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3頁
攻城雖然不是吳軍的強項,但五萬大軍攻打一個只有兩千人把守的殘破城池,孫綝還是信心滿滿的,第一次到達新城城下是被迫撤退,那是因為吳軍還沒有做好攻擊的準備,他們輕裝而行,就連攻城的器械都沒有攜帶,被張特一通亂箭,給射了回去。
但第二次兵臨城下的時候,那就完全的不同了,孫綝已經是做好了充足的攻城準備,向著新城發起了全面的進攻。
儘管面臨非常大的壓力,但張特卻沒有半點畏縮之意,親自披掛上陣,在城頭上督戰,指揮守城的魏軍奮勇抵抗,誓死而戰。
不能不說張特確實是一個守城的好手,諸葛恪指揮二十萬大軍圍城,連續地圍攻了一百餘日,不管諸葛恪採用什麼樣的手段,張特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從容地應對,讓諸葛恪無功而返。
張特不僅有勇,而且有謀,眼看著新城城防破損嚴重,難以抵敵,城池很快就要告破之際,張特派人詐降諸葛恪,稱待到守城百日之後,必當獻城而降,諸葛恪信以為真,這邊剛一退兵,那邊就連夜搶修城池,等百日期滿,諸葛恪派人接收城池之時,才發現上了當。
自詡聰明蓋世的諸葛恪居然被張特玩弄於股掌之間,當場氣得吐血,更是亂了方寸,非但新城沒有攻克下來,反倒是損兵折將,狼狽而逃,這一戰也成為了諸葛恪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現在的新城的城防,已經無法再和上次作戰時相比了,不但兵員銳減,城防更是殘破不堪,張特手頭沒有錢糧物資,就算是修繕,也只能是做最簡單的維護和修補,像合肥新城這樣的要塞城池,如果真要修到固若金湯的地步,那至少也得需要上千萬的錢才能辦得到。
諸葛誕那邊顯然是批望不上了,而且很可能諸葛誕已經跟吳人有所勾結,否則的話,諸葛誕又怎麼可能見死不救,反而是再地催促自己撤守新城呢?
要知道,當初魏國之所以新建這座要塞城池,就是為給淮南重鎮壽春提供保護的,有合肥這座要塞的存在,吳國根本就沒有機會兵臨壽春城下。
諸葛誕要求張特主動地放棄新城,那完全就是一種通敵的行為啊,這種叛國通敵的事,張特當然不會配合他,儘管諸葛誕再一次下達軍令,要求張特撤軍,而且嚴詞激烈,如果張特拒絕應命的,那他將以軍法懲處之。
張特不為所動,將諸葛誕的軍令棄之一邊,誓死也不後退半步。
儘管兵員不足,城防殘破,但張特堅守新城的決心卻從未曾動搖過,而且這些手下的將士,也都是上一次新城百日苦戰倖存下來的人,經歷過血與火的戰鬥歷練,他們早已是無懼生死,此刻面對吳軍兇猛的攻勢,他們一個個從容淡定,堅守不退。
攻城戰陷入到了膠著之中,儘管吳軍人數眾多,士氣旺盛,攻勢也相當的猛烈,但遇到了張特這樣牛皮糖一樣的對手,他們還真是無計可施,連續地攻城十數日,卻始終也拿不下新城來。
諸葛誕是沒法派兵加入到進攻的行列之中來,按照他和孫峻的約定,只有在孫峻拿下新城之後,與淮南軍會合,諸葛誕才會發布討伐司馬氏的檄文,正式地起兵造反,而現在吳軍遲遲無法打開局面,諸葛誕又不能伸以援手,干著急也沒有啊。
同時,諸葛誕也對吳軍的戰力頗為的鄙夷,就新城那麼一個破城,那麼點殘兵,吳國五萬大軍,打了十多天,愣是沒有打下來,這也太菜了吧。
吳軍最擅長水戰,在大江之上,他們的水軍所向無敵,魏軍多少年來也只是在江北一帶進行軍事行動,卻始終也未能跨過長江去,足可見吳軍水軍的強大。
但同樣吳軍在陸戰方面,尤其是在攻城作戰方面,戰鬥力真得是弱爆了,如果諸葛誕出手的話,時時刻刻便可以將新城拿下來。
但諸葛誕卻不敢出手,畢竟守新城的,也是淮南的軍隊,自己的軍隊打自己人,對軍心士氣影響很大,在諸葛誕還未真正起兵之前,他是不可能有去攻打新城的。
諸葛誕對這個張特也是沒辦法,自己的命令他壓根兒就不聽從,諸葛誕就算想懲處他,也沒有機會,所以諸葛誕在壽春是干著急,他更是時刻地關注著司馬師那邊的動向,按理說淮南都搞出這麼大的事來了,司馬師不該還是無動於衷吧?
第1435章 重於泰山
司馬師在白馬,一面要時刻關注著北岸并州軍的動向,一面還要時刻盯著淮南的動靜,自從王昶稟報誘諸葛誕前往荊州的計劃失敗之後,司馬師就知道諸葛誕必反無疑。
至於這個消息是怎麼泄露出去的,司馬師卻是百思不得其解,畢竟知曉此事的人,絕對是超不過十個人的,而且這十個人可都是司馬師最為親近最為信得過的人,絕對不可能泄密的。
但諸葛誕是如何做到懸崖勒馬逃過一劫的呢,這還真成為了一個謎。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司馬師不禁長長地嘆息一聲,自己的計劃雖然很是周全,但最終還是失敗了,當然,失敗之後的後果司馬師也早就預料到了,所以怎麼對付諸葛誕,是現在需要司馬師重點考慮的事。
這時,張特的書信送達了白馬,當然張特並不知道司馬師在白馬,他的表章首先還是送往洛陽的,只不過所有的公文奏章,一抵達洛陽,未開封的情況下,就已經被司馬昭派人加急送往白馬了,以六百里的加急驛馬傳遞,最多也只多用一天的時間,司馬師便可以讀到最新的奏報了。