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3頁
所以這個疑兵之計,成為了爭奪陰平橋頭的關鍵所在。
第2395章 直取陰平橋
牽弘率領左衛營從祁山道進入蜀境之後,一路之上的進展還是十分順利的,基本上沒有遇到什麼抵抗。
當然這和牽弘所選擇的路徑有著直接的關係,蜀軍在陰平武都兩郡的防守,基本上集中在沓中和武街這兩個點上,其他的廣闊地帶,不是說沒無兵防守,只不過是一些零散的關卡,根本沒有多少的兵馬,對左衛營這一支隊伍構不成任何的威脅。
牽弘基本上是沿著陰平和武都兩個郡的界河白水向南挺進的,白水正好在陰平和武都的中間地帶,左衛營從這個區域穿過去,等於是鑽了蜀軍的一個空子,一路向南挺進,著實是比較輕鬆的。
不過牽弘的這次行動,也是承擔著巨大風險的,畢竟他們這次的行動,要深入到蜀國腹地數百里的地方,搶奪陰平橋頭,對沓中之敵實施戰略包圍。
但同樣的,魏軍深入敵後,也很容易遭到敵人的反包圍,牽弘所率的只有一萬五千人的左衛營,從兵力上來講,並不會有多大的優勢,如果蜀軍識破他們的意圖之後,派兵進行夾擊的話,魏軍的處境也是十分危險的。
按正常的戰法,左衛營從祁山道進入武都郡之後,首先要攻打的目標應當是武街,拿下武街之後,再徐圖向前推進,穩步進攻,這樣才是最為穩妥的進攻方式。
但鄧艾用兵,常以奇險而稱著,這次鄧艾開啟五路大軍伐蜀的模式,其實本身就是一次巨大的冒險行動,很容易被蜀軍給各個擊破。
尤其是牽弘所率的這一路人馬,需要直接插入到敵後去,任務更是十分危險,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到蜀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沒有來得及包圍敵人,反倒是可能會被敵人包了餃子。
其實鄧艾在制定這個戰術的時候,還是經過了十分慎重的,雖然說鄧艾用兵常有奇險之招,但鄧艾往往也會權衡利弊得失,只有在把握性比較大的情況下,才會出兵的,否則鄧艾也不敢輕易地去無腦地冒險。
在尺寸的把握上,鄧艾也是比較精準的,所有冒險性的行動,他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反覆地進行斟酌,將每一個細節都落實到位。
所以別看鄧艾用兵常常是行奇弄險,劍走偏鋒,但似乎成功的機率還是蠻高的,幾乎沒有失手的時候,如今鄧艾能穩坐左軍都督的位置,成為魏軍三巨頭之一,絕不是憑著一兩次膽大冒險的行動就能實現的。
這次的伐蜀計劃,鄧艾是謀劃已久,並且數次徵詢過曹亮的意見,最終才將這個五路大軍伐蜀的計劃給確定下來。
這個計劃當然是鄧艾根據蜀軍的防禦體系而量身打造的,如果說姜維沒有實施斂兵聚谷的計劃,而是使用機動兵力隨時調動,那鄧艾肯定不會採用這種分兵而進的方式,而會採用集中兵力的戰術,以防止被蜀軍各個擊破。
姜維的斂兵聚谷計劃,等於是放棄了蜀軍的機動作戰能力,而加強了對要塞的防守,如此一來,鄧艾就可以選擇更為激進也更為高效的分兵而進的計劃,以達到戰果最大化。
蜀軍的漢中防禦體系和陰平武都的防禦體系是兩個互不相通的獨立體系,而且兩者之間相隔的距離也比較遠,根本就做不到統一指揮,只能是各自為戰。
這樣也就給了魏軍一個各個擊破的機會,所以鄧艾在制定伐蜀計劃的時候,漢中這三路人馬則他統一來指揮,而馬隆和牽弘兩位副都督則負責進攻陰平和武都。
在雙方兵力的對比上,不包括守備軍的話,魏軍也和蜀軍也是基本上持平的,漢中蜀軍大約五萬人,鄧艾所率的三個營加上都督部直屬部隊,也正好是五萬人,沓中武街駐守著蜀軍三萬人,而銳騎營和左衛營加起來,正好也是三萬人。
曹亮治軍一直走得就是精兵路線,兵不在多而在精,長期以來,魏國的野戰部隊一直維持在三個軍團的規模,這相較以前魏國動輒四五十萬的中外軍編制,縮減了幾乎近一半的人數。
雖然人數上是減少了,但魏軍的戰鬥力卻一直維持在一個強端的水準之上,而武器裝備也是最為先進的,所以乍一聽起來雙方兵力持平,魏軍作為進攻的一方,這仗還怎麼打。
但實際上魏軍的戰力是要遠高於蜀軍的,就算做不到以一敵二,但至少也能做到打一倍半的蜀軍是沒有任何壓力的,可見鄧艾對牽弘和馬隆進攻陰平武都還是有十足把握的。
牽弘這次直入陰平橋頭的行動,也是鄧艾事先制定好的,武街的守軍只有五千人,守城的話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他們參與野戰,這點兵力還真不夠看的。
所以在鄧艾的計劃之中,這次西路兩軍的主要攻擊目標還是沓中的鐘會,牽弘進攻陰平橋頭,完全是直指鍾會的七寸要害,只要將鍾會困在陰平,以銳騎營和左衛營的戰鬥力,將鍾會全殲也不是什麼難事。
牽弘進入到蜀境之後,一直嚴格地遵循著鄧艾的計劃,穿過孔函谷,沿著白水一路南下,直逼陰平橋而去。
這次牽弘率左衛營進軍祁山道,也是帶著一支三千人左右的守備軍的,不過以守備軍的行軍速度,是完全跟不上左衛營的,於是牽弘將守備軍一路給留駐了下來,在白水沿岸的幾處要地紮營安寨。
牽弘的目的也是十分的明確,那就是要利用戰鬥力不太強的守備軍給他充當後衛,保證糧道的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