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3頁
第2320章 悲催的閻宇
鄧艾這兩年來,一直潛心研究伐蜀的攻略,因為他清楚,這遲早是必有一戰的,早做準備的話,魏軍在主動權方面將會更具優勢。
姜維的斂兵聚谷之計,看起來是無懈可擊的,但鄧艾卻不那麼認為,姜維的計劃,是完全建立在漢中的三大要塞:漢城、樂城和陽平關必須要堅守住的情況下,一旦三大要塞被魏軍攻破一個,那麼漢中的戰局就有可能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
尤其是陽平關,那是通往蜀地的咽喉要道,也是聯結漢中和陰平之間的樞紐,地理位置相當的重要,陽關平的得失,將會決定整個漢中戰役乃至伐蜀之戰的走向,所以,鄧艾一直以來,對陽平關保持著密切的關注。
姜維在漢中防禦體系之中,漢城與樂城都採用單將指揮制,蔣斌守漢城,王舍守樂城,唯獨陽平關,採用的是雙將制,設一正將和一副將守之,正將是關中督傅僉,副將是武興督蔣舒,而且在兵力的配置方面,陽平關也是漢中諸圍之中兵力最強的。
蜀軍的兵力布防情況自然也是鄧艾最為關注的,蜀軍在漢中和陰平一帶,駐防的總兵力達到了八萬多人,其中漢中近五萬人,陰平沓中一帶,大約是三萬人。
漢中的五萬人,基本上都是益州軍,這支軍隊向來屬於姜維的嫡系部隊,是姜維屢次北伐的中堅力量,此次姜維南調到永安,只帶走了其中的兩萬人,其餘的部隊,則都留在了漢中。
前任的漢中都督是胡濟,後來胡濟因事免,被貶為了漢壽督,現在的漢中都督是右大將軍閻宇。
閻宇以前是擔任永安都督的,不過永安和漢中似乎沒有法相提並論,漢中一直以來都是蜀國北伐的橋頭堡和前沿陣地,在這裡,幾乎集中了蜀國半數以上的軍隊,而永安雖然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但是由於它與盟國吳國相鄰,發生戰爭的概率非常的小,駐兵尋常不滿萬人。
閻宇攀附黃皓之後,背後有人給他撐腰,腰杆子自然也是硬氣的多了,閻宇當然希望自己手中可以執掌更多的權力,而黃皓和姜維積怨頗深,經常地向後主劉禪進獻讒言,希望由閻宇取代姜維在漢中的位置。
後來這個陰謀居然得逞了,姜維和閻宇的防區對調,閻宇順利地成為了新任的漢中都督,而姜維則以大將軍的身份進駐永安。
漢中都督府設在南鄭,正好處於漢城和樂城之間,閻宇到任之後,本來以來自己可以大展拳腳,有所作為,但到達南鄭之後才發現,漢中的兵力,都各有司職,而作為漢中郡城的南鄭,居然是一座空城,根本就沒有多少可以調用的人馬。
這讓閻宇大感詫異,姜維的斂兵聚谷計劃,本來就是準備放棄南鄭的,而閻宇對這個計劃顯然是毫不知情,到達南鄭之後他才發現自己完全被架空了,這個漢中都督,純屬一個空架子。
以前胡濟在擔任漢中都督的時候,由於姜維是大將軍,一直駐守在漢中,所以胡濟的地位相對來說是比較尷尬的,他雖然掛著漢中都督的名,但卻無法行漢中都督之事。
閻宇當然清楚這一點,所以他要當漢中都督,就不能讓姜維呆在漢中,畢竟姜維是大將軍的身份,負責統領全蜀國的兵馬的,閻宇和姜維共處一地,那還不得處處受姜維的轄制。
所以閻宇謀求漢中都督之位,就要想方設法地將姜維給調離漢中,這樣才能方便他在漢中行使權力。
儘管最終閻宇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漢中都督,但到任之後才悲催的發現,自己還真就一光杆司令,南鄭幾無可調之兵,而蔣斌、王舍、傅僉等人又以執行姜維大將軍的命令為由,拒不奉命,幾乎讓閻宇是氣得吐血。
在永安的時候,雖然兵馬不多,但全部唯閻宇之命是從,閻宇讓他們往東,他們不敢往西,讓他們往南,他們不敢往北,在永安,閻宇的話就是聖旨,說一不二。
只不過閻宇嫌棄永安的兵少權微,心中對漢中都督甚是嚮往,想想漢中都督可以指揮五倍於永安的兵力,那是何等的風光,但到任之後才發現,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漢中都督只是一個被架空了的位置,空有官職,卻無實權,底下的這些將領一個個陽奉陰違,甚至是公然地抗命。
但閻宇只是假節,並無處治這些官吏將領的權力,更何況,漢中的兵馬大權都掌握在這些將領的手中,閻宇投鼠忌器,也不敢做得太過分了,所以漢中現在一直維持著一個奇妙的僵局。
漢中的五萬兵力,兩萬在傅僉和蔣舒的手中,駐守最為緊要的陽平關,漢樂二城分別駐守著一萬人馬,由蔣斌和王舍分別統領之,剩下的一萬人馬,則分為十部,每部五百到二千人不等,分別駐守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等地,以為游擊之軍。
其中留給閻宇的南鄭守軍,只有兩千人,要知道南鄭乃是漢中的中心,漢中郡的第一大城,姜維居然只留守兩千人,擺明了就是要棄守啊,這讓閻宇是鬱悶到了極點。
現在他能調動的人馬居然只有兩千人,堂堂漢中都督,只有這麼一點權力,真是豈有此理!
閻宇當然是心不甘的,但是憑藉著他一個人的力量,肯定是無法改變目前的局面的,想要獲得更大的權力,突破姜維留下來的桎梏,閻宇就得在朝廷上面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