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8頁
劉淵不禁是七竅生煙,按理說,胡人的騎射技術歷來是冠絕天下的,但自從曹亮發明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之後,漢人在操控戰馬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一個只有一年騎齡的新兵,就可以超越以前十年騎齡的老兵,匈奴人在馬背上的優勢,已經是蕩然無存了。
自從當年的并州之戰後,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就已經不再是秘密,而是廣為流傳了,天下人盡皆知,就連遠在塞外的鮮卑人也是紛紛效仿,自製出簡化版的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來,提高了騎兵的作戰能力。
蟄伏在朔方的劉淵雖然與漢地隔絕,但他一直比較關心并州那邊的事情,時常派手下的人潛入到并州來刺探軍情,所以劉淵甚至遠比鮮卑人更早獲得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消息。
對於能極大提高騎兵戰鬥能力的裝備,劉淵當然是比較感興趣的,只不過朔方之地資源比較匱乏,光是打造全金屬的雙邊馬鐙就需要大量的鐵,而魏國邊塞上對鹽鐵的管控十分的厲害,所以完全仿製并州軍的馬鞍和馬鐙也是極為困難的事。
所以劉淵也只能是和鮮卑人一樣,去製作簡化版的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馬鞍倒是好說,所用的東西是木頭和皮革,這些東西朔方也不會缺,唯一欠缺的,只是工匠,所以高橋馬鞍也沒法打造地比較精緻,只能是簡陋粗糙一些,但實用性卻遠比光溜溜地騎在馬背上強多了。
至於雙邊的馬鐙,做不成金屬的,只能是做成用繩子和木板做成的模樣,這倒是很容易地就解決了戰馬騎乘時候的難題,同時也讓劉淵在統一朔方諸部之中,大為受用。
可以說,劉淵這些年來之所以能夠順利地拿下朔方,裝備上的優勢不是功不可沒的,畢竟裝備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騎兵,那怕是簡化版的,也同樣有著非凡的戰力,比之沒有裝備這些馬具的騎兵具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所以,在這一點上,劉淵也該去感謝一下曹亮,如果不是他的這項發明,劉淵統一朔方的進程還需要往後推延。
當然儘管會無限期地推延下去,但統一之勢卻是無法更改的,尤其是在劉淵變得強大之後,朔方各部的一統,已經是大勢所趨,無人可逆了。
或許在匈奴各個小部落之間,劉淵還可以有一定的優越感,但在裝備精良的并州軍面前,劉淵無論如何也生不出半點的優勢感來。
文鴦主動地來撤退,一萬多人的越騎兵也隨之後撤,所有的動作都是那樣嫻熟而從容,這不禁讓劉淵大為感嘆并州軍的紀律。
但文鴦和越騎營就這麼輕鬆地離開,劉淵自然是著實不甘心的,更何況有機會消滅一支并州軍的騎兵,劉淵自然是當仁不讓的,所以劉淵率軍緊隨越騎營,拼了命地去追,只希望在天黑之前就可以解決戰鬥。
劉淵此刻最大的目標是收復離石,他聚集軍隊,將所有的軍隊都撤了回來,就是準備去攻打離石的,不過并州軍騎兵既然趕來送死,劉淵當然不會輕易地放過他們,也只有不斷地消滅曹亮的有生力量,劉淵才可以具備和曹亮扳手腕的實力,最後才有機會戰而勝之。
所以任何的一點機會劉淵都不會輕易地放棄,就算越騎營逃得再遠,劉淵都不會輕易地放棄。
第1468章 少年心性
文鴦這次撤得如此果斷,其實這和他的性格完全是相悖的,別說是真正的戰鬥還沒有展開,就算是真得身處困境之中,以文鴦的性格,也不會輕易就認輸的,不和劉淵拼個你死我活,他還就不姓文了。
但現在文鴦的身份也不再是當初驍騎營的一名別部司馬了,既然身為一營之統領,那就必須要服從於大局。
在進攻之前,鄧艾就和文鴦商量了一個作戰方案,如果越騎營從正面發起進攻的話,就算能擊敗匈奴人,但所收到的戰果也不會很大,倒不如越騎營主動示弱,誘敵深入,將匈奴人引入到他們事先設計好的伏擊地點,讓銳騎營從側翼攻之,配合越騎營兩面夾攻,這樣收效會更為顯著一些。
文鴦當即對鄧艾的方案表示贊同,戰場之上,永遠是群體的利益高於個人的利益的,文鴦就算是再悍勇無雙,所殺之人也不過數百,相比於十萬之眾的匈奴軍,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想要獲得一場真正的勝利,光憑他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越騎營乃至其他的部隊一起戰鬥。
所以鄧艾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之後,文鴦當即表示願意來當這個誘餌,為了減少越騎營的傷亡,文鴦更是一馬當先,率先地去挑戰劉淵,等到時機成熟之後,便主動地撤出戰鬥。
劉淵不知是計,率兵直追,正好中了并州軍的圈套,文鴦後撤了十餘里,便勒住了戰馬,越騎營的將士紛紛地調轉馬頭,向著匈奴軍沖了過去。
雖然是一路追趕,但匈奴人卻始終也不敢靠得太近,儘可能地保持在一箭之地的範圍,畢竟越騎營的弓箭太厲害了,追得太近的話,很容易被越騎兵給射殺了。
劉淵見并州軍的騎射十分厲害,他也不敢輕易地追上去了,只好是遠遠地尾隨,不至於讓并州軍逃掉,然後再等待機會,準備一舉衝上去,將其圍殺。
可還沒有等劉淵找到機會呢,卻見越騎營突然停止了逃跑,折返沖了過來,這一個一反常態的行為,讓劉淵不禁是心生警惕,暗叫一聲不好,這其中肯定有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