軍的衝擊。
不過不管那種陣型,擁有反擊的手段才是最為重要的,否則的話,只能是被動挨打,所以姜維在布陣的時候,最看重的還是反擊的手段,他在長槍兵和刀盾兵的身後,布置了一個以弓弩兵為主的方陣。
蜀軍配備的最強單兵武器便是元戎弩,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諸葛連弩,一發十矢,霸道無比,蜀軍正是憑藉著這種大殺器,才能和魏軍在屢次的交戰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進攻的時候,元戎弩是攻無不克的制勝法寶,在撤退的時候,元戎弩又成為了阻擊敵人的神兵利器,一代名將張郃就是在木門道追擊蜀軍之時,深陷蜀軍的包圍,被元戎弩給射死的,元戎弩有著赫赫戰績,一直是蜀軍最為倚重的武器,在蜀軍之中廣為裝備,成為蜀軍的標配式武器。
姜維深知,在和魏軍騎兵對戰之中,一昧的防守並不能化解敵人的進攻,只有採用寓攻於守的方式,才能有效地打擊敵人的騎兵。
步兵和騎兵對戰,永遠是處於劣勢的,騎兵的強大機動性,讓他們處於一種不敗之地,如果騎兵不來進攻,步兵方陣布署得再厲害也達不到傷敵的效果。
而騎兵在進攻不利的時候主動撤退時,步兵方陣也沒有任何手段能留住他們,這種不平等的交戰方式,就註定了步兵和騎兵比起來,永遠是被動的一方。
蜀軍因為國力和地形的因素,一直就是一支以步兵為主體的軍隊,就算有一些騎兵,也是零星的分散的,沒有形成建制,所以他們在多年和魏軍騎兵的交戰之中,也是有一些心得和方式的,除了擅長利用地形之外,保持遠程攻擊力的優勢就是蜀軍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
在野戰之中,步兵已經無法奢求能夠主動地去消滅對手了,但戰爭永遠是相對的,敵人的騎兵既然掌握著戰場上的主動權,他們便會尋找機會不斷地發起進攻的,在敵人進攻的時候,弓弩兵的反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只要能大量地殺傷敵軍的騎兵,就可以化解敵人進攻,讓他們知難而退。
而且,步兵方陣在前進的時候,必須要保持一個密集的陣型,那怕是遭遇最強的攻擊,隊形也不能分散,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敵人的騎兵在進攻的時候,就是要不斷地嘗試將步兵方陣給撕開撕裂,而後各個擊破,一旦步兵陣型被騎兵給衝散之後,剩下的戰鬥就變成了單方面的屠殺了,步兵也就徹底地喪失了和騎兵對抗的能力。
此次出兵陳倉,司馬倫原擬是將司馬軍和蜀軍分為兩路,互為照應,但姜維卻堅決地表示反對,因為兵分兩路的話,很可能就會被魏軍各個擊破。
在戰場上,騎兵的機動性往往是超乎想像的,司馬軍和蜀軍一旦分開,魏軍就可以輕易地實施包抄一路阻擊一路的作戰方式,吃掉一路之後,再回頭集中兵力吃掉另一路,司馬軍和蜀軍必然是全軍覆滅,無一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