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6頁
曹亮道:“姜維為了防止黃皓的謀害,定然不敢在成都久留,最大的可能便是前往沓中屯田,以圖再出祁山,下旨給鄧艾,要他加強防範,姜維一日不死,北伐之心一日不休。”
桓范笑了笑,道:“陛下猜錯了,此番姜維並未返回漢中,更未前往沓中,而是調往了永安,兼領巴州刺史永安都督,原任永安都督的閻宇則是調往了漢中,改任為漢中都督,等於是姜維和閻宇的防區對調。”
“噢?竟有些事?”曹亮有些吃驚了,按照歷史的進程,姜維可從來也沒有離開漢中一線,他在殺黃皓無果之後,便避禍沓中,現在姜維居然前往了永安,這又是一個什麼情況?
姜維是蜀國的頂樑柱,雖然他名為避禍沓中,但姜維掌握著蜀國的兵馬大權,真要滅個黃皓,有那麼難嗎?姜維之所以隱而不發,不過是給劉禪一個面子罷了,真要是較起真來,姜維手握重兵,廢帝再立,也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更別說是殺掉一個宦官了。
只是姜維比較清楚的是,一旦他如此作為,那便是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吳國的諸葛恪,魏國的司馬懿,那便是前車之鑑,而更為重要的是,以蜀國的國力,根本就經不起這樣的折騰,隨便一場政變,都可能讓蜀國傷筋動骨,走向覆滅的深淵。
所以姜維選擇遠離政治鬥爭的漩渦,只是讓曹亮奇怪的是,姜維沒有回到漢中,沒有回到北伐前線,而是來到了蜀國的東大門——永安。
歷史的進程早已經是天翻地覆面目全非了,所以曹亮也不可能要求姜維還按照既定的劇本前往沓中,姜維既然來到了永安,那就證明姜維是有著極為敏銳的軍事嗅覺的。
原本的永安只是蜀國的次級防禦重鎮,吳蜀兩國雖然貌合神離各懷鬼胎,但自從諸葛亮重修了蜀吳聯盟之後,雙方幾十年都沒有再動過刀兵,勉強能做到一致對外,所以永安雖然對蜀國極為重要,也是蜀國僅次於漢中的第二大防區,但其駐防的兵力,一直以來都不滿萬,和漢中動輒十萬大軍的規模比起來,永安這邊的防禦兵力就單薄得多。
但隨著姜維東調永安,蜀國的軍事重心也從漢中移向了永安,蜀國的戰略防禦體系出現了新的變化。
儘管魏軍只是在淮南取得了局部性的勝利,尚未展開渡江滅吳之戰,但姜維似乎已經察覺到了什麼,才會做出如此重大的戰略調整。
一旦吳國滅亡之後,魏軍便可以溯長江而上,沿著當年劉備入蜀的路線,開闢伐蜀的第二條戰線。
如果蜀國還是默守成規,集重兵於漢中的話,那麼在戰略防禦上就會陷入到極大的被動之中,而姜維的此番調動,則是具有極高的前瞻性,避免了蜀軍東路上防禦的空當。
漢中和永安相隔千里之遙,如果等到永安受到攻擊之後再從漢中調兵的話,那可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了,一旦被魏軍攻破永安的話,整個益州都將是無險可御,魏軍可以沿江一路西進,直取巴州和成都,蜀國的亡國在即。
曹亮細品之後,微微頷首,輕輕地嘆了一聲,道:“姜維果然不負蜀國第一名將之譽啊,此番操作,堪稱是神來之筆。”
第1900章 時間將會證明一切
黃皓密謀用閻宇取代姜維的計劃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屢次向劉禪進諫,建議由閻宇來當漢中都督,將姜維調回朝中,只要剝奪了姜維的兵權,那姜維還是任他揉捏嗎?
但劉禪卻沒有同意,畢竟劉禪也清楚,姜維這麼多年統率軍隊,在軍隊之中培植了多少他的親信心腹,就算奪了姜維的兵權,也不可能獲得軍隊的掌控權,而且把姜維給逼急了,後果完全是不堪設想的。
所以歷來對黃皓言聽計從的劉禪,卻在這件事上面始終沒有讓步,兵權是姜維的逆鱗,觸碰它的結果會很嚴重。
但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姜維回朝之後不久,竟然主動地上表請求調往永安,並提議由閻宇來出任漢中都督。
一時之間朝中一片譁然,蜀國大臣們都認為姜維這回剛不過黃皓,服軟了,永安的地位和漢中那是相去甚遠的,姜維心甘情願前往永安,也就等同於放棄了北伐,畢竟以閻宇的水平,守成或許有餘,但進取嘛,恐怕是沒那個能力的。
聽聞到這個消息的黃皓更是趾高氣揚,以前他懼怕的只有姜維,如今連姜維都認慫了,還有誰敢來懟他?
滿朝的文武皆是嘆息,姜維已經是最後的希望了,如果連他也倒了,那蜀漢的天下,豈不是由黃皓來一手遮天嗎?
許多人都跑到姜維府上,勸他放棄調任,但姜維卻是沉默不語,顯然他已經打定了主意,不會再做出更改了。
姜維會懼怕黃皓嗎?當然不會,難道說姜維從漢中帶回來的兩萬人馬是吃素的嗎,真要滅掉個黃皓,還不是手到擒來?
姜維只是顧全劉禪的面子,所以才會放黃皓一馬,一個手握兵馬大權的大將軍,沒理由會懼怕一個宦官,而且姜維又不是何進,不會犯那種低級而愚蠢的錯誤。
之所以姜維會想到要去永安,最主要的還是天下形勢的變化,以前永安是蜀吳兩國的邊關,但很可能很快就不是了,姜維回成都之後,得到了魏軍在巢湖大建水軍的消息,他就敏銳地察覺到,吳國很可能會有亡國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