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頁
魏軍的力量在逐年地增強著,而鮮卑人的士氣卻是一年更比一年低落,此消彼長,原本不對等的實力也慢慢地拉近了,此時此刻,魏軍已經擁有一定的反擊之力了。
時入八月,雖然還沒有到鮮卑人撤退的時候,但是鮮卑人撤退持苗頭已經是產生了,鮮卑人一些非戰鬥的隊伍已經開始行動,向塞外撤離了。
但如何出擊卻一直是曹亮思考的問題,派兵在長城一線攔截撤退的鮮卑軍?
這似乎有些不切實際了,畢竟鮮卑人可是擁兵十餘萬,就算是這幾年在晉北戰場上屢有傷亡,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在曹亮還沒有一口將侵入晉北的鮮卑人全部吞掉的胃口,想消滅鮮卑人,還得細嚼慢咽,一口一口地來。
不過這第一口咬在哪兒,確實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曹亮最為需要的,就是這麼一個切入點,不出擊便罷,一出擊,就必須要打到鮮卑人的痛處,予敵以重創,杜絕他的明年再度來犯的可能。
對於這個問題,曹亮還是請教了桓范。
桓范悠然地道:“打蛇打七寸,才能致蛇於死地,對付鮮卑人,就要找到他們的七寸所在,一擊必殺之。”
“那先生認為鮮卑人七寸在何處?”
桓范輕哼了一聲,道:“將軍治軍多年,還不知道一支軍隊的急所嗎?鮮卑人為何急著撤軍,還不就是因為塞內糧草難以為繼,如何將軍能一舉焚燒掉鮮卑人老巢之中的糧草,這個寒冬,就足夠鮮卑人難捱了。”
劫取鮮卑人的糧草營,曹亮倒不是沒有想到過,當年袁紹與曹操戰於官渡,袁軍的兵力是曹軍的數倍,但曹操因為捉住了燒掉袁軍烏巢軍糧的機會,最終大敗袁紹,平定了北方。
如此多的戰例不勝枚舉,劫取敵人糧草的行動往往對戰役的發展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桓范的建議不錯,打蛇就得打七寸,否則不疼不癢的,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糧草供應一直以來是鮮卑人的短板,由於魏軍始終控制著雁門大道,並實施堅壁清野,不給鮮卑人留下任何的一粒糧食,所以進入到晉北的鮮卑軍始終存在糧草難以為繼的狀況,這也是他們不得不到了冬天就撤回塞外的的原因。
但既然糧草是一支軍隊的急所,鮮卑人又焉然不加以重視,根據此前探聽到了消息,鮮卑人幾乎所有的糧草,都存儲在雲中大本營之中,留守雲中的鮮卑軍早就秋天之前,就已經儲備了大量的肉乾和草料,以保證撤回來的人馬有吃的。
塞外的冬天很寒冷,幾乎到了滴水成冰的地步,厚厚的積雪掩埋了一切,一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才會消融。
這段時間裡,草原上的草被積雪覆蓋,戰馬和羊群全靠秋季之前儲備的乾草過冬,如果沒有了乾草,對於馬和羊群來說,就等於是滅頂之災。
而沒了馬和羊群的鮮卑人,也似乎只有等著餓死的命運了。
桓范的建議就是讓曹亮去偷襲鮮卑人大本營之中的糧草,只要把些糧草給燒掉,那鮮卑人的末日就來臨了。
第0604章 火燒雲中
但是雲中距離雁門並不近,就算是騎馬全速前進,那也得走好幾天的路程才能到,如此長距離的奔襲,本身對魏軍騎兵就是一個考驗。
更何況雲中乃是拓跋鮮卑的大本營,拓跋力微入侵併州,並沒有帶去全部的兵力,而僅僅只是調動了其半數左右的人馬,一半出征,一半留守。
當然,拓跋力微此舉並不是為了防備魏軍的,他並不認為魏軍會有能力攻到他的老巢去,留守一半的軍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防備鮮卑其他部落的襲擊,尤其是東部的慕容鮮卑,一直以來就是拓跋鮮卑的強勁對手。
鮮卑人的大一統,那還得追溯到檀石槐的時代,這位真正鮮卑之王主宰了草原大漠,讓鮮卑諸部和睦共處,一致對外。但好景不長,檀石槐死後,鮮卑人又陷入到了分崩離析的狀態,各部落相互攻伐,混戰不休。
拓跋力微原本只是一個小部落索頭部的首領,但通過他不斷地兼併,逐漸成了鮮卑諸部之中實力最為強勁的一支。
樹大招風,拓跋鮮卑實力暴進的同時,也自然招來了其他的部落的覦覷,草原上原本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地方,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是我滅掉你,就是你滅掉我。
所以拓跋力微一直保持著足夠的兵力在雲中,就是為了防患於未然,他可不希望自己出征在外,老巢被人奪走了悲劇發生。
曹亮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認為偷襲雲中困難重重,不過經過一番思量,曹亮也認同桓范的觀點,只有端掉鮮卑人的老巢,才能真正意義上來消除鮮卑人的為禍中原。
於是曹亮準備放手一搏,他集結起越騎營、屯騎營以及鄉勇所組成的騎兵隊伍,合計兩萬人,準備長途奔襲雲中,去焚燒掉鮮卑人精心準備的過冬之物。
臨行前,曹亮將雁門關的防守交給了桓范,由他來全權指揮調動守城的軍隊,雁門太守樂綝輔佐之。
因為曹亮知道,如果偷襲雲中的消息傳到進犯晉北的鮮卑人耳中,鮮卑人必然是亂作一團,到時候雁門關必將承受平時數倍的攻擊力,而自己將兩萬大軍調走之後,也勢必會嚴重影響雁門關的防務。
安排好這一切之後,曹亮便親率騎兵人馬離開了雁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